各方面都清楚了,下一步就是交钱问题。
学校、莱钢两处同时要钱,这么一大笔钱一时间很难筹集。
工薪家庭能有多少积蓄?这两年晖儿霞儿结婚已用去大部分积蓄,再上哪里凑一万二千块钱?
红儿看我一直没往学校寄钱,急的打电话说:“妈妈,这钱就当送给我的嫁妆吧,以后结婚就不要嫁妆了。”
我解释说:“红儿,不是不舍得寄钱,是筹这么多钱难住妈妈了。”
又安慰她说:“我们在积极想办法,先把学校那份钱寄去,你先办理学校那边的手续。”
那几日我和他爸日夜愁思,茶饭难咽。
费这么大劲,请客送礼好容易打通各方面关系,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能因为钱放弃吗?
想想红儿高中成绩一直优秀,为什么考成了委培生?摆脱委培身份要交这么多钱,命运真能捉弄人。
我捋平一下情绪,劝她爸爸振作起来。
愁的什么?愁的钱,能再让钱捉弄命运吗?
当年的我就因为家庭无钱,生活难以为继,才放弃了心爱的学业和前程,难道能让钱再次挡住红儿的前途?
这种事情绝不允许在我的生命里再次出现。
那时年幼无力的我,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摆布,如今的我就是豁出一切,也不能让命运再次扼住孩子的喉咙。
只要再把莱钢那份凑上,事情就解决了。
我们没有让晖儿霞儿知道家里急需用钱,他们工资不多,好日子刚刚起步,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刚给霞儿结婚的钱也不好意思再借回来。
我们尽量自己想办法,把家底都拿出来,不够再借点,加上这月刚发的工资还真凑足给莱钢的钱。
钱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心里一下子亮堂了。
有钱就能走后门,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买自由身,怪不得现在人们都向钱看,再也找不回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那个年代了。
红儿获得自由,让她一身轻松的走好自己脚下的路吧。
走出山沟就能看见希望,实现我们的希望是给这么多天纠结郁闷、坐卧不安的折磨最大的安慰。
1996年7月,红儿大学本科毕业,按自己的意愿去烟台荣和公司报道。
档案和行李直发荣和公司,自己先回家休息几天。
回莱钢家里先拜见高中时的老师,又会见昔日的同学,都不再像高中时那么幼稚、天真、无知、懵懂,成熟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择业、前途等。有的已步入社会好几年,有的还在继续考研。
红儿想想自己也算幸运,几番波折总算获得本科学历和自由谋业的权利。
休息几天后,告别老师、同学、家人去烟台荣和公司报道。这是红儿走向社会第一步。
来公司报道的还有几位刚毕业的学生,有的分配到工厂,有的分配到公司刚收购的汽车配件厂,红儿被留在公司先做销售。主要销售钢材、钢板、装饰薄彩板等。
干销售经常出差,主要在省内,也有省外业务。小职员出差待遇不高,住宾馆有标准,还没有资格坐飞机。红儿不在乎这些,细心向前辈学习业务,不怕苦累,只要分给她的任务再难也要完成。
有一次她出差去的那个单位,在淄博北部的一个小县城,交通极为不便,晚了就没有公交车。
红儿到这里已是下午五点多,不知道去那个单位该怎么走,站在街上到处打听。
这时有一位骑自行车卖包子的人路过,听红儿要找的地方就在他老家,于是热心地说:“那地方离这还有二十多里路,平时有公交车,现在太晚不会有车了,我家就在那里。”
红儿为难的站在那里,心想该怎么办?步行太远走不到天就黑了,周边又没有旅社。
那位卖包子的好心人,看出红儿的心思,怜悯的说:“你若不嫌弃,等我卖完包子,你帮我拿着笸箩,我骑自行车带你去。”
红儿看看那人一脸的憨厚朴实,心里忐忑不安:应该是个好心人吧?又想想自己实在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冲那人点点头。
自己正好也饿了,买了一些包子吃,又帮他卖包子,很快包子就卖完了。
那位好心人骑车带着红儿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那个单位。单位负责人热情接待红儿并安排住宿。
红儿看着好心人骑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想:还是好人多啊,谢谢好心人,好人有好报。
这件事过后红儿想想还是挺后怕的,万一遇到坏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知会出什么危险。
那几年钢材畅销,卖货容易收款难,有一次领导派红儿去江苏催收拖欠一年多的货款,并说曾去催过几次,都没要来。希望她想法设法务必把欠款要回来,因为这笔欠款已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
红儿认为越难的事越能锻炼自己,没多犹豫就接下任务。
红儿想好了几个方案进退有路,一步步按设想的去谈判去斡旋,最后在红儿过人的智慧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加持下,终于说服了那个赖账的公司。
但是对方说实在拿不出现款,用几辆汽车抵账可以吗?
荣和公司觉得用汽车抵账总比赖账不还强,就同意了。
红儿要回几辆汽车有功,领导特批她可以坐飞机回来。那是红儿第一次坐飞机感到很兴奋也很骄傲。
红儿帮领导解决这个多年的棘手难题,让领导刮目相看,十分认可红儿的能力。
销售部经理出差最爱带红儿,打破公司规定,让红儿和经理住一样的宾馆,一块坐飞机。
一年多的销售工作让红儿得到很好的历练,在公司业绩突出,深得领导欣赏。
荣和公司董事长年轻有为,背景雄厚,公司经济实力很强。虽然不是国企,却有能力收购国企的汽车部件厂,又收购当时开发区最大的海潮公司部分和办公楼。
这办公楼曾是开发区的地标性建筑,有19层高,包括办公楼、职工餐厅等。
二弟荣康曾是这座楼的水电维修人员,一并被收购为荣和公司职工。
公司效益逐年增长,福利也水涨船高,为职工提供免费一日三餐。
职工餐厅伙食很好,每餐都有各种肉食、海鲜、馒头、包子、米饭,有时还有水饺、馄饨,职工百吃不厌。
红儿爱吃肉,从小生活困窘,哪有条件随便吃,上大学更节省,一周才舍得吃一次肉。
面对荣和公司这么好的伙食,她尽情的大吃,一顿能吃两只鸡大腿。那次吃饭遇上她二舅,还帮助她抢馄饨。餐后还有水果,吃的好畅快,不到一年胖了不少。
在荣和公司生活待遇好,心情好,红儿决定先踏踏实实干几年,多锤炼自己,争取为以后能做更多工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