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在铲除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权臣后,于公元430年发动了对北魏的首次北伐。
由于宋文帝用人不当,主将到彦之的指挥错误,北魏军采取了“雨季主动撤离、冬季大举反攻”的策略,致使刘宋10万大军遭到重大失败,首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尽管如此,宋文帝并未满足于此。
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努力治理国家,恢复国力,谋求再次北伐的机会。
公元450年4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10万大军,南侵刘宋汝南郡。
刘宋将士奋力迎战,在重镇悬瓠死守,北魏围城42天无法攻破,最终只能撤兵。
击退魏兵后,宋文帝雄心再起,迅速召集群臣商讨反攻北伐,收复失地。
此时的北魏在拓跋焘的治理下,对外扩张,已经征服了柔然、北燕、北凉、胡夏等国,统一了北方,国力强大,军队强大。
因此沈庆之、刘康祖、萧思话等大将,以及太子刘劭等朝臣,大多数都极力劝阻宋文帝不要北伐。
唯有王玄谟、徐湛之、江湛、袁淑等少数文臣,为了迎合宋文帝的宠信,支持北伐。
特别是彭城太守王玄谟,自己没有指挥军队的经验,但他喜欢纸上谈兵,了解宋文帝的心思,多次鼓动宋文帝北伐。
御史中丞袁淑也极力迎合宋文帝,提议将北伐之后,前往泰山封禅。
听到这些,宋文帝非常高兴。
沈庆之等继续劝阻道:“我们是步兵,他们是骑兵,形势对我们不利。”
“目前我们的军队也不如从前,强行出兵只会自取其辱!”
北伐心切的宋文帝并未听进去,反而让徐湛之、江湛等人与沈庆之辩论。
沈庆之说:“耕种要向农夫请教,织布要向织女请教。”
“出征作战应该请教有实战经验的将领,而不是一群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
最终,宋文帝不顾众议,坚决决定北伐。
拓跋焘得知这个消息后,派人给宋文帝送去了一封信。
信中说道:“听说您已经五十岁了,却从未出过远门,就像一个三岁的小娃娃一样,怎么能和我们这些在马背上长大的鲜卑人相比呢?”
“虽然我们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但还是送上十二匹马和一些药品吧。”
“南方的马不好用的话,可以骑上我送的马;南方的人不靠谱的话,可以服用我的药物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宋文帝看完信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出兵。
450年7月,刘宋派出20万大军,兵分三路。
主力部队由王玄谟率领,这家伙一点儿也不会打仗,而且还特别贪财。
刚刚包围滑台时,部下建议:“城里的茅草房特别多,可以发射带有火把的利箭,烧掉这座城池。”
“不不不,那样会把很多金银财宝也给烧毀的。”王玄谟连连摆手表示不同意。
由于错过了最好的战机,刘宋要想再取得胜利就变得困难了。
拓跋焘得知滑台被困,亲自率军前来救援。
北魏大军像潮水般涌来,刘宋大军在城外按兵不动,被吓得乱了阵脚。
王玄谟来不及布阵,只好急忙命令士兵们丢弃军备物资,快速逃命。
最终逃出生天,但也丢失了大量的军资。
拓跋焘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这些军资,取得了一次大胜。
魏军继续南下,一直逼近建康对岸的瓜步山,与刘宋的都城隔着长江相望。
京城陷入了恐慌,所有的贵族子弟都被征召入伍,沿江进行防守。
宋文帝登上城墙,忧心忡忡地说:“很少有人支持北伐计划,如今士兵厌战,百姓劳累,城中充满怨恨,这都是我的错!”
虽然魏军攻至长江,但意识到灭掉刘宋并不现实。
达到了饮马长江的目标后,他们羞辱了宋文帝后撤兵北归。
刘宋发起的第二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也宣告了自元嘉以来30年兴盛时期的结束。
宋文帝埋头苦干30年,打造的“元嘉之治”,因为这场北伐走向衰落,真是令人感到遗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