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桐回到桃渊山鸿盛商店,几个育婴岗的失意几乎把她击垮,再无心在保姆行业恋战下去。到了晚上,郭洪生依然扒掉她的衣服,光溜溜地爬上去,杨雨桐心事重重地提不起任何兴趣。可郭洪生不管这些,依然让她尽妻子义务,满足后,翻身下来独自扭头睡去。
过了两天,眼看该给两个孩子寄生活费,房贷也该交了。杨雨桐想想家里的负担,让郭洪生带着到附近的三鹿牛奶厂找活干。郭洪生找了熟人,杨雨桐递了身份证,很快就被安排上岗。三天的试工期,三天过后,各方面能行就正式成为三鹿牛奶厂的工人了。
三鹿牛奶厂很大,两个厂房,环境整洁,操作规范。
牛奶厂流水作业,管饭,两班倒,工资一个月2300块钱。白班除吃饭外连续作业11个小时,夜班连续作业13个小时。牛奶厂常年招工,工人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牛奶厂是铁打的营盘,工人是流水的兵。有人说,牛奶厂活太累,附近居民没人在牛奶厂干活,工人们大都是外地来打工的。
杨雨桐换了一身深蓝色工装,背上打着三鹿牛奶厂几个大字。有女负责人带她走过消毒通道,进入车间。她放眼望去,五、六百平米的大车间,一条条长长的传输带,两边坐着两排女工,传输带上是一袋袋排列的牛奶。在传输带上装牛奶,一袋装四小袋。每个女工的手都跟跳霹雳舞一般,流畅娴熟自然,多的一分钟能装七十袋牛奶。
杨雨桐被安排在传输带旁边干活,找了座位坐下来学着别人的样子装袋。刚开始,她特别新鲜刺激,看着干净整洁的车间,心想,我杨雨桐老了老了还找了份正当活干,大概这是上天的恩待。一个女工告诉她说:“十天后有一个装袋比赛,看看谁的技能高,还会评奖,给高额的奖金。”杨雨桐更是欢欣鼓舞地说:“这样,咱们工人更有干劲了。”说着,手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她是新手获奖不太可能,可最起码有前途,有希望。
中午,该吃饭了,杨雨桐一上午的流水作业,体力消耗太大了。她饥肠辘辘地随工人们排队打饭。打完饭,刚想香香甜甜地大口大口吃饭,可当她把色香味俱全的菜花炒肉和大米放进嘴里,用牙一咬,牙顿时火辣辣地疼起来。她才想起这两天光想着挣钱,自己生病了连饭都吃不了。大米和菜都很硬,吃一口,就摁的牙火辣辣的疼,疼的她龇牙咧嘴的。随后,半块脸,半块头都火辣辣的疼。疼的她无法忍受,生气地把整碗饭哐地倒进垃圾桶,舀了一小碗鸡蛋汤喝。喝完,重新回到了工作间。
她牙疼,又饿着肚子干体力活,期间的心情可想而知。她实在饿急了,抓起一袋牛奶充饥。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换了衣服,回家休息。
第二天是夜班13个小时。从头晚18点,干到第二天七点钟。夜班,车间灯火通明,如同白昼一般。杨雨桐刚开始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干活,可一会儿被人叫去装箱,一会儿又被叫去封箱,一下子就被累的腰酸背痛的。她抬头擦了把脸上不断冒出的汗珠,回手捶了几下腰,在看看不远处墙上的大石英钟,已经是凌晨1点钟了。
车间外,一片安静,人们都已甜甜地进入梦乡。可车间内,却热火朝天,仿佛整个世界没有了黑夜。机器巨大的轰鸣声,工人们按部就班的伺候着机器,像是一幅现代化的人间百忙图。杨雨桐看着这图,既兴奋又难过。兴奋的是,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人定胜天的伟大壮举,而她是这壮举中的一份子。如果可以,她会把自己变成一台美丽的机器,为人类的健康幸福做出贡献。难过的是,自己没有一个好身体,咋能在这逆天的战斗中打胜仗呢?
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后,杨雨桐累的腰酸背痛的,下班换衣服坐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就睡着了。当值班人员叫醒她时,她懵懵懂懂地咬着牙爬起来,蹒跚着坐车回到家,第四天浑身痛的再也爬不起来了。她恨自己太无能,恨自己不争气,恨爹娘为啥不给自己一个好身体,可无论多恨都于事无补。清醒时,想想自己从小没干过重体力活,这四十多岁的人了,再干高强度跟机器赛跑的活,体力无法承受,也在情理之中。不得已,最后只能放弃。
几天后,两人又商量达成一致,杨雨桐看商店,郭洪生去三鹿牛奶厂上班。当七天头,郭洪生回到商店歇礼拜天,杨雨桐就有点认不出他来了。本来,身体跟猪一般肥胖的郭洪生,一周时间,身子飞速地瘦下来,脸小了一圈,腿也细了。杨雨桐看到此,心忽然被针扎一般,心疼地问:“你干的啥活?怎么几天时间就瘦成这样?”郭洪生说:“我在牛奶厂当装卸工,每天卸50吨的车,卸了一车又一车,流汗跟下雨一般,那能不瘦呢?”杨雨桐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目光掠过一丝犹豫,想想家庭巨大的经济压力,只能无奈地望着郭洪生。
再后来,当郭洪生两个礼拜回来后,脸成了蜡黄色,身体更是瘦的不成样子,但精神看上去很好。可最重要的是,说是一天90块钱的工资,最后结账时,却是按50块钱结的帐。除去消耗,郭洪生干了半月落不下钱。杨雨桐心想,在东家干活,再受苦还是在家里,可郭洪生在牛奶厂当装卸工,干活累不说,还挣不到手里钱。与其让他受罪挣不到钱,不如自己受罪还能挣到钱。看来,自己这辈子注定是做保姆的命了。做保姆受气讨人嫌,可实实在在能挣到手里钱。这样想着,杨雨桐让郭洪生回到商店,重新做长远打算。
杨雨桐思虑再三,跺跺脚把心一横做了决定,如同当初出去做保姆一般。不久,筹到2000块钱。她对郭洪生说:“咱们当前的家庭情况实在困难,可我舍不得让你卖苦力挣钱了。不行,我去参加培训学习,办个月嫂证。这样,干活更专业,对东家对咱们都有好处。找活时,工资也可以高一千多块钱。”郭洪生看看没花他的钱,想想当前的现实情况,只能同意。
杨雨桐就打电话给于翠华说:“老板,我想通了,还是先学习办证,成为一个真正的育婴师。这样,就有资格接育婴岗挣高工资了。”于翠华呵呵地笑了起来:“早该这样了,学到手里东西,是自己一辈子的饭碗,这钱花的值。”杨雨桐说:“谁说不是呢?那我马上过去找你。”于翠华说:“来吧,我给你开封推荐信,你拿着到培训地点报到就行。”杨雨桐开心地笑起来说:“老板,你真是我的贵人,谢谢你了。”
第二天早八点,杨雨桐拉着行李箱拿着推荐信到市中心的商务大楼报到了。
接待她的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小个女人,女人留一头墨黑的沙宣短头,皮肤白净,浓眉大眼,上身穿深蓝色长毛薄款毛衣配黑大皮裤衩,脚上是高筒皮靴,说话跟唱歌一样优美动听。杨雨桐把介绍信递过来说:“这是于老师的推荐信。”女人接过信看了看,说:“杨姐你好,我是这里的主管,我叫肖雅,欢迎来本部学习。”杨雨桐急忙说:“肖老师你好,希望能跟你学到真本事。”肖雅开心一笑说:“那肯定没问题。”杨雨桐就开心地望着肖雅。肖雅转身说:“咱们坐电梯上去,在21层。”杨雨桐跟着她朝电梯走去。
上了电梯,在21层停下来,肖雅抬起右手,说:“这边请。”杨雨桐含笑说:“谢谢。”打开房门,一眼便看见肖雅满月汗,月嫂、育婴师培训的一个大广告牌立在门口。杨雨桐问:“肖老师,可以参观一下吗?”肖雅说:“当然可以。”杨雨桐就每个房间,依次看了一遍。这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面积不大,但各处都很整洁。客厅做了接待室,两个卧室,一间做了培训室,一间做了学员上下铺的休息室,另一间则是女人自己的住处。
参观后,杨雨桐看的出这是家私人培训店,就有些疑惑地问:“你这的专业资格证书全国通用吗?”肖雅说:“我这可以网上搜索,全国通用的。”杨雨桐目光直直地盯着她,追问道:“我可以看看吗?”肖雅打开电脑,搜出网页,让杨雨桐看。杨雨桐认真仔细地查看一番,这才放心地把1680块钱递过去。递钱时,她的手微微抖了一下说:“肖老师,这是学费,你点点。”肖雅接过钱在验钞机过了一遍,说:“正好。”杨雨桐重重地点了点头,心想,不管在哪培训,只要能学到真东西,只要资格证书不假,她这钱就算没白花。
肖雅从书柜拿出一本《母婴高级护理师》递给她说:“这是教材,你再买个笔和笔记本做笔记就行。”杨雨桐想起自己的身体和年龄,问:“学了这课可以做育婴吗?我睡觉不行,年龄又偏大。”肖雅说:“有月嫂证可以做育婴,有育婴师证不可以做月嫂。”杨雨桐高兴地接过书,认真地翻看了一下说:“那我就考月嫂证吧,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肖雅介绍道:“咱们这可以提供住宿,自己解决吃饭问题。想吃饭,外面有一个菜市场有卖小吃的,回头,叫学员带你去熟悉熟悉周边环境。”杨雨桐就很感激地说:“谢谢肖老师。”肖雅说:“熟悉熟悉就开始上课啦!”杨雨桐高兴地答应道:“好的,好的。”于是,大家就各自找了座位坐好听课。
肖雅坐在讲台,自我介绍道:“我是这家店的店主,一直在北京下户实干。后来,考虑到离家太远,孩子上学又没人管,就返回石家庄开了这个店。我有的是亲身经历和工作经验,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们,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月嫂行业是一种新兴行业,专门为新生儿和产妇提供专业的护理和照顾。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月嫂服务,使得月嫂行业逐渐成为一个热门专业。未来,月嫂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首先,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月嫂行业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月嫂服务,这也将促使月嫂行业的快速发展。薪资方面,肯定会成倍增长,至少一万块不止。你们学了不想做月嫂,做育婴师,工资也比平时高出一千多块钱,无论怎么算,咱们都是胜算,对不对?”
一时,同学们都被激发起信心,说:“咱们一定要学好本事,挣高工资,成为真正的有钱人。”肖雅说:“咱们月嫂的主要工作就是护理宝妈和宝宝,宝妈的下奶,月子餐,宝宝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护理。”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
这时,两个三四十岁的女同学走过来邀请她说:“杨姐,咱们去吃饭吧,我俩带你去熟悉熟悉市场环境。”杨雨桐感激地望着两人,说:“好的,好的,那就辛苦二位了。”说着,三人坐电梯下了楼。在下电梯时,杨雨桐看见有同学买了新鲜蔬菜和生面条问:“同学,肖老师让做饭吗?”同学说:“人家没说不让做,咱就偷着做呗,外面的饭这么贵,谁吃的起啊,这一培训这么长时间,咱钱还没挣着,就花了大价钱办证,能省就省点。”
杨雨桐瞅瞅她,严肃地纠正道:“不对,咱们先培训学习,有了专业技能证才有资格跟客户谈高价钱,老师不是这样说的吗?”同学冲她扮个鬼脸说:“说到那里,在繁华地段吃饭都得掏大价钱,能省一块是一块,谁让咱父母不是江泽民,习近平呢!”杨雨桐想想也是,就摸着口袋里仅剩的三百块钱,这可全是找人凑出来的钱,最后一步棋就全靠它支撑了。然后,三人朝市场方向走去。
大概,走了一公里的样子,从宽阔的柏油马路拐到一段水泥地面,便来到了市场。杨雨桐放眼望去,市场很小,地面还是土路,到处都脏兮兮的。人们就在很破败的简易房做着各种生意,可普通老百姓不说这些,还是源源不断地从各处涌过来。杨雨桐一行人吃过饭从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到这头,完完全全把市场转了一遍。
回去时,她们每个人手里多了一些方便面、便宜的小糕点和小咸菜之类的生活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