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爸妈住在舜县荣泰家,入冬天气渐渐变冷,荣泰家没暖气,我们厂这年刚给楼房装上暖气,我邀请爸妈来我家过冬。
这年暖气送的很好,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
爸妈从来没享受过这么暖和的冬天。手脚不疼,每天乐滋滋的非常知足。
难得爸妈能来我这里过冬,我也卸下工作的重担,决定好好陪陪爸妈。
那年金坚退休返聘,培养年轻人接班,事情不多,但他很认真的上下班。
晚上我们一块陪爸妈玩,爸妈想玩什么我们都应和,搓麻将、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耐心细致的给爸妈解说。
白天阳光好的时候,我们一块外出晒太阳,到特钢公园散步。新建的特钢公园还是挺好玩的,几座古朴的小亭子点缀其中,累了可以坐在长椅上休息。
草木虽枯冬青依然长绿。一场大雪过后天空放晴,我们饶有兴致去公园看雪景。
冷冷的天气,他们喜欢在家看电视,看录像,从荣泰那里拿来的录像带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乐趣。
我把自己的厨艺发挥到极致,给爸妈做最好吃、最爱吃的饭菜。我们一块天南地北的相谈甚欢。
爸爸高兴了会唱几句京剧,嗓子好,调子准,唱《二郎山》,四五段歌词都记得一字不差;妈妈不服气,也跟着唱起来,唱她小时候听过的歌,一唱就跑调,在大家欢笑声中妈妈非常得意。
兴奋起来我和爸妈一起扭秧歌,爸爸动作轻盈,秧歌扭得可好看了。
温暖如春的家里,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爸爸妈妈无比快乐惬意。
那年春节,是我出嫁三十年来第二次和爸妈一起过年。
红儿也从烟台回家过年,晖儿霞儿两家人也都回来过年,我准备丰盛的年货,每天又忙又快乐,难得的全家男女老少大团圆,是我们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冬天。
爸妈难得来我家一回,春节刚过赶上儿媳美蓉到了预产期。
我和妈妈一块忙着准备小宝宝用的东西。正月初八,美蓉生下一男孩,胖乎乎的小脸,大大的眼睛很像他妈妈。
爸妈急着看重孙,妈妈不顾天寒地冻,寒风刺骨,戴上口罩,拄着拐棍,爬上四楼看重孙。四辈人相见无比兴奋。
我第一次伺候月子,不知道莱芜本地有什么风俗,全听亲家母安排。
开始她妈妈让她先吃个带皮的鸡蛋。美蓉本来就不爱吃鸡蛋,再吃带皮的更是难以下咽。
我不明白为什么吃带皮的,以后也没劝她吃。
我把鸡蛋换着花样做给美蓉吃,每顿都做新小米粥,剩下的我当一顿饭。
我一边伺候月子,一边想着爸妈他们在家怎么吃饭,下午早点回家给爸妈做饭。
晚上再累也坚持陪爸妈放松玩会,不想让老人在我家住的不尽兴。
回到家又惦记晖儿能不能做出美蓉满意的饭。这一个月早出晚归,两头忙活,累的够呛,感觉哪头也没照顾好。
满月几天后,美蓉带孩子白天来我家,大家在一起吃饭,一块看孩子。
爸妈很喜欢这个乖宝宝,妈妈帮助做小棉袄、小肚兜,两个人争着抱重孙到南阳台晒太阳。一家人忙忙乎乎很充实。
1997年4月,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春燕叽叽喳喳归巢,猫了一冬的老年人开始外出活动,晒太阳沐浴春光。
爸妈从96年春天离开烟台去舜县,再到我家,外出一年多了。
老人想念烟台的儿女们,想念海边的春天,天天叨念:那片槐树林该开花了吧?这时节可以到海边挖蛤了,四八月蟹子顶盖肥。
挨个把烟台的亲人念叨一遍,他们都在干什么??我带他们出去玩也没了兴趣。
我看爸妈满肚心事住不下去了,随老人心愿送爸妈回烟台。
爸妈看我很忙离不开,想自己走,我不放心一定得送他们,最后折中一下,我送爸妈到淄博坐上火车,安排好座位。
爸妈虽然念叨烟台,真的要离开我,又恋恋不舍,新做的棉衣都没带,说留下以后冬天再来穿。谁能知道,爸爸妈妈这一别,就再也没回莱芜。
火车上爸爸妈妈依依惜别远去的身影,成了我梦里千回百转的思念,和醒来之后濡湿枕边的遗憾。
爸妈出行一年多,再回烟台见到孩子们欢喜得不得了。
鲜活的海鲜天天不断,海边一坐就是一整天。
闲暇时几家凑一块打麻将,每次玩都少不了妈妈,妈妈心态好,输赢不在乎,妈妈说:“平时给他们买菜钱都不要,麻将桌上输给他们高兴的拿走了,就当买菜钱。”
妈妈爱玩不知累,还说:“玩麻将锻炼手脑,有益健康。”
爸爸只有三缺一时当替补。爸爸玩麻将技高一筹,会推算别人手里的牌,搞得大家又紧张又开心。
大家都忙时,爸妈两人就玩扑克,玩“手把一”可认真了,还争争吵吵论输赢。
现在爸妈不论到谁家,只管玩好,什么都不用做。
妈妈得意地说:“以前大家都上班,走到哪都得做饭,摆脱不了围着锅台转。现在可真享福了,到哪都吃现成的,只管吃好玩好就是了。”
岁月无情,白发爬上爸爸妈妈的两鬓,腿脚渐渐没劲,牙齿越来越咬不动东西,还经常丢三落四。爸妈这次回烟台,再没出过远门。
在外地的儿女,把烟台当成了大本营,爹娘在,家就在,经常找机会回烟台看望二老以解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