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还是要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我自认为我是爱思考的,但心里也留不住丁点儿秘密,刚想通点事情或者道理,就迫不及待想要让别人知道,恨不得昭告天下,“哎,我这有点道理诶”。
奈何,道理多,也不能逢人就说,因为也没人听。
嘿,想想也是,留着自己用吧,某些个道理。
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不合群,很难融进某个聚会或者某个小群体。很多人坐在一起,各有各的说法,也各有各的故事。
有说得绘声绘色的,有手舞足蹈情景再现的,也有语言简洁、三两句就说完的。总之各有各的的特色。
我没什么故事,也没有那种把故事说得绘声绘色的能耐,只是在听,时而附声和笑,时而认真思考,心里却在盘算着这样的故事是否具有一般性或者通过该故事能不能反映出什么深层次的问题。
因为有时候正愁不知道从哪找故事来打发那些个无聊的时间。
在与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时,我总是讲一些劝人的话,比如少喝些酒、少打牌、多陪陪家人之类的话。
我讲不出其他的类似于昨晚打游戏打赢了几把,昨晚跟某某一起打麻将赢了多少钱或者输了多少钱,又或者说昨晚或者是前几天跟某某一起在吃宵夜吃到凌晨几点,大家都喝醉了……诸如此类的话,我是讲不出的,因为我不做这些事,这不在于说我多么的清高、多么的看不起这些活动或者其他的什么。
我在学校时试着玩过游戏,但玩了半天我就没有兴趣再继续玩下去了,我觉得画面是平面的,又在同一个地方反反复复的打怪升级,缺少新鲜感,所以索性就不玩了;我会打麻 将,但只有一次是玩着要钱的,那次还是我姐姐拿钱给我陪他们几个一起玩,因为是大年初一,其他人都出去玩了,我算得上是赶鸭子上架,当做陪玩,结果是输了,也不会算账,说是多少就是多少,只算得上认识牌,知道怎么胡牌而已,之所以不玩是因为看到一些人熬夜通宵玩牌,结果是输钱,回家还与家人发生争吵、谩骂,多么的无趣;对于喝酒而言,我内心是抵触的,从不主动邀人喝,就算是请客吃饭,酒买好了,客人不喝我也不劝也不自己一个人喝。
今年以来,我至少看到有四例事故是因为喝酒而出的事,高中的时候喝酒要多些,上大学后基本上没怎么喝,毕业上班后因一些特殊场合喝了些。
以前喝酒心里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有时正在劲头上时会喝一些,但事后很懊悔、自责,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喝那么多,也很担心自己和跟自己一起喝的人会不会醒不过来,渐渐地变得害怕。
小城市的工作压力没一线城市那么大、工作节奏也没一线城市那么快,闲暇之余人们的业余生活消遣基本上就是吃宵夜喝酒、打麻将、玩游戏。
各有各的生活态度和活法,不存在对或者不对,如果非要定个标准,我觉得可以参照这样的原则来做个判断:如果自己所做的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家庭或者其他的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那么说明做这件事是不好的。
玩游戏、打麻将、熬夜喝酒这些事我是做不来的,这只是于我个人而言。因为做不到,所以在与朋友聚会时会觉得自己很不合群,他们所聊的内容我不懂,一时半会儿也融入不到那种氛围中。
这也是我之后不太愿意与朋友聚会的原因之一。一群人坐在一起,其他门都聊得热火朝天的,我一个人坐在这群人中间有些无所适从。没有共同话题。
有时我插嘴讲了些大道理的话,直接让氛围冷了下来,比如别人在说昨天胡一把大牌赢了几千,我插嘴说一句熬夜打牌不好,对身体不好,少熬些夜,又比如别人在聊昨晚喝酒认识了某某,大家都喝吐了,我这会插嘴说一句我现在在喝酒后会担心第二天醒不过来。总之,显得极不合群,即使我是出于好意说的。
一部分人坐下来就是侃侃而谈,上不着天际,下不着地的,像一本百科全书,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能接,并且讲得很笃定的样子;一部分人显摆架子,明明自己的“官衔”不高不大,总是一副深沉的样子,旁边总有个别几个人在吹捧他多么多么的厉害,能力有多强;还有一部分人嘴里总是说着某某领导怎样,那位领导又怎样。
这些样的饭局、宵夜、聚会于我而言,我觉得很累,很不自在,甚至吃还吃不饱饭。
这倒不是说我嫉妒他与领导关系好、认识的领导或朋友多,我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坐在一起吃饭,就该聊聊我们之间发生过得一些事、共同的话题等等,即使找不到也要试着找找嘛,试着让桌上某位话不多的人能与大家聊到一块儿去。
我是这样做的,即使方法不一定对,效果不一定好,但起码我能想到要这么做。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每天都会被被动的了解一些信息,即使这些信息你很反感,但只要一打开手机,各种花边新闻、各种自媒体人编写的带剧本的小视频应接不暇,如果你自身的定力不够,这些东西会让你逐渐的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每天都躺在这些“温柔乡”里,犹如吸鸦片一般,使人萎靡不振。
我自己不玩某个很火的小视频软件,有时候与朋友坐在一起时话家常,又再一次使我表现得不合群。我也才二十几岁而已啊。
这种不合群,我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等同于不愿随大流,自己始终坚持去做一些按照一定的原则让自己认为是对自己有益的事,即使它会让我变得与我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
我也会去做,人活一世,起码得让自己活得自由、舒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