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建设开发,已是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地方。
荣琪办的“家兴小吃部”讲诚信、讲质量、讲实惠,又请来大厨老鹅头帮忙,全家人互敬互爱,不怕苦累,勤劳敬业,各司其职,饭店生意红红火火。也是各家人初到开发区,最齐心的一次创业,最团结最幸福的一段生活。
荣琪能策划有眼光,但经营管理能力不足。饭店没有专门的会计记账,不懂成本核算,谁用钱谁来拿,自家孩子饮料随便拿随便喝,只知道每天都挣钱,不知挣多少?
荣琪看着饭店有人干活,有人收钱,自己就放手不太上心了。
荣琪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踏踏实实把小吃部经营好管理好扩大规模,每天想的都是再干点别的什么生意多挣钱。
假设小妹把精力全部投入小吃部,再系统学习一下饭店管理方法,雇些专业人员帮助管理策划,足可以把饭店做好做大,甚至做成星级饭店。
这天晚上,荣琪看于荷一直没回后厨忙活,出来一看,正在一桌客人那里嬉闹。
荣琪过去一看,这桌坐了三个大小伙子。荣琪说:“你给顾客说这么多话干什么?”
那三个小伙子说:“哎呀我们认识,我们都是好朋友。”
荣琪一看这三个人说话流里流气的,就对他们说:“大兄弟,这是我侄女,你们以后来吃饭没问题,她有对不住你们的地方,你们来找我就行了,但是现在她要干活,不能一直在这陪着你们。”
说完荣琪就把于荷拉到一边说:“这三个人看上去不是好人,你千万不要接触,你接触了以后就可能惹事。”
这三个小伙子就是当初被于荷邀请到荣琪家跳舞的那几个人,是当时荣康一家在东村居住的时候,于荷经常来往那里认识的。
于荷听了荣琪的话没当回事,心想这话说的未免有点太绝对了。
没想到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可怕的事,验证了荣琪的猜测,让于荷对荣琪的感激和佩服更加深了一层。
第二天,这三个小伙子又来了,在雅座里吃饭。
当时因为饭店生意好荣琪又扩大饭店前堂的面积,装修了几个雅座。
他们吃着吃着饭,嫌邻座的几个大学生说话声音大就故意找茬,然后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打着打着就从店里打到店外,荣琪在后厨听见外面吵吵嚷嚷就赶紧出来看。她往雅座里一看,三个人里有两个人出去打架,留下一个人在雅座里拿着一包白色药粉正往啤酒瓶里倒。
荣琪一看不对劲就大声呵斥他,说你这是想干什么?那个小伙子被吓了一跳,赶紧满脸堆笑的说:“大姐,我这个兄弟有胃病,叫他吃药他也不好好吃药,只能用这个办法给他喂药。”
荣琪声色俱厉的说:“有胃病还喝酒?还用酒喂药?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在这糊弄谁呢?”说着把那瓶啤酒抢过来倒了。
这时候门外架也不打了,几个人进屋里来,荣琪对那几个大学生说:“这桌客人你们免单,不好意思给你们添堵了。”
荣琪又指了指那三个小伙子说:“你们的单不能免,过来把账结了。”
荣琪越想越不对劲,就对于荷说:“我觉得他们有点目的性,这小伙子有胃病还用你们管?人家有父母呢,再说有胃病还老在外边喝酒,这事真是不正常,是不是想害他?”
荣琪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第一时间就预判了这个事情的蹊跷之处,然后就在心里一直惦记着不放心。
第二天下午,昨天吃饭那个被说有胃病的小伙子晃晃悠悠又走过来了,荣琪一看没事就放心了。
一会儿三个小伙子又聚到一起,要进来小吃部吃饭。
荣琪就站在门口拦住他们说:“今天雅座都包出去了,没位子了,你们去隔壁饭店吃吧。”三个小伙子就悻悻的走开了。
第二天一早,派出所的警车就开到小吃部门口,下来两个警察进门调查情况,问荣琪认不认识照片上的三个人。
荣琪说认识,前天在我们饭店吃的饭。
警察说昨天在你们饭店吃饭了吗?荣琪说没有,昨天他们去隔壁饭店吃的,发生什么事了?
原来这三个小伙子出事了,其中两个人把另外一个砸死了,尸体就抛在离东村不远的夹河桥下。
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三个小伙子一起合伙在彩云城做生意,凑了一万块钱,最后挣了两万块钱,这些钱都被其中那个被害者拿着。另外两个人屡次给他要就是不给,然后这两个人一怒之下起了杀机,趁受害者不注意的时候把安眠药放进酒里,安眠药再加上酒的作用,受害者很快不省人事,两个人就把他拉到僻静处杀害了。
于荷听说这个事吓得也是目瞪口呆。
荣琪就对于荷说:“你看这件事如果当时不听我的话参与进去,你现在就在监狱里蹲着呢,你还有未来吗?你以后能不能听我的话?以前不听话给你送回去,以后你要是再不听话你就走人,你要是听话我就带着你。”
于荷忙说听话听话,以后一定听你的话。
为了给荣琪表示自己的忠诚,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见人就说:“我叫姜于荷,姜荣琪是我亲姑姑。”
又有一天,小吃部来了两个客人。
当时爸爸妈妈经常来饭店帮忙。爸爸在前台管收钱,荣琪说爸你就站这别动,光负责收钱就行了。
结果两个客人要去后厨看看菜,爸爸就热情的带着其中一个人去后厨看,另外一个就留在前边。
看完以后客人说没有喜欢吃的菜,摇摇头走了。
刚走没多久,荣琪发现前面柜台上放的一个小游戏机没有了,爸爸就拉开抽屉找,抽屉一拉开发现里面的钱也都不翼而飞了,原来刚才来的是两个可恶的小偷,一个转移注意力,一个借机偷东西。
一天辛辛苦苦的营业收入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都被盗了,爸爸心里很是内疚自责,着急上火病了好几天吃不下饭。
荣琪心疼爸爸,劝慰爸爸说:“丢几个钱可以再挣,不用太在意,就当破财免灾了!”
小吃部雇的大厨老鹅头年事已高,荣琪怕他这么大年纪在饭店有什么闪失担待不起,辞退他又没有好的借口。
按开发区的政策,三年免税快到期了,如果再这样无序经营,如何交税,税后还有多少盈利,荣琪心中没数。
就这几件事叠加一起让荣琪对小吃部的未来失去信心,纠结了一段时间最后下定决心把饭店转让,倒出资金做些又快又省、投资少操心少的生意。
93年5月,饭店以12万元的酬金,另支付中介2千元的好处费转让出去。
荣琪把这些钱一大部分退还给哥哥姐姐,当初干饭店都是哥哥姐姐鼎力相助,如今荣琪双倍返还借款,作为投资回报。
支付她二哥分新房的购房款19500元,其他的工资分配等支出没做过细的核算,就这样结束将近三年的饭店生意。大家开始寻找新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