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霸先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他志向远大,热爱读军事书籍,武艺出众。
为了能够有所成就,他决定入伍。
最初,陈霸先在萧映的麾下服役。萧
映原是梁朝吴兴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广州刺史。
他走马上任的时候,带着几个心腹和强有力的助手,其中包括陈霸先。
到了广州后,陈霸先被任命为中直兵参军,不久后又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
后来,新州刺史卢子雄平定叛乱失败,朝廷决定将他处死。
卢子雄的儿子和部下对此不满,于是举兵叛乱,进军广州。
544年,乱军将广州围困,陈霸先带领几千军马反击乱军,将其全部消灭。
这次胜利使陈霸先的名声大噪,远在建康的梁武帝也十分赞赏他,任命他为直阁将军,封他为新安子,另外还赐给他300户邑。
凭借真才实干,陈霸先在官场上获得了权力,开辟了自己的天地。
548年,侯景叛军包围建康,梁朝岌岌可危,梁武帝敦促广州刺史萧勃出兵平乱。
此时的萧映已经去世,接任的萧勃虽然是朝廷宗族之人,但他并不与梁武帝同心。
萧勃认为梁武帝是一个愚蠢的皇帝,不值得自己全力以赴,于是决定再等几天,等到建康的战事基本结束后再去收利。
因此,陈霸先多次向他请示派兵,都未得到批准。
陈霸先不知道是该打还是该留,正处于犹豫之际,一位名叫侯安都的人,站出来鼓励他派兵救援。
侯安都在当地是有钱有势的人物,心怀雄心壮志,他看准了陈霸先非同一般,把政治赌注押在他身上一定不会错。
于是他出钱为陈霸先募集人马,支持他北上建康。
得到这种支持后,陈霸先立即出兵前往建康,大胜萧勃的亲军。
次年春天,陈霸先率领三万精兵与梁朝将军王僧辩会师,共同商议讨伐侯景。
侯景攻陷建康之后,肆意屠杀无辜百姓,百姓们都恨不得吃他的肉。
百姓得知两路军队前来讨伐侯景时,无不欣喜异常。
两军联合大败乱军,侯景被彻底击溃,最终在逃亡途中被手下杀死。
平定侯景之乱后,萧绎在江陵登上帝位,是为梁元帝。
陈霸先因为击败贼寇立下功勋,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司空,担任扬州刺史,驻扎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而王僧辩则驻扎在建康。
554年,西魏趁机进攻,突袭并攻破了梁朝的都城江陵,王僧辩未能及时救援,梁元帝遇害。
陈霸先与王僧辩商议后,接回梁元帝的第九个儿子萧方智回建康登基,是为梁敬帝。
555年,由于梁朝过多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北齐趁机送回被俘的贞阳侯萧渊明,迫使王僧辩将其立为皇帝,建立了傀儡政权,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陈霸先得知后,劝告王僧辩不要这样做,但王僧辩被北齐的威胁所吓住,最终同意了。
他废黜了梁敬帝,并将萧渊明接回。
这个卖国之举,大大损害了王僧辩的声誉,使他之前平乱的功绩荡然无存。
陈霸先与部属商议,决定讨伐王僧辩。
陈霸先率军从京口出发,直接攻向建康,失去民心的王僧辩不久便被俘获。
陈霸先指责他串通北齐、卖国通敌的罪行,随后将他满门抄斩。
陈霸先恢复了梁敬帝的地位,自封为大都督,负责军事事务。
在555年底和556年夏季,他相继击退了北齐两次的侵略,被封为陈公,后来又被加封为陈王。
陈霸先掌握了国家的实权,但他面对的是江山一片疮痍,需要百废待兴。
陈霸先希望统一天下,先后三次率军进攻广陵,希望收复失地。
梁朝已经陷入混乱,梁敬帝也是一个无能的皇帝,所以与其修补这个千疮百孔的局面,不如创造一个新的局面。
557年,梁敬帝退位,陈霸先登基称帝,梁朝终结,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建立。
陈霸先成为陈武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国力的措施。
政治方面:廉洁宽宥,以仁爱为本,刑法宽松,不进行连坐,关心民情,以诚信治政。
军事方面:抵抗侵略。
经济方面:大力发展长江流域的经济,最终使长江流域成为繁荣之地,为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霸先在位三年期间,广泛使用贤能之士,廉正无私,使江南的社会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后来的历史学家对陈霸先的功绩和地位给予了高度肯定,史书称他是江左诸帝中最贤明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