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的扫平,河北的刘黑闼被击败后,唐朝重新掌控了江南地区。
然而,淮南道的行台仆射辅公祏发动起义,自称宋国皇帝,在丹杨称帝,并联合洪州总管张善安,重新占领江南地区,与唐朝南北对峙。
这时候,唐朝只剩下江南义军与之为敌。
辅公祏原本是隋朝末年江南最大的起义军杜伏威部下的副帅。
杜伏威在李世民围攻东都王世充的时候,投降了唐朝。
李渊封杜伏威为吴王,任命他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辅公祏为舒国公,任命他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
两人履行职责,消灭了占领杭州的李子通、占领歙州的汪华等江南农民起义军,将淮南、江南一直到海边和岭南大片土地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622年7月,李世民征伐刘黑闼和徐圆朗,一路取得胜利,声威扩散开来,也震动了江淮地区。
杜伏威担心自己再次占领江南后会被唐朝征讨,所以主动带着养子、左将军阚稜前往长安朝见唐高祖,表示归降的诚意。
李渊任命他为太子太保,仍然兼任旧职务,留在长安;阚稜也被任命为左领军将军;而辅公祏则留守丹杨。
辅公祏对杜伏威外表上表示尊敬,但秘密剥夺了他的军权,早就对此不满,所以不顾杜伏威还在长安,决定等待时机,重新举起义旗。
623年8月,辅公祏杀死了王雄诞,宣称杜伏威被扣在长安无法回到江南,还派信号令大家起义。
他自称皇帝,建立国家,设立各种官职,任命左游仙为兵部尚书、东南道大使、越州总管。
张善安原本也是农民起义军的将领,占领了洪州,后来投降唐朝,被任命为洪州总管,此时也响应起义。
辅公祏任命张善安为西南道大行台,仍然守卫洪州。
接着,辅公祏大力整修兵甲,储备粮食,调集兵力,准备与唐军展开一场大战。
李渊得到消息,立即布置战局。
辅公祏发动起义后十几天,襄州道行台仆射、赵郡王李孝恭率领水军直奔江州。
岭南道大使李靖带领交、广、泉、桂四州的兵力北上宣州。
怀州总管黄君汉从谯、亳率军南下;齐州总管李世勋引兵从淮、泗南下。
四路水陆大军,奉命围剿辅公祏。
辅公祏主动发起进攻,派将领徐绍宗攻打海州,陈政通攻打寿州。
两州发出紧急求援的消息,李渊调防突厥的北线的秦王李世民回来,任命他为江州道行军元帅,负责部署征讨辅公祏的行动。
唐军重新布置战局,决定先除掉张善安,削弱辅公祏的力量,控制长江中游地区。
安抚使李大亮奉命攻打洪州,与张善安在涧对阵时进行交谈。
这时辅公祏的将领陈当世在猷州黄沙惨败,张善安胆怯畏敌,在李大亮一番劝说后动摇了。
他说:“我本没有反叛之心,是士兵们逼迫我。”
“但是我现在投降,恐怕免不了死罪。”
李大亮隔着水高声说:“张总管已经有归降之心,我们是一家人了。”
说完,他单骑渡水,冲入张善安的阵中,拉着他的手亲切交谈,表达出诚意。
张善安非常高兴,答应投降,并带着数十骑兵到了唐军营地。
没想到的是,在营门外,随从被阻拦,只允许张善安一人进入营地。
张善安不知道这是一个计谋,就独自进入了营地。
在张、李两人交谈了一段时间后,张善安刚要告辞,就突然见李大亮脸色一变,吩咐武士将张善安抓住。
李大亮急忙骑马,返回张善安大营报告,全军非常愤怒,决定倾全军之力来攻打唐军。
李大亮派人传达消息,试图离间张善安与他的将领的关系。
他声称自己并未扣留张总管,而是张善安自愿留下来,并担心回到营地后会受到士兵的控制。
张善安的将领们相信了这个谎言,对张善安感到愤怒,并纷纷离开。
李大亮乘机追杀他们,取得了很多胜利,使洪州义军崩溃。
随后,李大亮护送张善安到长安,但不久后张善安被杀害。
张善安部队的失败后,唐军集中兵力围剿辅公祏。
624年春,李孝恭攻破了枞阳、宣州鹊头镇、芜湖和梁山等三个镇,李大亮也在猷州击败了辅公祏。
面对唐军的逼近,辅公祏在宣州的宣城县筑起了横江防线。
由冯慧亮和陈当世率领三万水军,在县西南的博望山扎防;陈正道和徐绍宗率领三万步骑,在县东南的青林山扎防。
在博望山西的梁山夹江上拉起铁索封锁江面,防止唐军沿江东下。
同时,在江面的西岸沿江筑起连绵十余里的城墙,形成壁垒相连的防线。
这时,李孝恭和李靖率领水师到达舒州集结,李世勩率领一万步兵渡过淮河,到达硖石,从北面威胁辅公祏。
面对这个强大的敌人,冯慧亮等将领选择坚壁不战。
李孝恭也没有选择正面交战,而是派遣奇兵切断了冯军的粮草供应线,导致冯军陷入粮荒。
冯慧亮派军队进逼李孝恭的大营,但李孝恭并未出营迎战,而是在营中召集将领商议作战计划。
会议上出现了分歧,大多数将领认为冯慧亮拥有兵力优势,占据了水陆交通要道,很难迅速取胜,所以建议直接攻打辅公祏的老巢丹扬,一旦丹扬被攻破,冯慧亮就会自动投降。
李孝恭认为这个建议有道理,但李靖却不同意,说:“冯慧亮虽然指挥水陆两军,拥有精锐部队,但辅公祏自己也一定不会缺乏精锐部队。”
“我们甚至无法征服冯慧亮,怎么能够攻克丹扬呢?”
“如果我们进攻丹扬几个月还未成功,冯慧亮就会乘机袭击我们的后方,那时我们将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危险中。”
“冯慧亮等将领身经百战,他们并不是不愿意进行一场大规模战斗,只是按照命令选择以守待攻。”
“如果我们选择攻城挑战,一定能够攻破敌军。”
李孝恭觉得李靖的意见更合理,于是采纳了他的战略,组织老弱残兵作为先锋部队,进攻义军。
精锐部队则待命在后方。
先锋部队一交敌就溃败,义军不知道这是敌军的计谋,出兵追击,结果中了唐军精锐部队的埋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伤亡惨重。
杜伏威的养子阚稜也随军南征,突然出现在战场上。
他摘下头盔对江南义军说:“你们不认识我了吗?怎么敢与我交战!”
许多义军本来就是阚稜的部下,一见到阚稜,听了他的煽动,便不想再战,有的甚至下拜投降。
就在这个混乱的时机,李孝恭和李靖率军发动了猛攻,成功攻下了博望山和青林山的义军防线,造成了万余人的伤亡。
紧接着,李靖率军直抵丹扬,辅公祏没有及时做好防备,被迫弃城东逃。
李靖一路追击,最终辅公祏只剩下几十个心腹人士,最终在武康被当地地主武装俘虏,并被送到丹扬,英勇就义。
李孝恭又捕杀了顽强反抗的义军将领,不久后以谋反的罪名处决了阚稜。
杜伏威也早在那年二月去世。
江南义军彻底崩溃,整个江南地区被唐军平定。
这一年,唐朝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