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直言敢谏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181字 发布时间:2023-06-22

在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说:“东宫有一位名叫魏征的官员,他曾参与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


“李密和窦建德失败后,魏征来到长安,在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工作,他还曾劝说李建成杀害您。”


李世民听后,立即派人找来魏征。


魏征见到秦王时,李世民板起脸问他:“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们听到秦王这样问,以为是要追究魏征的过去,都为魏征捏了一把冷汗。


魏征却保持冷静,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太子当时没有听从我的劝告,否则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李世民听到这番话,觉得魏征直爽坦诚,胆识过人,不但没有指责他,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唐太宗即位后,提拔魏征为谏议大夫,并任命了一些李建成和李元吉麾下的人为官员。


原本秦王府的官员们都不满意,私下里嘀咕道:“我们跟随陛下这么多年了,现在皇上封官拜爵,却先让东宫和齐王府的人得到好处,这是什么道理?”


宰相房玄龄把这些话告诉了唐太宗。


唐太宗笑着说:“朝廷设立官员是为了治理国家,我们如何能以人际关系作为选拔的标准?”


“如果新人有天赋而老人没有,我们不应该排斥新人,而应该任用他们。”


大家听了,都无话可说。


唐太宗不记旧恨,一如既往地选拔人才,并鼓励大臣们在面前发表意见。


在他的鼓励下,大臣们也敢于说实话了。


尤其是魏征,他对朝廷的事务考虑得非常周到,一旦有好的建议,就会在唐太宗面前提出。


唐太宗也非常信任他,经常召见他,听取他的意见。


有一天,唐太宗问魏征:“为什么有些人君是明君,有些人却是昏庸之辈?”


魏征回答说:“明君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只听从某个方面的话语,就会是昏庸之辈。”


他还举例说明了尧、舜、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的情况。


魏征继续说:“治理天下的皇帝,如果能采纳大臣们的意见,并进行对比,那么他的亲信就无法蒙蔽他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很对!”


有一次,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后,对大臣们说:“我觉得隋炀帝学识渊博,他也明白尧、舜的优点以及桀、纣的不好,为什么还会做出这样荒谬的事情呢?”


魏征说:“一位皇帝仅靠学识渊博是不够的,他还需要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


“隋炀帝自以为才华横溢,自负自信。他说了尧、舜的话,却做了桀、纣的事,只能自取灭亡。”


唐太宗深受触动,叹了口气地说:“唉,过去的历史教训就是我们的良师啊!”


唐太宗看到自己的统治得到巩固,非常高兴。


他认为大臣们提出的建议非常有帮助,就对他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疗疾病一样,虽然疾病已经好了,但我们必须好好休养,不能放松一刻。”


“如今中原稳定,四方归服。”


“这样的日子很少见,我必须非常谨慎,因此担心这样的日子不能持续很长,所以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魏征进谏说:“陛下能在稳定的环境中思考危机,真是令人高兴。”


这就是所谓的居安思危。


之后,魏征提出了许多意见。


每次他看到唐太宗的问题,都会当面据理力争。


有时候,唐太宗听着很不舒服,脸色变得阴沉,但魏征却坚持继续说下去,这让唐太宗感到有些难堪。


有一次,唐太宗计划发布一项命令,要求18岁以上的男子都要服兵役。


然而,魏征却提出异议,他说:“自国家开国以来,一直规定男子20岁入伍,60岁可以免服役,现在怎么能随意更改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地说:“你真是个固执的老头儿!”


魏征继续解释道:“陛下,如果你把河水全部放光,肯定能抓到很多鱼,但明年就不会再有鱼了。”


“如果所有18岁以上的年轻人都被征召去当兵,那么谁来耕种土地、缴纳税款呢?这样的国家怎么能变得强大呢?”


唐太宗突然觉悟过来,立即收回了命令。


还有一次,唐太宗打算将一位大臣的女儿册封为妃子,所有的诏书都已准备好。


恰巧此时,有人提醒说:“这个女孩不是已经订婚了吗?”


魏征得知这件事,立即去劝告唐太宗说:“陛下住在宫殿里,应该希望百姓有稳定的居所吧!”


“陛下已经有很多妃子了,理应希望百姓有美满的婚姻。”


“但现在,陛下要抢走别人已经订婚的女孩,别人怎么会愿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取消了册封妃子的命令。


又有一次,在朝堂上,魏征与唐太宗争论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无法再忍受下去,想要发火,但又担心在大臣们面前失去接受意见的良好形象,只得勉强忍住。


退朝之后,他满腔怒气回到内宫,见到了自己的妻子长孙皇后。


唐太宗气呼呼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到唐太宗发这样的火,就问他:“陛下打算杀谁呢?”


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答:“当然是魏征了!他总是在众人面前羞辱我,实在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没有说一句话,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上一套朝见时的礼服,向唐太宗行礼。


唐太宗惊讶地问:“你这是做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皇帝,都有正直的大臣。”


“魏征如此正直,这正说明陛下十分英明,我怎能不祝贺陛下呢?”


这番话如同一盆清凉的水,立刻让唐太宗的怒火消散了。


后来,他不但不恨魏征,反而称赞他说:“人们都说魏征举止粗鲁,但我觉得这才是他可爱之处!”


643年,那位直言不讳的魏征去世了。


那一天,唐太宗非常悲伤,泪流满面地说:“一个人用铜做镜子,能看出衣帽是否穿得整洁;用历史做镜子,能看到国家兴衰的原因;用人做镜子,能发现自己对不对。”


“可是魏征一去,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由于唐太宗重用人才,可以接受大臣的直谏,使得政治清明。


他也注重减轻百姓的劳役,还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因此在唐朝初期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