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必达:这边应该很快忙完了,但是难得来一回,还是想玩几天。然后回家。回去给姐姐陪玩好吗?
楠楠姐发过来了一个闷闷不乐的表情过来。然后还是忍不住跟了一句:那说好了,回来第一个陪我,不能是别人。我现在都不敢再和宝贝你生气,怕吓跑了你再不陪我了。
好,这老姐姐终于哄得软软地服人咯。算是卸下凌云心头一块大石头。
使命必达:说好就只是聊天啊。不能再把我骗过去,脑袋抱住给嘎巴啃了。
楠楠姐:[坏笑]小东西,你迟早落在我手里,吃掉你。
吓得凌云直接一哆嗦。
作死让自己恐惧,可无奈作死又让自己兴奋。
一看日光正好中午,干脆过去找小熊一起出来吃饭。午宴至半,小熊开心地向凌云宣告一个好消息:“云,你有没有兴趣晚上和我们一起去参加个签书会呀?是武志红老师的签售新书《巨婴国》,老师很著名的,还可能在会上作演讲。我记得你大学时候脾气也挺特立独行的,觉得你可能会喜欢呢,要不要一起去?”
“好啊,我就喜欢新奇的故事,新奇的人生。庸常太过无聊。有你一起,多开心啊。”望着按捺不住兴奋的小熊,凌云笑着答应道。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濒临毁灭,但改不了我依恋你此刻绚烂的笑颜。
女性,美丽的女性,伟大的女性,谢谢你的存在,让我不至于沦为流浪于尘世的孤狼。
淔江人民出版社,公司会客厅内。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口欲期,1岁前,嘴部是快感中心。
肛欲期,1一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
俄狄浦斯期,也称为性蕾期,3一5岁,孩子有了明确的性意识,快感中心也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并且男孩有了恋母弑父的动力,女孩有了恋父仇母的动力。
1岁前婴儿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婴儿必须和妈妈在一起,并且婴儿的生活是不能自理的。这也是中国成年人最经典的特征,都说明中国人的集体心理还停留在1岁前。
精神分析界有一个习惯性的说法:这个人发展到了俄期,那个人没有发展到俄期。
所谓俄期,指的是俄狄浦斯期,也即恋父恋母期。依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俄狄浦斯期指的是3一5岁,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性能量有了大爆炸,并且,性能量指向了异性父母,而攻击能量、竞争性指向了同性父母。即,男孩会和爸爸争夺妈妈,女孩会和妈妈争夺爸爸。
当一个孩子顺利发展到俄期,意味着,他的性能量表达被允许,他的攻击能力、竞争性的表达也被允许。
表现在成年人身上,就是,发展到俄期的人,会比较接纳自己的性能量,以及竞争欲。同样,他们会接纳伴侣的性能量,也会接纳对方的嫉妒心。这时,他们处理情感和性的时候,就像成年人一样。
所以,虽然看上去,发展到俄狄浦斯期的人,心理看起来比较复杂黑暗,性能量不压抑,竞争欲也不压抑,但发展到俄期的人,其人性发展程度,要远比口欲期成熟。
虽然精神分析师们也会说,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一生的事,但私下里,精神分析师们更喜欢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到了俄期,还是停留在前俄期。
从年龄上来讲,精神分析师们私下里会认为,所有人的心理年龄都停留在5岁前,所有民族也如是。
0一6个月,我们称之为一个人的阶段,即,虽然看起来婴儿是和妈妈或其他抚养者在一起,但婴儿会觉得,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存在,且整个世界必须以他一个人的意志为核心,他接受不了不同,不同即是敌对世界。
6个月一3岁,我们称之为两个人的阶段,即,婴幼儿开始意识到,他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人,他既需要和妈妈亲密,又需要独立。由此,亲密和独立构成了一对矛盾,两个人的意志同时存在,也构成了一个矛盾。这时,婴幼儿能接受彼此意志的不同了,但还需要妈妈在自己身边,还接受不了长时间的分离。所以对忠诚的要求比较高。
并且,两个人的阶段的主题,是抢夺控制权。一个人的阶段,会绝对地追求控制权,必须是,只能一个人说了算,另一个人的意志得被消灭。两个人的阶段,虽然也争夺控制权,但不再是有你没我的控制权,而是可以接受对方与自己的不同,但希望自己的控制权多一些,同时要求两个人的身心都忠于彼此。或者说,你要忠于我,而我可以自由。
3一5岁,俄狄浦斯期。我们称之为三个人的阶段。发展到俄期这个阶段,就意味着,一个人能接受关系的复杂性了,我爱你,但我也爱别人;你爱我,你也可以爱别人。这个别人,譬如是孩子,譬如是工作,也可以是伴侣的异性朋友,你会要求一个忠诚的底线,但不再要求对方绝对属于你。而像前两个阶段,特别是一个人的阶段时,我会要求你绝对属于我,而我却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说,虽然发展到俄期,意味着世界变得复杂了很多,不再是单纯的小清新,但对这份复杂的容纳,其实意味着更高的心理健康程度。
像前俄期,则对忠诚、忠贞、纯净、单纯等有极高的要求,但一旦碎裂,就会变得很可怕,所以说,只想活在一个单纯简单的世界中,这未必是好事。
就一个国家而言,如果发展到了俄期,就会对人的复杂度,即性欲和竞争欲有很高的接纳度。譬如英国和美国,在整体上,就达到了俄期,其社会对性的复杂性和竞争心,有很大的包容,以及鼓励。
没发展到俄期,就意味着其心理年龄还在3岁前,而这又分为口欲期和肛欲期。肛欲期的重要表现是控制与强迫,追求洁净和秩序,德国和日本就很像是处于肛欲期。
……
巨婴,即是成年的婴儿,而婴儿,特指1岁前的孩子。作为由巨婴们组成的国度,中国吃文化如此发达,可以从早开始,一直吃到晚乃至夜宵。就像是,婴儿永远在找奶吃。
据台湾学者孙隆基说,那种像航空母舰一般巨大的饭馆,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我也确实没在其他国家发现,像炳胜酒家这样规模庞大的饭馆。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1岁,这看起来已经够低了,而我还有一个更激进的判断。我认为,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超过6个月。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称,6个月前的婴儿,处于正常共生期,一个最显而易见的特征,是母婴共同体,即婴儿觉得,他和妈妈共用一个身体和心灵,是一个人,不分你我,不分彼此。
为什么叫正常共生期?也就是说,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是正常的,之后的共生,都可称为病态共生。
其实,除了共生心理,小婴儿有很多很夸张的心理,但对于这个年龄的他们而言,这都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不过,假若成年人还有这些心理,那就是病态的了。
6个月前的婴儿,会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心理特征:
一、共生。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我们是一体的,我们共同使用一个身体和心理。更小的婴儿,如3个月前的,他们甚至会觉得,我就是万物,万物都是我。我就是宇宙,宇宙都是我。
也就是说,小婴儿处于一种混沌、未分化状态,他们觉得,一切都是混在一起的。特别是,他和妈妈,构成了一个身体与心理的共同体。
病态共生,在国人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限、拒绝AA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
特别关键的是,在这个混沌的、合一的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我称之为共生绞杀。
二、全能自恋。
6个月前的婴儿会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否则,我就会变成魔,有雷霆之怒,恨不得毁了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
这是婴儿和巨婴的最核心心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之所以复杂难处,这是最根本的。
中国男人多有皇帝梦,而中国女人多有皇太后梦,这个梦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力,要整个世界围着自己的想象转。
绝对意义上的皇帝和皇太后,只能有一个,要端坐在皇城中。但是,在每一个中国式的单元中,都有一个皇帝或皇太后,如中国式的大家长,如单位中的一把手……
这也是孝顺或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
在任何一个共同体内,巨婴们都在争夺唯一说了算的话语权,一旦占据了这个话语权,就会要求共同体内其他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这一点能实现时,就有神一般的感觉,当这一点被打破时,就有魔一般的雷霆之怒。
并且,全能自恋和共生结合在一起就很要命。因为还处在共生期,所以巨婴们不能独立地好好待着,必须和别人黏在一起,而黏在一起后,全能自恋的心理又驱使他们拼命争战,很容易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共生,离不开,又要你死我活地争夺话语权,所以最好是弱者顺从强者。
所以,孝顺或听话哲学,其实只不过是,巨婴水平的父母们一个必然的表现而已。
当理解了这一点后,我对孝道文化的愤怒,就减轻了很多。
一个社会单元内,那个最有权力的人,才可能享受到这份资格。其他人怎么办?或者去争夺权势,或者装孙子。
但是,因为活在共生和全能自恋心理中的巨婴,绝对接受不了挑战,所以挑战者如果实力还不具备时,他们一般都会被灭掉。因此,中国历史上,有独立意志又不懂政治的英雄们都没有好下场,最经典如岳飞。
由此,装孙子装奴才,就成了一个普遍选择。或者是有觉知地做奴才而等着有一天翻身,或者是做了奴才而没有觉知,反而去美化做奴才的哲学。
……”
武老师的言语沉稳而温和,这倒更显得他试图阐述的主题愈加沉重,不可回避。
“云,你看过了,喜欢吗?”看着凌云将书本翻到底,小熊好奇地悄悄问道。
“嗯看过了。武老师是一个坦诚的人,有些内容让我受益良多。他确实在深深地为国人担忧,就是书里一些地方的判断和论述,有些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大体是说明了现象是什么,用精神分析来试图理解原因的时候,又多少单薄了一些。希望能看到武老师更精彩更深远的探究,那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