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冷酷的手段,成功夺取了李唐的天下。
她为人狠毒,执政期间重用酷吏,坚持强硬手段治理天下,但也不乏其积极的一面。
在近五十年的执政期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隆基,唐睿宗李旦的儿子,出生于东都洛阳。
他的出生之年,正是唐朝宫变最频繁的一年。
在李隆基出生前一年,他的伯父唐中宗被废,他父亲李旦被立为皇太子,成为了唐睿宗。
虽然他父亲成为了皇帝,但武则天临朝称制,军国政事由她决定,作为傀儡皇帝李旦的儿子,李隆基的生活自然不太舒服。
后来,他被过继给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继承了李弘的香火。
李隆基五岁那年,他父亲被废,迁居了东宫。
由于两位大臣私下拜访了他父亲,受其连累,李隆基和他的几个兄弟被禁足。
后来,他们的身份从皇子变成了皇孙,从楚王变成了临淄王。
在李隆基的童年生活中,父母没有实权,祖母武则天也不疼爱这位孙子。
李隆基的成长过程中,他多次辗转,先是改任为卫尉少卿,后来又迁至潞州,几经波折后才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以后,他就开始密谋大事,暗中观察、聚集有志有才之人,发展自己的军中势力,高度重视万骑对自己夺权方面的作用。
然而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韦皇后想效仿武则天,女儿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
有一天,她甚至请求废除皇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掌握未来皇位。但宰相不同意她的请求。
安乐公主知道后,气得在寝宫里大骂道:“那个大傻瓜,他知道什么!“
“武则天能当上天子,那么天子的女儿为何不能当皇帝呢?”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日益嚣张,皇太子李重俊实在按捺不住了。
707年,他联合大将军李多祚发动兵变,展开血腥屠杀。
他们首先闯入一位大臣家中,诛杀了皇帝的亲信,随后率领三百多名士兵杀入皇宫。
唐中宗吓得魂飞魄散,带着皇后和女儿躲到玄武门楼里,大将军刘景仁带领近千人的队伍在门楼外面守护。
然而,由于双方军力悬殊,李重俊未能突破门楼,最终他和李多祚均命丧黄泉。
709年,李隆基回到京城参加祭奠仪式,此前宰相张柬之等人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时,太平公主功不可没。
李隆基洞察到朝廷将发生重大变化,决定暂时不离京城,静观其变。
同时,他积极与羽林军交好,以防不测。
叛乱平息之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更加肆无忌惮,最终矛头直指皇帝。
710年,这母女俩为了称帝,竟用一张有毒的蒸饼谋害唐中宗,这可是他们两人的一个夫君、一个父亲啊!
接着,皇室子弟的李隆基发动兵变,将韦武势力一网打尽,杀死了韦太后、安乐公主和他们的大量亲信。
唐睿宗重登皇位后,将李隆基提拔为“平王”,封其为“皇太子”。
太平公主聪颖机智,抱负远大,积极参与平息韦武之乱的斗争,为唐睿宗重登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唐睿宗十分器重她,经常和她商议朝中大事。
宰相以下,升职、贬职皆由她一言而定,由她推荐担任要职的官员不计其数。
她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唐睿宗皇帝,门前车水马龙。
随着李隆基的政治影响力扩大,并被册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对朝政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太平公主逐渐意识到,他可能会成为自己参与政治的障碍,因此她们姑侄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
唐睿宗像唐中宗一样,是一位软弱的君主,不愿与太平公主发生冲突,因此总是尽量迁就她。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太平公主的野心逐渐膨胀,但她对太子李隆基有所顾忌,经常在唐睿宗面前挑唆,试图废黜太子。
唐睿宗生性淡泊名利,对过去的宫廷混乱有所反思,听从太平公主的建议后,他有意让出皇位以避免灾祸。
711年,太平公主公开提议重立太子,宰相宋璟却坚决拒绝,这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712年,唐睿宗颁布诏令,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但李隆基坚决推辞。
太平公主劝唐睿宗禅让以后,仍然可以亲自处理朝政大事。
同年11月,李隆基登基,是为唐玄宗,尊唐睿宗为太上皇。
并下诏:“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和重大刑狱政务仍由太上皇决定,其余事务均由皇帝决定。”
此后,太平公主依仗太上皇的势力,继续专擅朝政,与唐玄宗的矛盾日益加剧。
当时,朝中有七位宰相,其中五位出自太平公主的门下,朝廷一半以上的文臣武将也依附于她。
不久,太平公主和她的同党开始密谋废除唐玄宗。
713年,唐玄宗果断采取行动,亲自率兵除掉了许多太平公主的党羽,废除了一批倾向于太平公主的官员。
太平公主惊慌之下逃入山林寺庙,三天后才出来。
唐玄宗下诏赐她自尽,并处死她的儿子,还抄没她的所有财产。
官员们在抄太平公主府邸时惊讶地发现她的家财如山一样堆积,与皇家府库不相上下。
在这次事件后,唐玄宗下令所有的军政、国家事务、刑赏教化都由皇帝本人决定。他移居百福殿,不再过问军政之事。
从那时起,唐玄宗成功地收回了所有的皇权,稳固了大唐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