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统治时期,为了增强边境的防御,十个军镇(也称为藩镇)被设立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节度使是这些军镇的最高长官。
节度使不仅统领军队,还负责行政和财政管理,拥有巨大的权力和重要的地位。
根据当时的惯例,如果节度使有所贡献,他有可能被调到朝廷担任宰相。
李林甫上台后,他不仅排斥朝廷的文官,还经常怀疑边境的节度使。
王忠嗣担任朔方等四个镇的节度使,立下了许多战功。
他所领导的将领哥舒翰和李光弼都是著名的勇敢善战的将军。
李林甫看到王忠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威望极高,担心他会被唐玄宗调回京城担任宰相,就安排人在唐玄宗面前诬告王忠嗣谋反拥立太子,差点让他丧命。
后来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为王忠嗣申冤,才使得王忠嗣免于死罪,但被降职处分。
王忠嗣无法承受这种冤屈,愤怒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是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下,不会被调到朝廷担任宰相。
他极力主张在唐玄宗面前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勇敢善战,并与朝廷官员没有联系,可靠性很高。
基于这个理由,唐玄宗和李林甫特别重视安禄山,他是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中的一员。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服役,因不遵守军令吃了败仗。
边境守将将他押送到长安,等待朝廷的处罚。
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维护军纪,判处了安禄山死刑。
唐玄宗听说安禄山很有能力,下令释放了他。
张九龄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造成重大损失,按军法他应该被处死。”
“而且,我观察到安禄山不是个好人,不杀他恐怕会带来无尽的麻烦!”
然而,唐玄宗没有听从张九龄的建议,宽恕了安禄山。
后来张九龄被撤职,而安禄山则凭借媚上奉承的手段,逐步晋升为平卢节度使。
不到三年时间,他还兼任范阳(今北京)节度使。
安禄山成为节度使后,他开始大肆搜寻奇珍异宝,以取悦唐玄宗。
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军报告战功,于是他采取阴谋手段,诱使平卢附近的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和士兵参加宴会。
在宴会上,安禄山用药酒灌醉他们,然后杀害并割下他们的头颅,派人献给朝廷以获得功赏。
唐玄宗经常召见安禄山到长安,他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狡猾的手段试图讨好唐玄宗。
安禄山特别肥胖,肚子鼓鼓的,而且个子矮小,喜欢装傻。
每次唐玄宗见到他这样,都会笑得很开心。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地说:“你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了什么?”
安禄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嘿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颗忠于陛下的心。”
唐玄宗听到这句话,心里感到非常舒服。
还有一次,唐玄宗请他去见太子。
按照古代的礼仪,大臣见到太子应该下拜行礼,然而安禄山只是拱手行礼说:“我只知道有皇帝,不知道有太子。”
安禄山通过这些拍马屁的手段,进一步让唐玄宗喜欢他。
杨贵妃受宠的时候,安禄山怎么会错过向上攀升的绝佳机会呢?
他毫不顾忌地拜杨贵妃为母亲,自封为杨贵妃的儿子。
尽管杨贵妃比他小十几岁,他也毫不在乎。
每次见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狡猾的安禄山总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
有一天,唐玄宗对安禄山的行为感到困惑,他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安禄山回答说:“按照胡人的礼仪,应该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所以我先拜母亲。”
唐玄宗哈哈大笑起来,称赞他是个孝子。
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口才和能言善辩很喜欢,觉得这样的将领真是每个皇帝都想要的。
他对安禄山非常信任,并且认为他对自己忠诚,因此心里更加高兴。
唐玄宗将安禄山封为郡王,并在长安为他建了一座豪华的府邸。
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喝酒玩乐,还让他随意进出内宫,对他像对待家人一样亲热。
安禄山利用这段时间获得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
除了范阳和平卢两镇之外,他还兼任了河东的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分地区。
他秘密地扩充自己的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将领,并且任命汉族士人高尚、严庄为他出谋划策。
此外,他还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8000名壮士,组成了一支精兵,储备粮草,磨练武器。
他计划在唐玄宗去世后,发动叛乱。
即使再秘密的行动也会有泄露风声的时候,这个消息传到朝廷,大家都开始怀疑他的居心叵测。
大臣们多次提醒皇帝说:“安禄山正在扩兵买马,陛下一定要小心。
但是唐玄宗并不相信,说:“我对安禄山好心好意,他怎么可能反叛我呢?”
“再说大唐的东边和北边的边境还需要他来守卫,你们不必担心。”
不久之后,李林甫去世,杨国忠作为杨贵妃的兄弟,凭借外戚的身份接任宰相。
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起安禄山,两人之间产生了矛盾。
杨国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表示安禄山一定会谋反,但是唐玄宗因为对安禄山的宠爱而不相信。
时间一长,安禄山的谋反迹象,逐渐显露出来。
他要求朝廷更换范阳的汉将,并且要由他来任命委派。
唐玄宗亲自写了一封圣旨,要求安禄山来长安商议,但是安禄山以生病为借口拒绝前往。
唐玄宗开始怀疑安禄山,但是他和杨国忠都不知道该如何防范安禄山的叛乱。
755年10月,经过精心的准备,安禄山决定发动叛乱。
恰好有一名官员从长安来到范阳,安禄山伪造了唐玄宗的诏书,宣布皇帝命令他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觉得事情突然,但没有人怀疑这是个假旨意。
第二天,安禄山带领叛军南下。
15万步兵和骑兵向着河北地区进发,沿途烟雾弥漫,鼓声震天。
中原地区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发生战争了,老百姓几代人都没有经历过战乱,所以沿途的官员纷纷逃跑或投降。
叛军继续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仍然不相信。
紧接着,一连串紧急报告传来,使他惊慌失措,他立即召集大臣商议。
满朝官员都吓呆了,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巨大的变故。
只有杨国忠自豪地说:“我早就说过安禄山会反叛,现在你们相信了吧!”
“不过陛下请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会有人把安禄山的人头送来。”
唐玄宗听了这些话,稍微安心了一些。
可是不久之后,叛军占领了洛阳,安禄山在那里自立为帝,建立了大燕国,号称圣武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