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冬天,安禄山在范阳兴兵,假称奉朝廷的密旨发兵讨伐杨国忠。
当时,各州县的守军还没等叛军临城下,就纷纷望风而逃了。
因此叛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控制了中原大部分地区。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形势险峻,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守卫。
叛军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始终无法进占。
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火,作为平安的信号。
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个接一个地放着平安火,一直传到长安,让长安百姓放心。
叛军进不了潼关,但关里的唐朝内部却发生了冲突。
哥舒翰主张坚守潼关,等待时机。
郭子仪和李光弼也从河北前线向唐玄宗奏章,他们请求引兵北上,攻打安禄山老巢范阳,并且要求潼关的守军千万不要出关。
可是,宰相杨国忠却反对这样做。
有人对杨国忠说:“现在重兵都在哥舒翰手中,如果哥舒翰打了胜仗,回到长安,你的宰相位置就不能保住了。”
杨国忠自己知道这个宰相最不受欢迎,听了这话,心里更加害怕了。
于是杨国忠就在唐玄宗面前说:“潼关外的叛军已经不堪一击,哥舒翰守在潼关按兵不动,就会失去歼灭叛军的机会。”
昏庸的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话,接二连三地派使者到潼关,逼哥舒翰带兵出潼关。
哥舒翰知道出关没有把握取胜,但也不能违抗皇帝的圣旨,大哭一场,不得不率军出关了。
关外的叛将崔乾祐早已养精蓄锐,只等唐军出关。
崔乾佑派精兵埋伏在灵宝(今河南西部)西部的山谷里。
哥舒翰的20万大军一出关就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最后20万人马只剩下8000人。
哥舒翰还想收拾残兵,可他的部将先乱了起来,叛军乘胜攻入潼关,哥舒翰也被俘虏了。
潼关一失守,关内就无险可守,从潼关到长安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守军纷纷弃城而逃。
起初,哥舒翰还派人到长安告急,后来告急文件中断,到了晚上烽火台上的平安火也不见了。
这时,唐玄宗才觉得形势危急,焦急起来一直让杨国忠想办法。
杨国忠召集文武官员商议,每个人都十分担心,没人能想出一个好主意。
杨国忠知道留在长安没有出路,所以他建议唐玄宗逃到蜀国。
那天晚上,唐玄宗和杨国忠在将军陈玄礼和禁卫军的护送下,带着杨贵妃和一群皇子和孙子,悄悄打开宫门逃离了长安。
他们先是派宦官到各地,要求官员准备接待。
可万万没想到,派出太监和县令都一个个开溜了。
唐玄宗一群人走了很长时间,没有人给他们送食物。
随行太监好不容易找到当地人,向他们要了一些食物。
有几个百姓送了一些饭菜,那些皇子皇孙子平时养尊处优,哪里吃过这样的食物呢?
但真的饿得受不了,在没有筷子的情况下他们用手抓着吃,一下子吃了个精光。
唐玄宗勉强咽了几口,一边吃一边流泪。
有一位老人挤到车前,对唐玄宗说:“安禄山想造反,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这么多年来,经常有人向朝廷告发,反而却被关起来或者杀害。”
“陛下身边的大臣只会奉承拍马,所以您听不到外面的情况。”
“我们普通老百姓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可是朝廷的宫门太深,陛下听不到百姓的意见。”
“要不是到了今天这幅田地,我们怎么能站在陛下面前说话呢!”
唐玄宗垂头丧气地说:“是我太糊涂,可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接着,他们一行人旅行了三天后到达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
随行的士兵饥饿疲惫,无法忍受此状。
他们越想越生气,因为他们本来可以留在繁华的长安城,但却被迫流亡并遭受苦难。
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于奸相杨国忠造成的,他必须为此负责。
太子李亨和陈玄礼见状,指使人们在军队中散布传言说:“叛乱的真正目的是要讨伐杨国忠,只要杀了他,叛乱就会停止。”
恰好此时,有20多名吐蕃使者拦住了杨国忠的马车,向他们索要粮食和水。
李亨和陈玄礼便策划让宰相杨国忠来招待他们。
杨国忠一离开后,李亨立即派人在军队中散布谣言说:“杨国忠与吐蕃使者密谋反叛。”
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回应,周围的士兵便纷纷大喊:“杨国忠要造反了!”
士兵们一边喊,一边射箭。
杨国忠慌张之下试图逃跑,但被几个士兵追上并斩下了他的头颅。
在李亨和陈玄礼的引导下,御林军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处死了杨国忠和吐蕃使者,同时还屠杀了杨家几十口人。
在这场兵变中,韩夫人、秦夫人和杨国忠的长子杨璇都被杀害了。
杨国忠的夫人裴柔和虢夫人逃到陈仓后,无路可走,绝望地自杀了。
将士们杀死杨国忠后,情绪激动,围攻了唐玄宗住的驿馆。
唐玄宗听到外面的喧闹声,问周围的太监发生了什么事,得知士兵们已经杀了杨国忠,大吃一惊。
他不得不凭拐杖走出驿站,慰劳将士们,希望他们回到自己的营地休息。
然而,将士们不理会唐玄宗的话,仍旧大喊大叫。
唐玄宗派高力士找来陈玄礼,询问将士们为何不肯平息呢?
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杨贵妃不能留下来。”
这让唐玄宗感到困惑,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杀死自己最宠爱的妃子。
他垂下头,沉默了很久才说:“贵妃就居住在内宫,她怎么会知道杨国忠的谋反呢?”
高力士知道如果不杀杨贵妃,将无法平息士兵们的愤怒,只好说:“贵妃并没有罪过,但是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如果留下贵妃,他们会感到安心吗?”
“为了让将士们安心,希望陛下能仔细考虑一下。”
“将士们心安了,陛下也就安全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唐玄宗只好下令处死杨贵妃,赐予她一道白绫,让高力士把她带到其他地方勒死。
将士们听说杨贵妃已经被处死后,总算松了口气,回到自己的营地。
马嵬兵变,标志着唐玄宗统治的结束。
对于一位皇帝来说,无法拯救自己心爱的妃子,这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六七十年后,晚唐诗人李商隐在《马尾二首》中写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句诗表达了对唐玄宗的批评,沉迷声色犬马,最终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