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冯二九在煨药时,花三十元买的土罐子破了,裂开成两半。冯二九心想,还真是便宜没好货。随即拿出自家煮饭吃的大家伙煎的药。煮饭吃也是大事,煨药传宗接代也是大事,都是人生之大事。凡大事者得用大家伙。
当晚,冯二九在吃药以后,去洗了个澡。他也让妻子幺妹去洗了个澡。这天晚上就试了药效。
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冯二九每天都在坚持吃药,心中有目标,干什么都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冯二九亦是如此。对于他而言,他不会想要去挣大钱去城里买房、买车、做大生意、过上每天吃大鱼大肉、买奢侈品的生活,然后再赚更多的钱。他只是想,我每天有饭吃,该跑车就跑车挣钱,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这种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长远规划,不会去想今年我要干什么,明年要干什么,两三年内达到什么目标。他只顾当下,也活在当下。也正因如此,他这种人每天都过得快乐,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无忧无虑、无欲无求。但也是这种人,或许是各种不同阶层的人都执着于生小孩。老话说“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在农村,你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是会被别人看不起的。走到哪都是一个人。有时候看到别人家热热闹闹的心里会莫名地失落、寂寞、孤独。
冯二九的母亲的伤势逐渐好转,慢慢地在康复,短时间内是干不了农活。父亲是个酒鬼,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这段时间里家里的事都是冯二九在管。也要慢慢学着成长。
冯二九每天每刻都在盯着幺妹的肚子看。吃饭的时候盯着看,在自家院子乘凉聊天的时候在看,一起去山坡上干活时也在看。有时候跑车回来即使还有客人等着也要看,睡觉的时候趴在幺妹的肚子上听。听听有没有什么动静。这大抵也是一种乐趣。
这天冯二九听到有几个女人围在一起在聊天。
其中一个女人说:“二九家的幺妹过来跟二九都有四年了 ,肚子怎么还没有大?莫非二九不会干那事?”
冯二九听到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心想“我不会干?我怕老子干死你”。
就在冯二九在想这会,另一个女人则一脸不以为然的说:“他不会?我怕他是最会干的,你看他那一副色眯眯的样子。”
这话逗得几个女人哈哈大笑。冯二九心里也乐开花了,就此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个女人堆。
在冯二九离开后,一个女人有些疑惑说道:“说来也奇怪哈,两个人都住在睡在一张床这么久了,怎么可能一点动静都没有呢?这么些年都白干了。”
另一个女人说道:“你们不知道吗?幺妹的姐姐嫁到林场去,都已经五年了,到现在不也没有下过一个蛋嘛,估计是遗传的,要么就是小时候没注意,坏了身体。”
“你们看幺妹两姊妹都是傻傻的,眼神看起来没睡醒一样,双眼无神。听说幺妹的爹是她妈的亲表哥,近亲结婚哩,小孩能正常才怪呢。”
“怪不得,两姊妹到现在都没有生儿育女,一个女人没有为人父母的权利,说起来也是可怜。”
……
这些话冯二九没有听到,他沉迷于别人对他的夸赞中。至于这些女人说得是对是错,这得交给时间和当事人去经历、去发现。
冯二九离开女人堆后,路过村委会,看到冯三在村委会门口打电话,既然今天没啥事就去村委会门口的小卖铺买了一瓶饮料,走过去跟冯三打招呼。冯二九还记得上次是冯三帮他解围,不然被交警抓住了可没那么轻易就取出车。
冯三在村里口碑是可以的,是被村民们认可的,这与他是不是村干部的身份没有多少关系。他平常乐于助人,凡是有人找到他帮忙,如果不忙都会帮忙。冯三的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死得早,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五姊妹拉扯长大,他是最小的。因为家里也没钱给他读书,俗话说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十几岁就开始学人做生意,收山货——收购中草药,也就是冯二九母亲找的那种石韦。这只是他收购的其中一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头脑灵活,所以他是村里第一个买起面包车、修起砖混结构并且装修好的人。也正是因为有车,村里离镇上远,所以有时候很多人都找他帮忙带人去镇上办事,或者家里有人生病,或者有红白喜事都找他用车帮忙。也正是因为在村里口碑比较好,村民才推选他出来担任干部。事实证明冯三没有让村民失望。
冯二九走过去,笑着喊了一声:“三叔,在忙啊!”
冯三在电话里唯唯诺诺地回答说:“好的,领导,我们想办法落实……嗯,好的好的。”
冯三挂掉电话,拿过侄儿冯二九递过来的饮料,可能是脑袋飞速转了会,饶有兴致地看着冯二九,像是一下来了主意。
冯二九被冯三这样看着,心里有些害怕。他对自己的三叔还是有点怕的。有时候跑车回来担心幺妹第二天要跟着一起去,就把车子放在冯三家。
冯三把冯二九喊进村委会的大厅里,招呼冯二九坐下,给他泡一杯茶,不紧不慢地说:“二九,最近在忙什么呢?”
冯二九说:“最近也没忙什么,还是像往常一样,有客人打电话来就去跑车。”
“听说你去开了点药吃?”冯三倒是听说了点小道消息。
冯二九觉得瞒不过,索性把事情从头到尾向冯三说了一遍,“我就是买来试试,看看有没有效果”。冯二九眼神有些闪躲,不敢看着冯三的眼睛。
对于冯二九和幺妹二人之间的事,他是知道的。耐村就这么小,三个村民小组三个自然寨,四年没生小孩,全村谁不知道呢!谁家牛丢了啃了谁家的玉米,谁家夫妻二人吵架,谁家的母猪下崽,都一清二楚。
冯三说:“二九,你跑摩的是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很多人生活是越来越好了。很多时候,都愿意花点钱坐出租车。何况你和幺妹的生育问题是需要花钱,如果到最后,实在无法自然生育,要做试管婴儿的话,最少也得花上十万块。十万块对于我们这种家庭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冯三接着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鼓励和支持我们在家地、有劳动力的农民发展产业,并且还给一系列的补助,我们只需要做出来,就会有政府与企业兜底”,冯三边说边观察冯二九的表情变化。
“现在我们村要发展种桑养蚕产业,这不我刚刚就在接领导的电话,就是在讲这个事,你看你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小伙,要不试试?”冯三耐心地给冯二九讲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