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年,后周的皇帝周世宗柴荣死后,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周恭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太小,由宰相范质、王溥辅政。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则掌握了兵权,朝廷上下都有很多人支持他,除了弟弟赵匡义,还有谋士赵普、大臣石守信、王审琦等人。
由于后周政局不稳定,京城里人心浮动,谣言层出不穷,纷纷说赵匡胤即将要夺取皇位了。
赵匡胤原本是周世宗的得力将军,他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周世宗还活着的时候,非常信任赵匡胤,并派他担任禁军统帅,即是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最精锐的军队,周世宗一死,军权自然就落在赵匡胤手中。
五代时期,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非常常见,所以人们有这样的猜测也就不足为奇了。
960年春节,后周朝廷举行朝见仪式时,突然收到边境发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与辽国联合出兵攻打周边境。
听到这个消息,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决定,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即调兵遣将。
两天后,他带着军队从汴京出发,跟随一起出征的人,有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谋士赵普。
当天晚上,军队来到离开京城20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士兵们就地扎营地里休息。
不久,士兵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
不过,有一些将领聚集在一起,悄悄地讨论。
有人说:“现在皇帝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谁知道我们的功劳?
“我们不如拥立赵点检做皇帝吧!”
大家伙儿一听,纷纷说道:“好啊!好啊!咱们就这么干吧!”
于是,他们就推了一个官员先这个事情告诉赵匡义和赵普。
那个官员来到赵匡义那里,话还没说完。
将领们就已经闯了进来,露出手中明亮亮的刀艰,嚷嚷着说道:“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必须由赵点检即位不可。”
赵匡义和赵普听了这话,两人对视一眼,暗暗高兴。
随后,两人嘱咐大家要稳定军心,不要造成混乱。
同时,他们迅速派人告诉留在京城的将领石守信、王审琦。
没过多久,这个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
将士兵们纷纷起来,也不睡觉了,大家吵吵闹闹地拥挤到赵匡胤住的营帐,直到天亮。
那天晚上,赵匡胤喝了点酒,睡得很好。
当他醒来的时候,只听见外面嘈杂的声音。
然后,有人打开了房门,大声喊道:“请赵点检做皇帝!”
赵匡胤赶紧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大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接着,大家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头,纷纷大喊着“皇上万岁”。
将领们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匹,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这才开口说:“既然你们拥立我为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道:“自然听皇帝的命令。”
赵匡胤下达命令说:“到达京城后,要保护周太后和幼主,不得随意杀害朝中大臣,不得抢劫国库。”
“执行命令的人将领一律有赏,否则严惩不贷。”
赵匡胤原本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士们的拥护下,谁敢不听从命令!
一路上,所有将士们排好队形前往京城,军容整齐,秋天不犯。
到了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做内应,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京城。
大家找来了范围和王溥,赵匡胤看到他们,装出很为难地说:“世宗对我恩重如山,现在我被将士们逼成这样子,你们说该怎么办呢?”
范质等大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有一位将领声色俱厉地喊大道:“我们没有主人,今日大家一定要请赵点检做天子!”
范质、王溥等人,吓得赶紧下拜谢罪。
当时,周恭帝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8岁小孩子!
可怜的他,无奈之下,只好让出了皇位。
960年2月4日,赵匡胤登基为帝,把国号改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之为北宋,他就是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