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叱咤风云的萧太后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403字 发布时间:2023-07-07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战争中,没有女将军。”


可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的历代军事家的展厅里,却悬挂着一副女军事家的画像,这个人就是萧绰。


萧太后(953-1009年),本名萧绰,小名萧燕燕,契丹族,辽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


因以皇太后之名临朝摄政27年,而被称为“萧太后”。


萧燕燕从小就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她如花似玉、娴静端庄,从不轻易露出笑容。


遇到可笑的事情,别人笑得前仰后合,她却只是拿着手帕捂住嘴,一乐便罢。


遇到值得可怜的事情,其他女孩只会口头同情,但萧燕燕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穷人解决实际困难。


遇到以大欺小、持强凌弱的事情,其他女孩子害怕吃亏,只敢偷偷瞧一眼,就吓得赶紧躲得远远的,萧燕燕却敢站出来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萧燕燕有两个姐姐,她们非常爱打扮,贪慕虚荣,而萧燕燕则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虽然他们的家庭是官僚贵族世家,但在逢年过节,全家老老少少,尤其是妇女,都要参加清洁大扫除。


为了测试这几个女儿是否勤俭持家,父母每次都给她们指定一个应该负责清洁的区域。


两个姐姐讨厌劳动,总是敷衍了事。


只有萧燕燕做得很仔细,她打扫的地方就是穿上新鞋再走一遍,鞋底也是一尘不染。


因此,萧燕燕最受父母宠爱,父亲萧思温常常说:“这孩子做事认真,又有能力,我们萧氏家门男丁不旺,看来日后光大门庭就得依靠燕燕这个小女儿了。”


萧燕燕17岁那时,大辽国的政权再次动荡。


杀人成性的辽穆宗被几个近侍,联手杀害。


在萧思温等人的支持下,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即位为帝,是为辽景帝。


耶律贤登基后,已经是四朝元老的萧思温终于迎来了政治巅峰。


他先是被晋封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不久又被封为魏王。


不仅如此,萧思温还成为了皇帝的岳父,她的小女儿萧燕燕被耶律贤纳入后宫。


萧燕燕入宫仅两个月,就从贵妃变成了大辽皇后。


因为辽景宗常年生病,萧皇后经常帮他处理政治事务。


看到萧绰的能力后,耶律贤甚至传命他的礼部大臣,今后萧皇后也可以自称“朕”,将萧绰同等于自己一样的地位。


982年,耶律贤去世,11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尊萧皇后为皇太后。


萧太后立即召见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在他们面前哭着说:“如今先帝刚去世,内有强大的皇室亲王,外有北宋赵光义虎视眈眈,主少年幼,我们孤儿寡母该怎么办?”


两人知道萧太后召见他们是对他们的信任,立即向萧太后表示了忠诚。


信誓旦旦地说:“太后放心,只要有我们在,不必担心!”


就这样,在两位忠臣的支持和建议下,萧太后一步步更换了一批大臣,并下达了“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的命令。


此外,又趁机夺取了宗族的兵权,失去了兵权的宗亲,因此失去了内部夺权的实力。


从那时起,萧太后和年幼的辽圣宗稳定了皇权,开启了萧太后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有一天,萧太后陪小皇帝辽圣宗去狩猎。


辽圣宗看到了大臣耶律斜轸的青花马和他的银鬃马一样高,就说:“咱俩的马大小一样,来场比赛如何?”


耶律斜轸回答说:“陛下是君主,我是臣子,臣怎么敢和君赛马呢?


“臣若赢了皇上,岂不是失了礼数吗?


小皇帝辽圣宗点点头,然后说:但是在战场上和打猎的时候,君、臣的马跑来跑去,没有什么失礼了。”


听了他们的对话,萧太后柳眉微蹙,笑着说:“说到国礼,你们是君臣。”


“但今天我们按照契丹的风俗,好朋友以换马、弓为盟,你们就在我面前互换马和弓,结为好朋友吧!”


于是,耶律斜轸和小皇帝交换了马和弓,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耶律斜轸在征战中非常卖力,冲锋陷阵,立下了许多功劳。


萧太后除了善于用人之外,还可以虚心接纳别人的建议。


她吸收了许多治国的好经验,如减轻百姓赋税、奖励生产、颁布禁止官吏压榨人们的规定。


在韩德让的辅佐下,萧太后对辽国的制度和习俗,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她推行汉法政策,奖励农业耕种。


第二:消除官场不良风气,倡导勤政廉洁。


第三:审理冤案,善待奴隶。


第四:修订刑法,废除连坐等残酷刑罚。


她的一系列措施,不仅进一步将辽国从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制,而且更是改善了契丹与汉族之间的关系。


萧太后在位期间,辽国政治稳定,经济飞快发展,进入了大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986年,北宋趁着辽国内部的“主少国疑”,对其发动了“雍熙北伐”。


北伐初期,宋军兵分三路,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萧太后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先后派出两支军队与宋军作战,最后亲自赶到南京(今北京),与前线辽军同心协力作战。


萧绰亲自率领军队迎战,采取了正面诱惑、后面包抄的战术,一举歼灭了宋军,扭转了不利于辽国的战局,削减了宋朝的军队。


从那时起,辽国对宋朝处于强势地位,在战争中从被动转向主动。


最后,逼得宋军主力撤退,也使孤立无援的大宋将领杨业(佘太君的丈夫)被迫绝食殉国。


此后,萧绰更加注重培养精兵良将,加强辽国的军事实力,并主动向宋宣战。


她多次亲临战场,辽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名远扬,这也使得辽周边的党项、女真等部落,纷纷向其称臣纳贡。


988年,萧绰还在辽国实施了科举制度。


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华,他们也可以进入上流社会,升官发财。


这些措施为辽国的统治阶级,积累了大量有才华的知识分子。


在萧绰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政治显著发展。


她也因此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拥戴。


1004年,“雍熙北伐”18年后,萧太后带着辽圣宗和韩德让,以索要关南的名义,率领20万大军南下。


辽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打到了距离北宋都城一河之隔的澶州(今河南濮阳)。


当时,北宋的皇帝已经换成了赵光义的儿子赵恒。


赵恒虽然软弱,但幸运的是,国有良臣和大将。


在宰相寇准的近乎逼迫下,赵恒终于御驾亲征“共赴国难”。


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为,北宋军队士气大振,数十万援军迅速聚集在一起,对抗辽军的入侵。


萧绰利用宋真宗赵恒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签订合约。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直到1009年11月20日,朝政和皇权才正式归还给其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她27年的摄政生涯也就此结束了。


皇权归还后,萧太后去南京行宫安享晚年。


同年,12月23日突然病重,12月29日死于宫殿,享年57岁。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