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征讨辽国,试图恢复燕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结果遭到了惨败,失去了像杨业这样勇猛的将军,没有勇气再与辽军作战了。
此外,国内形势也非常不稳定,特别是川蜀地区农民起义接二连三地爆发,使宋王朝手忙脚乱、难以应对。
五代时期,川蜀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两大政权,长期未被战争破坏。
因此,后蜀时期,国库积累充足。
宋太祖灭后蜀后,纵容士兵在成都烧杀抢掠,将后蜀积累的财富运到东京,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怨恨。
到了宋太宗时期,又在那里设立了衙门,垄断买卖。
使其蜀国生产的茶叶、丝帛,都被官府垄断了。
有一些地主、大商人趁机投机倒把,便宜买进、高价卖出,导致川蜀百姓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
青城县(今四川灌县西南)有一个叫王小波的农民,他和妻子的弟弟李顺都靠卖茶叶谋生。
官府禁止私卖茶叶后,王小波被断了生路,便决定起义。
993年,王小波聚集了100多个茶农和贫民,对他们说:“如今这个世道,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这也太不公平了。”
“现在让我们一起消除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些茶农和穷人百姓,平常受够了官府和富人的剥削。
听了王小波的话,他们都给予了热烈的支持。
消息一传开,来自天下各地的穷人百姓,纷纷来参加王小波的起义军。
不到十天,就有好几万的人马聚集在一起。
王小波有了人马,先是打下了青城县,接着乘胜攻打彭山(今四川彭山)。
彭山县令齐元振是一位狡猾、又恶毒的贪官。
宋太宗禁止地方官员贪污后。
有一次,他派钦差大臣到蜀国进行调查。
当齐元振听说钦差大臣要来时,他首先将贪污得来的财物,分散藏在富商家中。
钦差大臣去了彭山县,实在找不出地方的官员有贪污行为。
当他回到朝廷汇报这些情况后,朝廷下令奖赏了齐元振的清白行为。
齐元振骗过了大宋朝廷,便搜刮更加严重了。
王小波知道彭山县的百姓对齐元振怨恨很深,就带领起义军攻打彭山。
在彭山百姓的响应下,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县城,杀死了贪官齐元振,并将平时从百姓那里搜刮的钱财,分配给了那些穷苦的百姓。
王小波继续率领起义军北上,攻打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
驻扎在江原的宋军将领张玘发兵反击,双方在江原城外展开了大战。
王小波的起义军作战非常英勇,张玘无法抵抗,就偷偷放起了冷箭。
毫无准备的王小波,被冷箭射中了前额。
可是,王小波不顾满面鲜血,继续进攻。
最终打败了宋军,并杀死了可恶的张玘。
就这样,起义军占领了江原,但王小波因伤势过重而死去了。
王小波一死,起义军的将士们便推李顺为首领,继续带领大家反抗宋朝。
在李顺的指挥下,起义军越来越多人马聚集在一起,不断攻占许多城池,杀死了许多贪官污吏,最终攻占了蜀地中心城市的成都。
没多久,成都的文武官员无法抵挡,便纷纷逃跑了。
994年正月,在众多军民的拥护下,李顺建立了大蜀政权。
李顺当上了大蜀王之后,一方面在整顿人马的同时,另一方面继续派兵四处攻占州县。
起义军的势力无处不在,从北剑阁到东巫峡。
消息传到东京时,宋太宗大吃一惊,赶紧召集宰相商量说:“没想到李顺这么厉害,咱们一定要派遣人马,把他镇压下去。”
宋太宗派宦官王继恩为剑南西川治安使,前往镇压起义军。
王继恩兵分两路,派人从东面堵主巫峡的起义军,自己则带领主力军进攻剑门。
剑门是西川通往关中的要道,李顺占领成都后,也派义军将领进攻剑门。
不幸的是,起义军被宋军阻击,打了败仗。
王继恩成功通过了剑门,立即聚集各地的宋军,进攻成都。
当时,驻扎在成都的起义军还有十几万,但在敌人重兵的包围下,3万人马英勇战死。
最后,成都被宋军攻破,李顺也在战斗中牺牲了。
不过民间传说声称,成都陷落的时候,李顺并没有战死,他伪装成一个和尚,秘密逃出了成都,继续带领农民军作战。
宋军进城时,抓到一个胡子很长的人,长得非常像李顺,就把他当作李顺杀了。
又过了40年,广州街上出现了一位老头,有人认出他是李顺,官府逮捕了他,并在监狱里秘密杀了他。
虽然这些传说不一定可靠,但说明李顺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尽管起义军失去了李顺的领导,但他们很快就推荐将军张宇作为新的领导人,势头依然很大。
后来,张宇带领起义军向东向南方面进军,一路取得了许多战果,但这是最后的辉煌。
朝廷并没有放松对起义军的剿灭,还派出了相当于副宰相级别的知识人员,亲自监督战争,并让能力出众的张咏前往益州做知州。
宋军的战斗力和纪律得到了提高,作战勇猛,使其起义军节节败退。
不久,张余被部将出卖,最后被砍下了头颅,起义就此失败。
虽然王小波的起义持续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多,范围也小,只在四川重庆,但有着重大的深远影响。
同时,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农民起义。
王小波起义中提出的“均贫富”思想,是中国古代农民斗争的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