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方腊、宋江起义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981字 发布时间:2023-07-14

方腊起义是北宋末期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当时皇帝宋徽宗昏庸无能,为了满足个人爱好,设立了“花石纲”,使百姓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使其被迫绝望的百姓,不得不站起来反抗。


宋徽宗和他宠爱的“六贼”大肆欺压老百姓,使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徽宗还有收集奇花异石的爱好,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应奉局”,称运输奇花异石的船队为“花石纲”(一纲为十船)。


因此为了满足他的爱好,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活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生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经常派差人到那里搜罗花石。


当地有个叫方腊的人,家里有一个漆园。


方腊平时靠这个漆园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


自从朱勔办了“应奉局”后,方腊家也遭到过敲诈勒索。


因此方腊狠透那些官府差役,看到当地老百姓受尽了花石纲的苦,于是决心召集大家发动起义。


1120年的一天,数百名充满怨恨的农民聚集在方腊的漆园里。


方腊慷慨激昂地对大家说:“这个国家就像一个家庭,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的年轻一代整年工作,好不容易赚了一点食物和布帛,但都被父亲和兄弟乱花完了。”


有时候不称呼他们的心意,年轻一代就挨他们的鞭打,你们说说这应该吗?”


大伙儿齐声回答:“不应该!”


方腊继续说:“那些做父兄的浪费还不算,又把家里的财物带到敌人那里讨好,你觉得应该吗?”


大伙儿愤怒地回答说:“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儿?”


方腊泪流满面地说:“现在朝廷的税收那么严重重,大官们还要经常敲诈勒索。”


“咱们好不容易生产了一些漆和纸张,都被他们彻底搜刮个精光。”


“我们一年四季都在拼命工作,结果一家人挨饿受冻,现在连一顿饭都吃不上,大家觉得怎么办才好?”


大伙儿听到这里,义愤填膺,大声喊道:“请您下命令!我们都听你的号令。”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漆园誓师。


果然,方腊的号召一出,响应者众多,远近有上万名农民加入进来。


就这样,一场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开始了。


在农民的支持下,方腊打起诛杀朱勔的旗号,发动起义。


方腊是起义军的统帅,自称“圣公”,将士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头巾作为标志。


接下来,愤怒的起义军杀死了当地的官员,烧毁了他们的府邸。


青溪附近的百姓受到官府的迫害,纷纷积极响应了方腊的起义军。


不到十天,起义军就聚集了数万人们。


起义军严格遵守纪律,与百姓保持统一立场,没有君臣等级之分。


在金钱方面,他们“不分你我”,所以他们有很强的战斗力,同时深受百姓的拥戴。


当地的军官将领派兵前去镇压,均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两名宋将也被斩杀。


起义军乘胜攻入青溪县,赶跑了那里的县官。


接着,起义军又先后打下了几十个县城,很快就到了杭州。


急报传到汴京,吓坏了宋徽宗,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在颤抖。


宋徽宗迅速派童贯带领15万大军到东南一带,镇压起义军。


童贯一来到苏州,知道花石纲引起的民愤太大,立即以宋徽宗的名义下了一道诏书,承认了朝廷的错误,并撤销了专门搜刮花石纲的“应奉局”,还把朱勔这个坏蛋撤职。


老百姓看到朝廷取消了花石纲,又撤了朱勔之职,总算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候,童贯加紧部署镇压起义的兵力。


童贯集中各大军进攻起义军的地盘,方腊不得不撤回到青溪,据守在山谷深处的帮源洞坚持战斗。


军官不熟悉山路,不敢随意进攻。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起义军出了叛徒,引导宋军进来。


宋军终于摸到了帮源洞,方腊没有防备,一番激战,就被俘虏了。


没多久,方腊被押解到汴京后,惨遭杀害。


剩下的起义军继续抵抗,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被彻底镇压。


在方腊起义的同时,北方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宋江起义。


北宋初年,黄河决口淹没了梁山(今山东西部)附近的许多田地,形成了一个方圆数百里的大湖,称为梁山泊。


附近的许多农民来这里钓鱼,采集蒲苇过日子。


北宋朝廷看到有利可图,就把梁山泊收为“国有”,规定农民在湖里钓鱼、割蒲都要交税。


贫困农民和渔民交不起重税,只好起兵造反。


梁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横跨梁山泊水路是自然屏障。


当农民起义不断遭到宋军镇压时,农民们聚集在梁山与官兵作斗争。


后来,梁山汇集了36位农民首领,他们推荐宋江作为总首领。


宣和元年(1119 年),梁山好汉正式举起起义的旗帜。


宋江领导的起义军活跃在山东、河北一带,专门打官府、杀地主,震惊了北宋朝廷。


宋徽宗派大军前去镇压,但起义军越战越勇,他们流动作战,使宋军晕头转向。


1121年2月,宋徽宗命令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府张叔夜镇压、或者招降起义军。


当时,起义军正在海州运输货物。


于是,张叔夜派人在城里伏击一些军队,引诱起义军在海边作战,同时派人偷偷烧毁他们的船只。


起义军看到船只着火,无心再战,最后被宋军团团包围。


宋江等首领不得不率领部众投降宋朝,起义就此失败。


此前,方腊率领的起义军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在东南地区享有盛誉。


虽然他们以失败告终,但它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阶级。


世人一直缅怀方腊这位优秀的农民起义领袖,把他严守的最后一个阵地——帮源洞改名为“方腊洞”。


直到现在为止,浙江、安徽一带,还有方腊庙等纪念他的建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