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的女文学家。
在诗、词、文、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最擅长的就是作词。
她的词有着独特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也被誉为婉约宗主,不仅具有着男性词人无法比拟的多愁善感和真挚感情,还有着超越封建时代的性格和品质。
她视野开阔,胸怀大义,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坚定民族气节。
李清照敢于坚持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与现代人相比,李清照的个性并不逊色,可谓是一位超群脱俗的女杰人。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一个热爱文学的士大夫家庭。
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还是著名大家苏轼的学生。
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李清照自然从小就非常喜爱文学。
小时候的李清照跟父亲居住在京城,看到了汴京城的繁荣景象,激发了她内心的创作激情。
于是她便创作了著名的词章《如梦令》,轰动了整个京城。
就这样,李清照开始在文学界展露头角。
1101年的一天,有一位公子推开了李清照家的大门。
17岁的李清照慌慌张张地从秋千上跳下来,赤脚跑进房间,连头上的金钗都掉到了地上。
这是李清照和他未来的丈夫赵明诚,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后来被李清照记录在他的作品中。
他们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所以第二年,就在汴京成亲了。
但是因为赵明诚当时还在读书,并没有太多的钱财。
所以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的假期里,他都会去典当店买一些衣服,来换取一些银,然后回去与李清照团聚。
他们也会去热闹的街市逛逛,购买他们最喜欢的碑文。
可以说,他们夫妻二人的新婚生活非常幸福。
两年后,赵明诚开始进入仕途,家里开始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但他仍然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
因为李清照都喜欢读书、作词,所以家里有很多好书籍。
见到有人出售书法和绘画时,两人也会看看其作品的品质如何,选择是否购买。
据说有一次,有人拿了一张价值20万钱的《牡丹图》出来售卖,但在李清照夫妻二人赏玩了两天后,终究因为买不起而将其归还。
虽然李清照和赵明诚在这段时间里,日子过得有些清贫,但他们都很欢乐。
李清照的婚后生活,如鱼得水,相濡以沫。
夫妻二人志趣相头,闲暇之余,在家里饮酒作对,抄写整理稀世古籍和有名诗词。
此外,李清照性格非常直率豪爽,喜爱饮酒,她的丈夫也从不反对。
据说,著名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相传也是在她喝多后创作的。
然而好景不长,李清照的父亲卷入元佑党籍,党派之争,使其牵连其中。
李清照只能被迫与丈夫赵明诚分开,跟随父亲一起回乡。
但夫妻二人感情深厚,异地期间,两人饱受相思之苦。
于是便作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半年后,朝廷党派纠纷结束,两人终于有希望团聚。
不料,赵明诚的父亲又被诬陷,赵明诚也因此被贬谪。
李清照只好跟着丈夫一起前往青州生活。
在青州这段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时光里,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
夫妻俩人相濡以沫,共同研究文学。
在李清照的帮助下,赵明诚也完成了《金石录》。
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李清照和丈夫把精力投入到他们的爱好中,比如书画、古玩等。
他们过得其乐融融,这可能是李清照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
1127年,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爆发了。
金兵大举南入,随着的北宋灭亡,南宋开始建立。
1128年,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
于是李清照回到了他们以前居住的青州,准备收拾东西南下与赵明诚汇合。
由于当时局势动荡,李清照仓促之下,没能带走太多东西。
李清照离开不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
李清照家里的许多文物遭到破坏,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另外一边,赵明诚这个知府之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失职被罢免。
原来当初赵明诚部下发现御营统治官的王亦,正准备叛乱。
所以就赶紧告诉了赵明诚,但他没有这件事放在心上。
等到王亦叛乱之时,因为害怕,他仓皇从城墙吊下绳子逃跑。
没想到的是,王亦的叛乱很快就被自己的部将镇压了。
而贪婪的赵明诚因逃跑和失职,直接遭到罢官。
可以说,这件事已经成为赵明诚一生的污点。
虽然赵明诚成功地生活了下来,但这样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让李清照非常失望。
虽然没有和赵明诚争吵,但她对丈夫很是冷淡,夫妻关系开始貌合神离。
之后,两人在逃往江西的船上,行至乌江的时候,李清照创作下了著名的《夏日绝句》。
赵明成听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后,他以为李清照是在讽刺自己。
所以在郁郁寡欢的情况下,赵明诚很快就去世了。
他们俩人近20年的夫妻生涯,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赵明诚死后,伤心之余,李清照也因此生了一场大病。
回顾他年轻时候的甜蜜时光,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体会。
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了20多年,两人都没有孩子。
面对书籍和文物流失的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孤独中的李清照陷入了绝境。
就在这时,赵明诚的老朋友张汝舟来看望她,嘘寒问暖。
提出要照顾李清照的余生,帮她一起保管赵明城留下的文物。
1132年,李清照答应了张汝舟,带着收藏物品嫁入张家。
张汝舟一直觊觎赵明诚的收藏品。
结果婚后,他发现自己根本拿不到这些收藏。
经过多年的曲折,李清照早已把这些文物视为自己的性命。
气急败坏之下,张汝舟对李清照的态度180度大转变。
因为这个事情,两人从口角上升到谩骂,最后竟然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面对张汝舟的家暴行为,李清照拿着虚报骗取官职的证据,到官府请求离婚。
这一举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根据宋朝的法律:妻子告自己的丈夫,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要坐牢三年。
后来在朝中亲戚好友的帮助下,进监狱9天的李清照被释放出来了。
但是这次离婚事件,毁坏了她的名誉,这段再婚、离婚之事也被后人诋毁。
虽然她经历了一场再嫁非人和牢狱之灾,但李清照并没有就此沮丧。
她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赵明诚留下的《金石录》的整理和校订中。
接下来的十年里,她走访了各大名师,逐一纠正了里面各种各样的疑问。
1143年,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整理完毕,李清照上表朝廷,请求付印。
这本书一出,震惊了业内人士,被称为历代金石研究之大成。
《金石录》出版后,李清照的人生再无牵挂。
有一天,她遇到了老朋友的孙女,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
李清照非常喜欢她,于是对小女孩说:你10岁了,应该学点东西,我可以教你。”
听了这话,小女孩不料向李清照摆了摆手,说:“才藻非女子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写文章,逞才思文采,不应该是女子所做的事情。
这就是当时的真实环境,女人的无才便是美德。
一个女子人家,即便你学富五车,到头来还是不会被人理解。
在孤苦伶仃的生活中,李清照写下了《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晚年的李清照内心深处,仍然渴望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可惜的是,朝廷投降派当道,像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被杀,更不用说拖着病人的老人,更加无法实现自己忧国忧民的理想。
1155年,在孤独、落寞、对昔日的回忆和对国家的忧虑中,李清照悄然去世,享年72岁。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坎坷,但她仍然关心天下,忧国忧民。
她后期的作品,充满了伤感,表达了对国家变故的深深悲痛,同时达到了她文学创作的巅峰。
后来,世人把李清照誉为“千古第一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