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山海情(一)
村里人午饭吃的不讲究,为了招待他们,村长叫老婆去厨房加了两道菜,舒明磊阻止了,但没成功。
饭桌上,一大盆野菜疙瘩汤配上黄橙橙的粗面馒头,一盘腌大头菜,加上新炒的两盘大葱炒蛋,怕大家吃不够老太太还烙了十几个饼,旁边一盘带着咸香的咸菜,干活的人还没进院子就闻到了香味。
“阿娘,今儿是做什么好吃的了?也忒香了!馋的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拎着农具回来的两对夫妇乐呵呵地进了院子,然后看到走出来的舒明磊四人迅速收敛成稳重状,脸上泛起一丝讨好的笑,“哦,来客人了啊。”
老大和老二放下农具换了件外衫穿上,家里有两个女修士在,他们不好意思光着膀子,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也收敛了笑容。
无他,普通人遇到修士,总是难免会紧张。
不光是实力的悬殊,也是地位的天差地别。
一个村子里若是能出一个有灵根的孩子,那整个村子都能得到其他村子的羡慕和崇拜,“看,这可是我们村子走出来的孩子,脑袋瓜子可聪明了!”
不论是无形的名气和声望,还是实实在在的资源上的倾斜,都足以让村民挺起腰杆子。
老村长倒是没那么多顾虑,他在这山脚住了几十年了,来来往往的修士也见得不少,不说舒明磊这样的年轻修士,便是张复这般年纪的长老们也见过不少。
当然,那些长老们可不是冲着他来的,只是每五年按照规矩下山为孩童验灵根,正因如此,五年一次的仙灵大会是村子里了不得的大事。
可惜村子里已经好几年没有出现身俱灵根的好苗子了。
不,也不是说全然没有,只是单灵根、双灵根实在少见,便是三灵根在村里也难找的很,这些年村里的孩童测出来大多没有灵根,少有的几个也是驳杂的灵根。
若是在上古时期,五行灵根是极好的天赋,说明这人可以修炼五行灵力,不受灵根种类的限制。然而放到现在,灵根越多反而越是不利,无他,常人修炼一个月增长的灵力,五行灵根便得花费半年的时间修炼。
或许有人会说五行灵根的攻击力比单灵根的高,防御力也强。
然而有多少人会沉下心来花费比他人五倍甚至十倍的时间去修炼呢?修行速度缓慢,功法稀缺,不平衡的五种灵力在体内如水浪般跌宕起伏,互相克制,反倒成了掣肘。
再者五行灵根杂质太多,光是剔除杂质所需要的灵材便是常人难以寻到的。
久而久之五行灵根是废灵根的论断就这么流传下来。
可是村长不这么想,五行灵根再废,好歹也算是灵根,总比他们这些测出来啥也没有的强。当年老村长不止一次地向长老请求手下孩子,张复拒绝了,玄霜林不过是个巴掌大的小门小派,哪来天材地宝可以净化五行灵根的杂质?
同时修炼五行灵根本身就需要比单灵根多上数倍的资源。
虽然事实的确如此,面对村长的苦苦哀求,张复还是心软了。他没有拿出宗门常见的修炼心法,也不去教他们体会和感受四周的灵气引气入体。
他留下一本武者的心法和功法,教导玄霜林山脚所有村子里的孩子练武,身怀五行灵根的孩子总比普通的孩子学文习武快,张复对此很是欣慰。
他曾对村长说过:“修炼不是唯一的出路,即便是,这条路子吃天赋,是旁人羡慕不来的。村子里的孩子们我都见过,一个个虎头虎脑的,身子骨长得不错。我寻思着不能修炼,可以练武啊。村长需好生教导他们,好生激励他们。”
村长连忙点点头。
几十年过去,村长老了,当年的孩童长大了,一个个身量挺拔,虎背熊腰,俨然是会武的好手。他们之中有的留在了村子里教导下一辈的孩童,将武功功法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也有衣袖离开了村子,到附近的小镇县城找了份差事,他们身强力壮又会武识字,比在码头扛货卖一把子力气的小伙子强上许多,赚的银钱足够家人过上安稳温饱的小日子。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一世,焉知平平淡淡的生活不是幸福?
每个人的命运际遇都不同,各有各的活法。
舒明磊经常听张复说一句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出自《中庸》)
他很喜欢这段话,也仔细的将这段话抄下来贴在房间的墙上,在玄霜林时每日起来都会看上一遍,他是这么记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是玄霜林年轻一辈的大师兄,是弟子们修炼的榜样,也是师弟师妹们依靠信赖的师兄。
村里不讲究食不言寝不语,因此村长一家人在假装矜持不过半刻钟之后便忍不住恢复了原样,一边吃一边在饭桌上唠嗑着。
舒明磊四人对他们的生活很感兴趣,一个个好奇地看着他们。
春光日渐浓,春忙正当时。春季的大忙季节马上就要开始,春管、春耕、春种即将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天气回暖,越冬的作物进入生长期,大伙儿都开始忙起了田里和菜地里的事儿。
“今儿你们倒是回来的早,看老大媳妇脸上的笑,田里是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儿了?”老婆子多精明的人啊,儿子和儿媳妇一进门,她就看到了他们脸上好笑的表情。
想来田里谁家又出什么新鲜乐子了。
村口的香榧树下是著名的八卦交流聚集地,天气好的日子,茶余饭后端着一叠炒瓜子或者炒花生去那儿唠嗑,是老一辈常干的事儿。
上行下效,年轻一辈的干完活闲着无聊(难得一年之中有几天清闲日子),也跟着自家媳妇和老娘来树下听八卦。
什么这家刚抱了一个大胖小子,那家的丫头被镇上的富贵人家看上了,东家的地里挖出了一个坛子,西家的田里种下了新的种子。
有几个婆子的嘴比得上江湖百晓生,早上刚出的消息,下午就到了她们的嘴里,说出来的话一套一套跟真的似的。
大多数人不去细究把这些话的真假,当个乐子听听也就过了。讲这些八卦的婆子要的也不是板上钉钉的真话,只是想看到大伙儿亮晶晶的注视她的眼神,认真听她瞎说的满足感。
说白了就是明知可能是胡诌瞎扯,大伙儿也不介意,就图一乐子。
“是乔家的丫头今儿在后山打到了一头野猪。”
老太太直接惊呼一声:“乖乖,这本事比村里头的男人还厉害呢。那丫头看起来大腿还没我胳膊粗,胆子和力气竟然这般了得。”
老大媳妇头点的跟拨浪鼓似的,“本以为他们乔家被宇文将军府扫地出门后来到此地,没成想靠着女儿也能凭本事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