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襄樊保卫战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760字 发布时间:2023-07-27

襄樊位于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是襄阳、樊城的合称。


襄阳、樊城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也是南宋边境重镇。


襄阳位于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樊城隔江相对。


这两个城市防守坚固,兵多粮足,它们是南宋的门户之城。


1134年,岳飞曾收复了襄阳六郡。


此后,他立即修建了防御工事,驻军防御,使襄阳成为南宋阻挡金军南下的军事堡垒。


自从蒙古军队南下以来,他们夺取了一座座城池,势不可挡,胜利逐渐倾向于蒙古。


1251年,高达收复襄阳之后,南宋朝廷开始重视襄阳的战略地位。


宋理宗调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十多年的大力经营,襄阳再次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重镇,成为宋长江中上游的门户和屏壁。


在这十多年来中,另一个军事集团开始成为襄阳防守的主力军,那就是吕文德集团。


吕文德(?—1270年),南宋安丰(今安徽寿县南)人。


吕文德早年跟随赵葵手下作战。


宋蒙第一阶段,赵范丢失了襄阳,赵葵是赵范的弟弟。


虽然历史书中,没有吕文德的传记,但从其他人的传记中可以看出,吕文德几乎经历了整个宋蒙之战。


在与蒙古大军的战斗中,吕文德在四川、湖北等地来回往返了几十年。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强大的家族武装势力。


除了他的军事实力和功绩外,由于他与贾似道的合作,吕文德在京胡地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集团长达十多年之久。


吕文德对贾似道推心置腹,残酷打压异己。


这种作风,导致许多将领为了自保,投降于蒙古的统治者忽必烈,包括孟珙的弟子刘整。


刘整领导的水师非常出色,所以蒙古终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水师。


1267年,投降元军的南宋将领刘整,向忽必烈提出了建议。


他告诉忽必烈说:“南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想要攻打南宋,我们必须“先攻襄阳,撤其捍蔽”。”


大概意思是:“先攻打襄樊两城,再沿汉水进入长江,直捣南宋都城临安。”


参照刘整的建议,忽必烈开始了对南宋的战略部署。


元军对襄阳城进行战略包围,并建立了一支相当强大的水军,在战略上已经处于主导地位。


为了挽救危急局势,南宋朝廷发动了反包围战和援襄之战。


襄樊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1267年,京湖安抚制定使吕文德,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他竟然允许蒙古大军在樊城外面,设立榷场。


于是,蒙古大军迅速进来筑起了堡垒,一下子切断了襄阳的粮道。


吕文德这才明白过来,知道自己误了大事,又气又急,一病不起。


1268年,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军与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阳。


得知襄阳被包围后,南宋朝廷迅速下令四川和两淮的援军,增援襄阳。


与此同时,京湖安抚制定副使、襄阳知府吕文焕,也多次主动出击,企图打破蒙军的包围圈,但都没有成功。


1269年3月,两淮都统张世杰,率马步舟师先赶到了襄阳,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与蒙军进行了一场大战。


经过一番激战,张世杰不敌蒙军,被迫退回。


随后,赶到这里的四川安抚制度使夏贵,则利用春季汉水暴涨,用船将粮食、衣服等物资送入襄阳。


同年6月,荆鄂都统唐永坚,从襄阳城杀出,结果兵败被俘投降。


7月,夏贵率领5万一支大军和3000艘战船,再次增援襄阳。


这一次,他却遭到了沿江堡垒的蒙军的猛烈阻挠,增援失败。


12月,吕文德病逝。


就这样,宋军在京湖战场上失去了近40年、最有威望的军事统帅。


这襄阳的防御战,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1270年,忽必烈派史天泽在襄樊西部的万山包百丈山,修建长围。


又在南部的岘山、虎头山筑城,连接诸堡,完全切断了襄阳与西北和东南的联系,使襄樊成为了一座孤城。


同年,刘整造好了5000艘战船,日夜操练水军。


另外,又获得了四川行省500艘战船,建立起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军,弥补了元军的战术劣势。



为了打破包围,南宋也积极反击。


襄阳守将吕文焕多次出城作战,但都被击退了。


张世杰、范文虎、夏贵等将多次率军解围,分别被阿术、史天泽等人打败。


此时,襄樊之战已成定局,宋军困守孤城,已经很难有所作为。


1272年春,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


3月,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领蒙汉军队进攻樊城,突破城廓,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


宋军只好退到内城坚守。


4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等地的民兵3000余人,派总管张顺、张贵带领襄阳救援。


民兵将领张顺、张贵带领3000名民兵,乘坐100艘装满城内急需物资的小船,准备突破蒙古大军,援助襄阳。


出发前,他们对士兵们说:“这次突围十分危险,难免会有性命之忧。”


“若是不自愿加入,现在可以退出,以免懈怠,而坏了大事。”


民兵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谁也没有退出。


到了深夜,张顺和张贵率领士兵们拿着巨斧和弓箭,在途中斩断了无数的铁索和木桩,杀破了蒙古大军的重重封锁,最终进入了襄阳城。


城内的军民看到援军到来,个个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这时,张贵才发现张顺不见了。


几天后,张顺的尸体浮上江面。


他中了六处箭伤,四处刀伤,手里还紧握着大刀。


可以看出,他临死前一直在与敌人交战。


张贵建议联系郢州的守城范文虎前来救援,来个内外夹击,打败蒙古大军。


他选择了两名擅长潜水的勇士,携带蜡封好的防水文书,突破了蒙古水军的封锁,到达了郢州。


看完求援文书后,范文虎让他们带话说:“请你们放心,我一定在约定的日期,带领5000名精兵前去救援!”


到了约定的日期,张贵正准备带领士兵突破,突然得知,有一名士兵向蒙古军投降,泄露了突围计划


为了防止蒙军及时部署对策,张贵只好下令连夜出击。


张贵率领士兵们鸣炮出击,冒死血战。


他们趁夜顺流而下,所向披靡,逐渐突破重围。


到了龙尾洲的时候,张贵远远望去,下游隐约可见无数船旗,顿时喜出望外,以为范文虎的援军到了。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范文虎的军队到达后,看到那里的风急浪高,不敢驻扎,早早就退走了。


张贵所见到正是蒙古大军,正等着他们自投罗网呢。


张贵只能拼死奋战,最后因重伤被俘。


阿术非常钦佩张贵的勇猛,多次劝他投降,但张贵宁死不屈,最后被蒙军处死了。


1273年初,元军分别从东北和西南进攻樊城,新的“回回炮”击垮了樊城的城墙。


南宋守将牛富率军巷战,最终因寡不敌众,牛富和偏将王福投火殉国,樊城沦陷。


樊城失陷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


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但最终还是没有援军到来。


这时候,襄阳城的军民已经陷入了挖鼠罗雀、拆屋作柴、山穷水尽的境地。


到了2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城中军民人心动摇。


元军一边攻打襄阳城,另一边派人劝说吕文焕投降,并威胁他说:“投降可以保全所有军民的性命,不投降则屠城。”


得不到朝廷的援助,城中军民又纷纷投降,见到大势已去,吕文焕别无选择,只能投降了元军。


至此,襄樊保卫战,宣告结束。


襄樊两城的陷落,使其南宋的江淮防御体系,名存实亡。


历时六年的宋元襄樊之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


南宋军民用保家卫国的勇气与强大的元军作战,坚守襄樊多年已是非常难得。


后来,都城临安沦陷后,南宋小朝廷流亡了三年最终灭亡。


由此可见,襄樊两城确实是关乎到南宋存亡的战略要地,其重要地位非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