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年2月,忽必烈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逝,真金的第三个儿子铁穆耳在母亲阔阔真和“汉法”大臣的支持下,登上皇位。
同年6月,成宗下令赦免所在地今年的包银、俸钞,以及江淮以南州内郡地税和一半夏税。
后来,元成宗又多次下令减税。
元成宗在减轻人民负担的同时,三令五申要求地方官员鼓励农桑、发展生产。
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元成宗一即位,就开始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盲目向外扩张的政策。
对待贵族官僚,采取恩威并施的方针。
一方面多次赏赐诸王、公主、驸马,增加官吏的俸禄。
另一方面,严厉整顿吏治,约束权贵。
1296年正月,由于忽刺出千户所部的屯夫非常贫穷,因此元成宗下诏免除其租税。
有一天,上思的叛徒黄胜许攻击剽水口思光寨,湖广行省调兵打败了他,抓获起党羽黄法安等人,叛徒逃入上牙六罗。
后来就命令西平王奥鲁赤,夏天去上都
安西王傅铁赤、脱铁木等人,再次要求修建王府。
元成宗说:“去年,阿难答已经面奏过一次了。”
“朕用祖先的规则回复了他,如今再次奏请,难道想让四川、京兆全成为你们的吗?”
“赋税和军站都由朝廷管理,现在暂且同意你们的要求,修置王相府。”
有一次,御史台的大臣说:“汉族的大臣们曾经被别人指控,所以他们不敢直接对皇上进谏。”
“还请皇上在近侍昔宝赤、速古而赤的这两个人里,选择一共任用吧!”
元成宗说:“怎么能任用他们呢?还是在汉人中选择有见识、能办大事的人吧!”
最终,以御史中丞秃赤为御史大夫。
元成宗当政时期,最大的“过”,就是征讨八百媳妇国。
而最大的“功”,则是平定北方诸王的叛乱。
随着元成宗统治的日益巩固,他开始羡慕祖先的伟大成就,也在思考如何立下“名垂青史”的功绩。
因此,他借着西南部有一个八百媳妇国拒绝归顺元朝为由,便派兵前去征讨。
“八百媳妇国”是兰那国,建立于13世纪初期,大概在今天的缅甸东部。
兰那也是百万稻田的意思。
1300年,刘深率领军队从顺元出发,顶着酷热的瘴气中行军。
尚未开战之前,许多士兵就已经死去。
刘深强征百姓由陡峭的山谷之路,护送粮草。
结果造成了数十万人死亡,使当地民众处人人自危。
不仅如此,刘深还威逼水西(今黔西)土司的妻子蛇节(后来是宋隆济的妾),拿出3000匹马和3000两银子资助大军,甚至想霸占她。
这让蛇节非常生气,于是与云南土司宋隆济起义,击退了元军。
为挽回颜面,元成宗下诏撤了刘深等人的职务,还派猛将刘国杰领兵讨伐宋隆济和蛇节,最后迫使他们缴械投降。
在征讨“八百媳妇”这一战中,元朝不仅一无所获,还损失了许多兵马,消耗了大量财力,边境也由此不再稳定。
元成宗在这件事上出了名,但这与他的期望大不相同。
1302年正月,晋王甘麻剌去世,元成宗下令封其王印和内史府印。
还下令探马赤军与江南水手,互相教学,防止海寇入侵东南沿海地区。
江南朱清等人贪污贿赂案被曝光,涉及大量官员,促使元成宗再次下定决心严查贪污官员。
当年,仅仅查处7道奉使宣抚官,结果遭到罢免的贪官污吏就要18473人,赃款15865锭银,冤案5176件。
1303年,元成宗朝政时间最长的中书右丞相完泽病逝。
完泽辅佐元成宗的时候,有着国泰民安的功劳,但也是保守不完整、效率低下的主要责任人。
之后,哈剌哈孙继任中书右丞相,这位熟悉儒学的勋臣,虽然“以节用爱民为务”,但并不满意完泽一味守成的执政理念。
他在江浙行省任左丞相的时候,便在短短70天内,就革弊兴利了70多项。
可以说,他是一位很有手腕的革新派。
西北地区的隐患,是忽必烈在与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期,埋下的祸乱。
尽管西北诸王之间存在许多内部矛盾,但海都和笃哇结盟之后,雄踞一方,这对元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元成宗登基后,也觉得这件事十分棘手,曾经想学忽必烈“御驾亲征”,但在母亲阔阔真的劝说下,放弃了这个计划。
就在元成宗不知所措的时候,一直反对忽必烈的药不忽儿等三位王爷,带着1万多人马投奔元朝,还自愿带兵攻打笃哇和海都。
元成宗当然非常高兴,所以他派人护送钱粮前去犒劳大军。
药不忽儿和其他人曾经是笃哇等人的盟友,不仅了解西北地区,而且还知道敌人排兵布阵的规律。
因此,他们一击即中,打败了笃哇,这让海都火冒三丈。
没过多久,海都亲自统率大军,直逼元朝边境。
元成宗派侄子海山领兵抗敌。
两军交战一番,常胜将军海都最终败北,受了重伤,不治身亡。
海都死后,剩下的部分人马臣服于元朝,承认了元成宗铁穆耳的蒙古汗大地位。
后来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金帐汗国,都相继向元成宗臣服,使整个蒙古王族在形式上再次统一。
元成宗实现了其祖父从未实现过的目标,这也算是大功一件。
元成宗登基之后,对拥立自己的大臣大加封赏,对反对派加以安抚,从而缓解了统治阶级的矛盾。
政治方面,他推行“尊孔崇儒,倡导德治”,延续了忽必烈“以儒治国“”的统治思想。
然而,他宣传的“仁义道德”,对部分案件的处理过于宽容,纵容了官员腐败,加剧了元朝官员的腐朽。
总的来说,元成宗铁穆耳执政期间,虽无大功,也无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