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了唐其势的势力之后,伯颜变得更加嚣张跋扈。
有一次,他为了防止汉人做官超过自己,便对元顺帝说:“每次微臣出门,都有马夫牵着马。”
“结果有一天,马夫不见了,我一问,原来马夫参加科举考试去了。”
“就连这样的汉人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表明这些考生的资格有多差。”
“最好还是废除科举考试,采取推荐任命的方式!”
无奈之下,元顺帝只好下令废除科举考试。
从那以后,伯颜开始实行谁给自己的钱最多,就把官职赏给谁。
他以此培养自己的党羽,将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随意挥霍国库里的财物。
元顺帝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个傀儡,却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听之任之。
随着元顺帝年龄的增长,伯颜明显感受到君权的压力。
伯颜有个侄子叫脱脱,虎头虎脑,聪明伶俐,从小就享受各种荣华富贵。
长大以后,又随着伯父的尊贵,而平步青云。
为了避免重蹈燕铁木儿家族的覆辙,伯颜将侄子脱脱引入朝廷,担任御史大夫。
同时,又让脱脱掌管元顺帝的禁军,以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
但这一次伯颜打错了算盘,这个侄子不仅没有成为他的眼线,反而成了他的掘墓人。
虽然脱脱一直在伯颜家长大,可他一直跟随足智多谋的浙江名士吴直方学习。
老师的博学多才和高瞻远瞩,令脱脱敬佩不已,所以他很喜欢和老师讨论各种事情。
脱脱熟读四书五经和史书,又亲眼见到燕铁木儿家族的悲惨结局,担心伯父的功高盖主,迟早会让整个家族陷入危机。
再加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脱脱,对伯颜罢黜、仇视汉人官吏、轻视儒学的行为,十分不满。
有一天,脱脱对老师吴直方说:“伯父那么嚣张跋扈,真是祸国殃民。”
恐怕将来难逃杀身之祸,我打算把他赶下台,这会不会是大逆不道呢?”
吴直方回答说:“古人云大义灭亲,为国尽忠怎能属于忤逆呢?”
脱脱有些犹豫地说:“如果没有成功怎么办?”
吴直方大义凛然地说:“即便是死,也得到了“忠义”的美誉!”
意思是,只要你去做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情,就不必考虑其他。
脱脱听后深受感触,便主动与元顺帝的亲信世杰班、阿鲁交好,并最终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开始秘密商议扳倒伯颜的计划。
1339年,伯颜前往应昌办事,脱脱与世杰班、阿鲁密谋在东门将他擒获。
但是最终因为觉得没有胜算,就取消了计划。
不久,河南行省有一名官吏范孟,假传圣旨杀害省臣,事件涉及廉访使段辅。
伯颜本来一直很讨厌汉人,所以他以此为借口,授意御史官员上奏元顺帝,建议罢免所有廉访使的汉人,并下令汉人今后不能再担任廉访使。
脱脱对此十分不满,想阻止却无能为力,便再次向吴直方求教。
吴直方认为,汉人可以担任廉访使,这是祖先的成法,不能废除。
建议脱脱以此为借口,向皇帝进言。
脱脱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照着吴直方所说向元顺帝进谏,伯颜的请求因此被驳回了。
伯颜发现这是脱脱的主意,气得火冒三丈,从此开始猜忌脱脱。
后来,伯颜为了进一步专权,擅自贬谪了两位受人尊敬的宣让、威顺两位亲王。
元顺帝由此更加愤慨,决定尽快铲除伯颜,就召脱脱过来询问。
元顺帝一听计划,非常激动,连连点头表示同意。
得到皇帝的授意,脱脱信心大增,立即与世杰班等人密谋,制定了伯颜入朝之时,将其擒获的计划。
为了保证成功,脱脱借助自己掌管禁军的便利,调来大批侍卫把守宫门。
谁知这样一来,动静太大,反而让伯颜提前警觉。
于是伯颜召来脱脱责问,脱脱很害怕,只好谎称是为了加强皇帝的安全。
伯颜自然不会轻信,从此对脱脱更加猜忌。
伯颜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进出宫门的时候,都会带着大量的护卫,使脱脱更加无法下手。
1340年2月,伯颜邀请元顺帝前往柳林狩猎,脱脱等人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下手。
经过秘密讨论,顺帝故意称病不去,伯颜不知怎么回事,就带着太子燕帖古思去了。
等到伯颜离开京城,脱脱等人立即收走了京城四门的钥匙,并召集侍卫封锁城门。
同时又派人带着将伯颜贬为河南省左丞相的诏书,前往柳林传旨。
伯颜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带着大量的卫士来到京城下质问。
脱脱索性在城门上宣读圣旨,声称只罢免伯颜一人,其他人赦免无罪。
伯颜手下的卫兵们一听,立刻四散而逃,伯颜走投无路,只好乖乖就范。
不过,元顺帝和脱脱不可能这么轻易放过他。
过了几天,还在上任的伯颜收到圣旨,下令将他就地革职,流放南恩州阳春县。
伯颜又气又恨,大骂侄子脱脱是一个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小子。
气急攻心之下,刚走到了江西,伯颜便大病一场。
同年3月,曾经不可一世的伯颜,病死于龙兴路的驿馆,享年60岁。
就这样,一代权臣的伯颜,居然栽在自己的侄子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