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沈万三筑城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987字 发布时间:2023-08-07

沈万三原名叫沈富,祖籍浙江湖州,元末明初的商人,富可敌国。


他之所以取名万三,就是取“万户三秀”之意,作为巨富的别号。


沈家祖上并不富裕,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农家庭。


元朝中期,他的父亲沈祐带着家人从湖州南浔,迁居到苏州周庄。


当时这里有很多荒地,他们一家子定居下来后,就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沈家在当地发展成为了一名小地主。


沈祐去世后,儿子们就分了家,各自发展。


沈万三自幼头脑灵活,做生意很有天赋。


年轻的时候,沈万三选择跟随江南富豪陆道源,帮助他打理生意。


沈万三很有天分,帮助陆道源把生意越做越大。


陆道源非常看好沈万三,在自己去世前,就赠送给他一大笔财产。


沈万三得到陆家的巨额资助后,一方面继续大量购买土地,兴建府邸。


另一方面,他看准了当时广阔的海外贸易市场,以周庄为商品贸易和流通基地,经营丝绸、瓷器、茶叶等国际物品,开始发家致富。


后来,沈万三又把目光投向了钱庄,他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经过近20年的财富积累,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成为“资产巨万,田产超过吴下”,天下第一大富豪。


他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光是一个日常使用的玛瑙酒壶,就价值连城。


府里的酒壶质地通明,上面雕刻着一串葡萄,其中任意一颗葡萄,据说可以换取“嘉兴一郡盐钞”。


朱元璋攻下应天府(南京)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个天下第一大富豪。


当时的朱元璋确实有些敌视富商,自然会眼红这位富有可敌之人。


沈万三深知“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为了寻求庇护,便主动向朱元璋示好。


1367年,朱元璋想在登基之前,扩建应天城,可上哪儿去找这么大笔银子呢?


灵光一闪,他想到了大财主沈万三。


朱元璋派人找来沈万三,就问:“以你的财力,能筑城多少丈?”


沈万三回答说:“小民愿与大王对半筑城。”


朱元璋有点儿不高兴,心里嘀咕:“这家伙竟敢跟我平分?”


便继续说:“我看你能建到全城的三分之一,就已经不错了。”


“就从正阳门修到水西门,修完以后,我会亲自检查的哦!”


沈万三心里知道,这一段最难修,说是三分之一,其实刚好是全城的一半。


出宫之后,沈万三找来弟弟沈贵(沈万四)帮忙,一边准备材料,一边招聘募民工。


在建造过程中,沈万三兄弟俩一点也不敢马虎,修成了一段,便检查一段,把城墙建得既坚固又结实。


城基铺上花岗岩,上面铺上大青砖,砖缝用石灰和上等糯米浆浇灌,砖墙外面再包上一层石灰和糯米浆。


尽管修建城墙困难重重,但是仍然比朝廷修建的城墙,提前了三天完成。


几座城门,更是修得既高大又结实。


完工的时候,朱元璋带着沈万三和大臣们前去检查。


首先检查沈万三修建的城墙,朱元璋随意指了几个地方,让士兵们用大铁锤使劲儿砸。


最后沈万三的城墙一点也没有损坏,只有几个白点,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群人又去检查另一半的城墙,也是让士兵用大铁锤砸,结果砸了几个大洞。


朱元璋气得满脸通红,觉得自己在沈万三面前很丢脸,当场下令将督造官埋进了城墙里。


有一天,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说给他一文钱。


沈万三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解释说,这一文钱是用来赚钱的,每天翻倍。


第二天上交两文,第三天四文,第四天八文……以此类推,直到月底结算。


沈万三没有仔细考虑,便一口答应了。


没想到经过仔细计算,沈万三才发现,到月底的时候,他需要上交五亿多文钱!


这事过后,沈万三也意识到树大招风,自己的家财万贯,恐怕招来了皇帝的觊觎。


为了避免发生性命之忧,沈万三决定主动捐款。


朱元璋见沈万三如此尽心尽力,也算满意,但心里还是挺担心这样一位富可敌国之人,万一他心存不轨,那就是一个隐患。


然而没过多久,沈万三就向朱元璋提出,打算用自己的百万两银子,代替皇帝犒劳三军。


这让朱元璋龙颜大怒,一个普通人敢犒劳军队,这不是想要造反吗?


沈万三也万万没想到,本来是为了示好而献上钱粮,却因此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后来,朱元璋随便找了一个理由,将沈万三逮捕入狱,要办死罪。


怎么回事呢?


原来沈万三在修建苏州街的时候,采用了茅山石。


朱元璋听说这件事后,就说沈万三擅自挖掘国脉,别有用心,罪该万死。


这其实是吹毛求疵,故意找茬,皇帝想杀一个人还不容易吗?


马皇后是一位有名的贤后,自然为沈万三求情,说他曾经出巨资修建应天城,立有大功,即使有罪,也应该予以宽恕。


朱元璋这才说出他的心里话:“民富侔国,实是不祥。”


朱元璋的意思是:“小民富可敌国,谋取国家利益,实在是国家不祥之兆,所以该杀。”


马皇后故意曲解朱元璋的意思,就说:“民富侔国,民自不祥,与国有何关系?”


国家立法,是用来惩罚不法分子,而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


朱元璋说不过妻子,只好将沈万三改为流放之刑,杖责数十,然后发配云南,家财充公。


沈万三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受得了这种折磨呢?半路上就病死了。


其实,沈万三还是很幸运的。


后来朱元璋变本加厉,对富商越来越不能容忍,先后下令杀了许多富人,简直是疾富如仇。


若是沈万三活到那个时候,恐怕他的结局会更加悲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