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刘伯温求雨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300字 发布时间:2023-08-08

朱元璋统一战争过程中,依靠一批英勇善战的将军争城夺地,同时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在这些谋士当中,刘基(刘伯温)是最著名的一位。


1333年,刘伯温考上了元朝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


在他20多年的仕途中,多次遭受排挤和贬斥,所以他对元朝廷非常失望。


他愤怒地请辞了三次,回到家乡浙江青田,过着隐居的生活。


朱元璋的军队攻打浙东时,朱元璋将在青田隐居的刘伯温邀请出来当谋士。


刘伯温出山后,全心全意为朱氏政权效力,为朱元璋制定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再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战略方针。


朱元璋基本上遵循了刘伯温为他制定的战略和战术,最终一统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就像西汉初年的张良辅助刘邦,所以民间有句话叫“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


刘伯温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朱元璋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他不仅谋略好,而且精通天文地理。


在古代,人们认为天文现象往往与世间吉凶扯在一起。


刘基仔细观察天下形势,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所以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


大家都认为这与他精通天文有关,因此民间就有一些传说故事,将刘伯温看作为“未卜先知”。


朱元璋当上吴王的时候,江南发生了一场大旱灾。


由于刘伯温掌管天文,朱元璋就问他为什么会有大旱,如何求上天下雨?


刘伯温回答说:“天上一直不下雨,是因为牢狱里的囚犯,有人受到了冤枉。”


朱元璋听信了刘伯温的话,派他去重查监狱里的囚犯。


刘伯温一查,确实有不少冤案。


第二天,他向朱元璋上奏说:“天下大旱,那是因为有太多的冤屈,若是陛下能够下诏平反这些冤案,释放这些无辜的罪犯,上天才会降下大雨。”


求雨跟平反冤案,本来就是毫无相关的事。


刘伯温不可能有求雨的法术,然而他精通天文,可以观察到气象的变化,所以他借此机会劝谏朱元璋平反冤案,不要滥杀无辜。


果不其然,没出几天,乌云密布,紧接着下了一场大雨。


刘伯温趁着朱元璋高兴的时候,又劝他制定法律,依法办案,防止误杀无辜之人。


朱元璋即位后,任命刘伯温为御史中丞,负责司法工作。


刘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有一次,丞相李善长的亲信犯了法。


李善长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乡,势力很大。


但是刘伯温不顾李善长的阻挠,上奏朱元璋杀了那个亲信。


当然,这件事引起了李善长的怨恨。


碰巧这一年年,京城又遭遇了一场大旱,朱元璋非常焦虑。


刘伯温趁机对朱元璋说:“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他们的妻儿想要抚恤。”


“还有一些在筑城中死去的工匠,尸骨仍然暴露在野外,没人为他们安葬,若是把这些事儿都办了,说不定能下雨。”


朱元璋一心求雨,自然很快批准了刘伯温的请求,抚恤了将士妻儿,埋葬了工匠的尸骨。


虽然刘伯温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他经常靠这种办法劝谏,总会有靠不住的时候。


这一回,他的预测不准确。


过了十天,天空依然烈日焰焰,愣是一滴雨也没下。


朱元璋见刘伯温弄了那么久,一滴雨都没有见到,反而越来越热,这让他十分生气。


再加上李善长在旁说风凉话,刘伯温越想越害怕。


正巧那段时间,他的妻子在家乡病逝,刘伯温只好请假回老家处理丧事。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器重刘伯温的。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想拜刘伯温为丞相。


谁知刘伯温百般推辞说:“选用丞相,就好比挑选栋梁一样,选择一块大木材,如果用小木头作为顶梁柱,房子就有倒塌的风险。”


后来,朱元璋撤去了丞相李善长的职位,又想请刘伯温出来做丞相。


朱元璋问:“你看杨宪、汪广洋怎么样?


刘伯温说:“这两个人各有优势,但都不适合当丞相。”


“那胡惟庸呢?”朱元璋又问道。


刘伯温说:“胡惟庸是个小牛犊子,让它驾车只会把车弄翻,让它拉犁也会把犁弄坏。”


朱元璋说:“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我觉得还是请先生当丞相吧。”


刘伯温赶紧跪下说:“我这个人嫉恶如仇,不懂得迎合别人,很不适合当丞相,还请陛下选择别人吧!”


“再说我已经年老体衰,担当不了这样的重任,天下有的是人才,还请陛下好好物色吧!”


1371年,刘伯温回到青田,过起隐居的小日子,从不跟别人谈论他过去的功劳。


有一天,青田县令一再求见,但刘伯温婉言拒绝。


还有一次,这个县令穿上便服,打扮成一个乡下人去拜访刘伯温。


刘伯温正在洗脚,听说来了客人,连忙穿上鞋子,邀请客人进屋,热情地留下来吃饭。


酒过三巡,刘伯温询问客人的名字,县令只好说:“我是青田的知县,特意过来拜见先生。”


刘伯温大吃一惊,赶紧起身作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何德何能。


从那以后,再也不跟这位县令见面了。


刘伯温住在家乡,仍然非常关心明朝的政事。


有一次,明太祖派人到青田询问刘伯温天象吉凶。


刘伯温说:“冬天刚刚下了霜雪,接下来便是春天,现在国家已经安定,我希望陛下施政能宽仁一些。”


1375年正月,刘伯温生病,身体不好。


这时候的丞相是胡惟庸,他建言朱元璋派太医治疗刘伯温的病情。


朱元璋一听,就同意了胡惟庸的意见。


于是,胡惟庸派太医前去医治刘伯温。


同年3月,刘伯温的病情还没有好转。


朱元璋派人护送刘伯温回家乡青田养病,但是回到家乡之后,他的病情逐渐恶化,不久死去。


所以,很多人也就有了胡唯庸害死刘伯温的说法。


有人说刘伯温自己病死,也有人说是因为胡惟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借刀杀人,害死了刘伯温。


至于刘伯温安葬在了哪儿,据相关资料记载,刘伯温当时被葬在了自己的家乡。


过了一百多年(即是1514年),也就是刘伯温去世后的139年。


朱厚照(正德帝)颁布诏书,追赠刘伯温为“太师”,追谥“文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刘文成”。


除此之外,还评价刘伯温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刘伯温不仅是一位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


他的著述众多,包括《郁离子》和《诚意伯文集》,均流传于世。


《郁离子》是刘伯温的代表著作,在我国思想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