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当从怀中掏出一本书道:“在下对于弓箭、暗器等物到是颇为擅长,我观郑兄之前使用的飞石构思巧妙,可惜招式实在是平常,我这里有本先辈传下来的秘籍,上有一套修习之术,或可为郑兄解一时之惑。”
荆奕林强按住心中的欢喜道:“王兄能将如此珍藏传授于我,对在下错爱至此,足以让在下没齿难忘。不过此书既然是贵先辈所传,在下即便心有所望,但又如何敢染指?”
王伯当摇了摇头道:“不瞒郑兄,此书所载虽非平常,但想要练成绝世高手也是不易,如我等这般功夫已不是一二书本能载的。此书中所言在下已是滚瓜烂熟,就算给了郑兄我也无甚损失。”
他顿了一顿又道:“若是郑兄不愿平白接受此书,在下到有一惑,若是郑兄能替我解了,那这本书也算是有所值了。”
荆奕林心道:“果然没有白吃的午餐。”口中不动声色的问道:“却不知王兄有何事为难?”
王伯当却沉默不语了,两人在二贤庄中并行了一阵,到得一处庭阁,王伯当邀荆奕林坐了,这才开口道:“既然郑兄会算命,却不知能否再为我算上一卦?”
荆奕林心中松了一口气道:“王兄可还是算前程?这事我可说不准,若是不灵,王兄万勿见怪。”
王伯当叹了口气道:“我确实是对前程有一些迷茫,毕竟事关身家性命……我到不是怕死,只怕这一身本事错付了,将来为后人所笑。至于算得准不准,这本就是玄渺之事,哪能求得十准?郑兄只管说,我自有主张。”
荆奕林当然是应了,便想学着电视中的神棍们一般装模作样,但是转头一想自己这临时抱佛脚的也学不好,莫要露出了什么马脚,于是干脆叫下人笔墨纸砚伺候。
他这具身体到是能写毛笔字,当下便在纸上手绘了一只“大公鸡”当做地图,然后便在地图上写了一道“二元二次方程”,回忆起当年的数学老师,勉强的将题解了一遍。
王伯当到是认出了地图,这年头能手绘地图的绝对算得上是胸有丘壑了,王伯当自付就不能画得如此信手拈来,那解方程他自然是看不懂的,只觉得高深莫测。
荆奕林来回折腾了一番,然后才皱着眉头道:“哎!依照此解,王兄前程恐怕有些不妙了。”
其实荆奕林虽然知道王伯当这个名字,但并不太清楚此人的结局如何。只不过他所了解大唐名将之中并不见此人,由此猜测他可能结局不妙。而且这算命嘛,你要说他一帆风顺了,反而落了价钱,因此荆奕林一开口就是不妙。
王伯当脸色果然露出关注的神色,荆奕林便侃侃而道:“此前我推断出杨玄感形势不利,便擅自算了一卦,算出王兄将转投瓦岗寨,想来那杨玄感终究是要败了。方才我又替瓦岗寨算了一卦,卦象解为‘成也木子败也木子’,看来也是不顺的。”
王伯当听到“木子”二字,当即目光大盛,追问道:“郑兄所言木子,可是一个李字么?”
荆奕林摇了摇头道:“天意难测,我却不好胡乱解释。”
王伯当想了半晌,然后道:“若真是要败,可有法可禳否?”
荆奕林嘿然一笑道:“如此天命大事,在下如何可禳?”
他稍微沉吟了一下又开口道:“大事虽然不可禳,不过若只是王兄个人之事,在下或有法禳之。”
王伯当心中正是惶惶,便急切的道:“此事当真可禳?”
荆奕林点头笑道:“在下与王兄一见如故,此事虽然易招天道反噬,不过我也豁出去了,只要王兄能依照我所言,当能保你安然无事。”
王伯当望着荆奕林道:“还盼郑兄直言。”
荆奕林故作神秘的道:“王兄可听过一句谶语叫做‘桃李子,洪水绕杨山’的?”
这句谶语荆奕林原本是不知道的,荆奕林穿越过来之后刻意打听国家大事,便有人曾以此语相告。这话在当世流传甚广,说的是杨家的隋朝要被人灭了,王伯当自然是听说过,而且他一直以为此语说的就是他的好友李密。
不过荆奕林自然知道这话绝对不是应在李密身上,便对王伯当道:“此语究竟应于何人,在下其实不知。不过在下却是算出,此人气运极盛,一旦得势将再无可制。王兄将来所跟随之人若是顺风顺水自然是好,若是大败亏空,那他一定不是应命之人,王兄可好言相劝,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王伯当听到此话,便沉思不语,荆奕林也不再多言,两人便在这厅中静默以对。
良久之后王伯当才叹了一口气道:“郑兄此言我虽不甚解,但已谨记在心,他日若真有应验,却是托福了。这本秘籍郑兄尽管拿去,我在单兄这里还要住上两日,如若郑兄别无他事,我二人亦可切磋一番。”
以王伯当的身份能说出此话来,也算是真拿荆奕林当朋友了,所谓的切磋其实就是亲自指点,等闲不会应人,荆奕林自然大喜谢过了。
十二日后,郑氏皮行的人带着段氏族人回到太原,荆奕林这一次龙门之行在黑白两道都取得了大丰收,不但声名鹊起,而且获利匪浅。
在太原修整了几日,便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求见。
只因当下时局势大乱,许多人都遇到了难事,听闻了段家之事,便都希望荆奕林能出手相助。
其中有一个叫贾文休的,说自己本是运货而来,但是货在河北被人截了,求荆奕林出手替他夺回货物。他言道其他货物也就罢了,只其中有一套“火箭”乃是名家所制,最是要紧。
不过他也是身无分文,便想以其他货物作为佣金请荆奕林出手,这种没本钱的买卖荆奕林自然是回绝了。
不过他口中所说的“火箭”却是让荆奕林很有兴趣,旁敲侧击的问了半天,之后又请来太原城中有名的工匠打听,这才知道原来自三国时期中国便开始使用各种火箭,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