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1330—1400年),出生于杭州 ,原名罗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
小康家庭出生的罗贯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从7岁开始,就熟读四书,通晓五经。
14岁时,母亲病逝,于是辍学跟随父亲一起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有一天,有人拿了一个玉手镯过来当钱。
这个玉手镯样子很精致,所以那个人一开口就说要一百两银子。
当时店铺掌柜没看出来真假,讨价还价,最后就用了50两银子完成交易。
后来经过仔细检查,他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了。
这个玉手镯压根就值不了几个钱,所以应该由掌柜负责赔偿相对的损失。
但是罗贯中的父亲为人忠厚仁义,不忍心让这个为自己打工的掌柜承担责任。
就在两人毫无办法的时候,在旁边的罗贯中告诉父亲,他有办法让那个人带着50两银子回来。
过了一会儿,两个大人听了罗贯中的办法,连连称好。
第二天,罗贯中的父亲和掌柜召集了镇上的老百姓,耀武扬威地向他们炫耀,说自己只用了50两银子,就收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许多人听说价值连城,便纷纷前来观看宝物的模样。
罗贯中与那几个有名的玉石收藏家串通好,他们每一个人将玉手镯子拿在手里,连连称赞。
因此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罗贯中拿着玉手镯在众人面前一一展览。
结果等他把玉手镯递给掌柜的时候,不小心掉在了地上。
见到这一幕,大家纷纷为这件价值连城的宝贝感到惋惜,不久便在镇上传开了。
第二天,那个人拿着50两银子,前来赎回玉手镯。
当时规定:“来赎当之人拿出足够的钱来赎回物品,若是典当掌柜拿不出原来的物品,则要双倍价钱赔偿给那个人。”
那个人正在得意洋洋的时候,结果掌柜完好无损地拿出之前的玉手镯给他。
知道自己上套了,那个人也只好乖乖作罢,拿着这个玉镯子匆匆忙忙地走了。
罗贯中的办法,使其成功地收回了50两银子,挽回了当铺的损失,可谓是聪明绝顶呀!
元朝后期,战争使北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文化中心由此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罗贯中便在那个时候接触到了许多大文学家的著作,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父亲看到他如此热爱文学艺术,便成全了罗贯中的文学梦想,不再要求他学习经商。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非常逍遥自在,经常和朋友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边游玩、一边畅谈文学。
每次一个地方,罗贯中都会收集当地的民间故事,这为他以后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还得到了一个绰号叫“湖海散人”。
1356年,元末天下大乱,有许多农民起义。
罗贯中辞别了师傅赵宝丰,投奔了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门下,准备大展宏图。
然而,张士诚后来因为弟弟被元朝俘虏,最终接受了招安。
而且在接受了元朝官府的招安以后,张士诚更加沉迷酒色,这让张士诚的部下非常失望。
过了几年,张士诚发现元朝越来越衰落,决定再次称王。
但是他不听从部下的建议,也不采纳暂缓称王的策略,这让罗贯中对张士诚彻底失望,最终离开了张士诚的队伍。
罗贯中离开军队后,继续跟随父亲做经商。
在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他遇到了当时正在写《水浒传》的施耐庵,最后拜施耐庵为师,跟随施耐庵学习。
罗贯中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因为他出生于一个混乱的时代,参与了农民起义,对百姓生活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是为了借助三国历史,来表达那个年代百姓的疾苦。
总而言之,战争总是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苦难,同时也带给失败一方最终的悲剧。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也遇到一些事情。
有一天,罗贯中的家人出去了,他一个人专心写作。
有一个乞丐上门乞讨食物,说:“这位秀才行行好吧,小人已经断粮好几天了。”
这时候,他已经写道了周瑜在“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带蒋干去看后营粮草的一段。
罗贯中写着写着,听有人说“断粮”,头也没抬,嘴里喃喃地说:“营中粮草堆积如山,即可取之!”
说完,仍然继续埋头写书。
乞丐听了他的话,便毫不顾及地拿了一袋米就走了。
还有一天晚上,一个小偷也趁火打劫,进屋偷走了所有的米饭和食物。
第二天早上,妻子起床发现后,焦急地说:“家里没有吃的了,你等到管不管呀?”
碰巧这时,罗贯中刚刚写完“出陇”,于是便走出来安慰妻子。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得到了施耐庵的许多指点,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宏篇巨制。
罗贯中从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中获得资料,将魏、蜀、吴的兴亡史写成小说《三国演义》。
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描写了一群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人物。
罗贯中曾借用吕布之口说:“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举人下”。”
“男子汉顶天立地的生活在这个世间,必须有所作为,怎么能永远在别人的手下做事呢?”
这句话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勇敢地为梦想奋斗,跟许多智慧通达之人一样,罗贯中也提倡宽容和仁义。
其实,罗贯中对历史朝代的变迁和人际关系做了很好的总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分久必合”,这种感觉就是一条规律。
这部小说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激烈、复杂、独特的政治和军事矛盾。
在政治、军事战略和策略上,它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将章回体小说的文学形式,推向了成熟阶段。
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