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一生只爱万贞儿,他的第一任皇后是吴皇后。
两人结婚之后,明宪宗从未碰过她。
直到她得罪万贞儿,遭到陷害,废除了皇后之位,打入冷宫,仍然还是完璧之身。
可见明宪宗对这个比自己达17岁的万贞儿,多么痴情。
万贞儿年纪越来越大,她最初生了一个皇子,但是早早夭折。
因此她非常嫉妒其他妃子为明宪宗生孩子,明宪宗宠幸的妃子或宫女,都会被万贞儿陷害致死。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明宪宗都没有儿子。
明孝宗朱佑樘的生母纪氏,原本只是一名宫女,偶然机会之下被明宪宗临幸,后来就怀上了朱佑樘。
万贵妃得知纪氏受到临幸怀孕,于是派宫女给纪氏打胎。
这名宫女十分同情纪氏,并没有给她打胎。
回去汇报工作时,她只向万贵妃报告说,纪氏没有怀孕,而是长了一个肿瘤。
即便如此,万贵妃仍然非常讨厌纪氏,所以派人把她送到冷宫,跟吴皇后关在一起。
在冷宫那段时间,纪氏得到了吴皇后的照顾,并且成功生下了朱佑樘。
万贵妃得知纪氏在冷宫生了儿子,于是派太监张敏暗害纪氏母子二人。
张敏看着还在襁褓中的朱佑樘,不忍心杀他,于是就与吴皇后一起纪氏母子俩藏起来。
从那以后,纪氏只能在冷宫里偷偷养活儿子,靠着张敏和吴皇后从外面凑来的米糊,逐渐养活了朱祐樘。
后来在张敏的帮助下,明宪宗才得以与六岁的朱祐樘父子相认。
可以说,朱佑樘在六岁之前是在吃了百家饭后长大的。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明宪宗见到朱祐樘虚弱不堪,瘦得像个小猴子。
明宪宗见自己终于有了儿子,喜出望外,一直抱着朱祐樘不肯放下。
随即下旨封朱佑樘为太子,并将其重新取名为朱佑樘。
纪氏也被明宪宗封为淑妃,但是不久之后,纪氏和张敏突然暴毙。
当然,最大就是万贵妃了。
由于纪氏和张敏离奇死亡,明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暗害孙子朱佑樘。
于是下懿旨将朱佑樘带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教育,这才躲过了万贵妃的暗害。
1487年,万贵妃病逝。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遭遇到了与其他皇子不一样的苦难人生,知道了后宫的勾心斗角。
所以朱祐樘从小就很成熟,长大以后,养成了节俭、谦虚、刚强的性格。
正是因为幼年时期经历过后宫的血雨腥风,知道一代风流帝王与后宫女人的可怕。
因此朱祐樘即位以后,并没有沉迷酒色,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位妻子,没有立过任何妃嫔。
这在中国历朝历代这么多皇帝当中,实属难得。
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张皇后和明孝宗非常相亲相爱。
其实张皇后只是一个来自小家庭的平民女子,他的父亲只是一个秀才,只能说她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小家碧玉。
然而明朝的历任皇后都来自平民之家,所以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1487年,张氏与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祐樘结婚。
同年9月,明宪宗驾崩,朱祐樘登基即位,是为明孝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后。
张皇后美丽聪慧,性格活泼,与温文尔雅的明孝宗恰好相反。
由于不同的性格,所以明孝宗特别喜欢这个美丽活泼的皇后,两人婚后非常恩爱,如胶似漆,和和美美地生活过日子。
明孝宗对张皇后的家人也很好,他把岳父追封为昌国公,把小舅子张鹤龄和张延龄,分别封为寿宁侯、建昌伯。
据历史记载,明孝宗一开始有大臣建议他选妃,但当时因为明孝宗还在守孝期间,所以拒绝了这个建议。
之后,明孝宗和张皇后的关系越来越好,明孝宗想到了童年的苦难和生母的暴毙,再也不想纳妃嫔了。
1491年,张皇后为明孝宗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明武宗。
有了儿子后,明孝宗觉得自己的日子很美好,不想让其他女人参与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
所以明孝宗一生中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没有其他妃嫔。
甚至就连陵墓也只有他们两个人,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登基之初,明孝宗首先裁掉了太监,贬谪了奸诈狡猾之人。
其次,孝宗开始整顿官吏,裁掉了2000多名传奉官。
此外,明宪宗时期因直接劝诫被贬的官员,也被重新任命。
明孝宗还选拔和提升了徐溥、刘健等贤臣,让他们参与国家机关事务的处理。
为了使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孝宗下令建设水利工程。
苏州、杭州及周边地区消除水害以后,已成为物产丰富、鱼米之乡的富饶之地。
明孝宗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多次减免灾区粮食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他下令不允许朝廷官员伪公济私,不允许宗室和外戚占用土地,缓解社会矛盾。
除此之外,还非常重视司法,使天下各地审讯犯了重罪的囚犯,并且谨慎处理刑事案件。
1500年,制定了《问刑条例》。
1502年,编制了《大明会典》。
明孝宗在武治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功绩,打败了吐鲁番,收回了嘉峪关以西的领土。
他还命令修复长城,抵抗蒙古,巩固大明王朝的统治。
作为明朝的中兴皇帝,明孝宗对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严格,一直远离歌舞和女色。
总而言之,明孝宗任人唯贤,勤于政治,提倡节俭,息兵养民。
在他统治的18年里,明朝呈现出一种罕见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弘治中兴”。
1505年,明孝宗在乾清宫驾崩,年仅36岁,安葬在北京昌平泰陵。
随着明孝宗的去世,大明王朝的中兴时期,一去不复返。
从那时起,大明王朝开始逐渐衰落,最后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