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帛书一尺
书名:凌风歌 作者:翏羽 本章字数:3014字 发布时间:2023-08-27

午门之外,众臣看着马顺等人尸体陆续被人拖出,悬于安定门外示众,如今郕王已经回府,众人群龙无首,不知如何是好,只望着于谦,盼他示下,只听于谦道:“今日诛杀奸邪,肃清朝纲,虽事发突然,但终是得偿所望,殿下也不会追究各位大人,请大家宽心,这御敌之事便明日再议,各位大人暂且退去罢。”

众人见在庭上打死朝官,实乃历朝历代,开天辟地的第一遭,只怕郕王追究罪责,无不提心吊胆、诚惶诚恐,但见有于谦在此发声,群臣闻言,这才放心,纷纷退出午门,于谦也跟着众人往外走,在他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叹道:“于大人顾全大局,如今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老臣也处理不了,日后朝议之上,还须于大人多费心才是。”

于谦道:“匡扶社稷,乃是为臣本分,王大人无须过谦,如今国之无主,太后哪里,还须大人劝谏才是。”

王直忙道:“份内之事,份内之事,老夫已和各位大人联名上书,奏明皇太后,让郕王登基,现在只看王爷意思了。”

次日

陈镒、于谦、王直、王竑等人,进宫面见太后,请立郕王为帝,太后首肯,赐帛书一尺,让群臣联名上书,众臣在帛书上血书请词后,交与于谦,让他择机行事。

廷议之时,王直上表奏道:“国无主,令不从,可让太后听政。”

朱祁钰昨日因林思雨暗示在先,只怕她早已和太后串通,要让自己登基为帝,便托词不从,只说如今御敌为上,其他事情从缓,随后问及于谦御敌之策。

于谦见他不从,只得回道:“如今京师空虚,兵源不足,三大营中最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少数老弱,为今之计,可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立即奔赴顺天府。”

王直道:“兵是有了,但粮却不多,京师周围有不少瓦剌骑兵在周边游荡,要想把粮食运进京城,难免不被瓦剌发现,如果粮草被劫,万事休矣。”

于谦道:“通州可有存粮?”

王直道:“粮是有粮,但毕竟守备有限,无法再单独督人运粮,京城已然空虚,更派不出兵来。”

众人一听,均暗自犯难,朱祁钰眉头紧锁,也想不出运粮之法,正在大家均无良策时,于谦忽道:“既然援军也要进城,粮食也要进城,何不让大军自己运粮,所有进京保卫的士兵全都从通州进京,路过通州时,士兵各自取粮食,并运送至京师,这样一来,即便瓦剌军发现,有我大军在后,他也无可奈何。”

王直道:“于大人此计虽好,但那通州在东,援军路线各自不同,如此一来,进京大军便会多绕一个大圈,岂不是正好被瓦剌探查到?”

于谦道:“这有何惧,要的便是被他探查,这样方可展示大明国本,让瓦剌军看看,我大明并非无兵可用。”

朱祁钰见于谦安排得井井有条,道:“大人临危受命,良策跌出,有你在此,实乃我大明之福,本王不懂军略,这京师防御之事,就此仰仗大人了,既然御敌之策已定,这便传令下去,让备操军进京罢。”

那知于谦又道:“如此还不够,还有一事,需借殿下手谕方可?”

朱祁钰道:“但说无妨。”

于谦道:“如今朝中良将均丧生土木堡,朝中无将可用,那大同副将石亨,在大同战败之时单骑逃回,被贬官下狱,老臣认为,世界上那有常胜不败之军,况且此次战败之责,错不在他,殿下可将其释放,并委任以京师总兵官的重任,他戴罪立功,定肝脑涂地,以报殿下恩德。”

朱祁钰道:“这个好说,本王这便让人放他出狱。”

于谦又道:“天下英雄,多隐于江湖草莽,如今国难当头,大家自当同仇敌忾,殿下可再发英雄帖,召天下英雄入京,不论出身过往,山匪草寇,只要能共御强敌,可免其罪责,如今一来殿下人心所向,倾国一战,定能大破瓦剌铁骑。”

朱祁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张榜江湖,再发英雄帖,赦免朝廷通缉之士,同邀中原武林豪杰齐聚京师,共抗敌军。

待一切安排就绪,又议一阵,这才罢议退朝,临走之时,王直对于谦多使眼色,于谦会意,故意留在最后,朱祁钰见他不走,便道:“于大人为何不走,可还有事?”

于谦乘机说道:“殿下可知,传国玉玺早已回归朝廷之事?”

朱祁钰道:“自然得知,当日玉玺回京,皇兄高兴得彻夜未眠,还让本王共同见证,于大人怎问起此事?”

于谦道:“那殿下可知这玉玺是如何回到京师?”

朱祁钰道:“此事本王也曾听王妃说起,当年惠帝离京之时,便将这传国玉玺带离京师,至此之后,朝廷多次寻访未果,乃是冷校尉无意中获得惠帝行踪,这才历经生死寻回玉玺。”

于谦道:“确是冷校尉之功,当时冷校尉获得‘农耕伐渔图’,方知上面隐晦的记载了惠帝行踪,不过此图原画已毁,老臣让冷校尉重描一副,殿下可有兴趣一观?”说完便从怀中拿出那幅冷凌秋描绘的山水图来,呈于朱祁钰。

朱祁钰接过一看,只见那图中醒目之处写有几句箴言:己巳岁末,虚危星落,帛书一尺,双龙逐日,落款为刘仲璟,便道:“这刘仲璟是何许人也?”

于谦道:“此人乃是大军师刘伯温之子,是一位文韬武略的奇人,当初成祖还是燕王时,曾起兵靖难,那时刘仲璟献十六策可拒燕王之兵,可惜未被接纳,否则燕王也不能如此轻易便兵指京师!燕王也知此人奇才,进京之后便谴人劝降,谁知刘仲璟临死不从,自缢身亡了。”

朱祁钰闻言,面有赞叹之色,道:“此人忠心耿耿,不事二主,倒也是一个奇人,那这几句箴言,是何意思?”

于谦道:“老臣本来不解,但那日王府之中,徐珵大人曾言虚危星落,老臣本以为他信口胡诌,初不以为意,但后来想起此事,只觉冥冥中是天意使然,殿下可知今年是何年?”

朱祁钰听完一惊道:“己巳年,这己巳岁末,莫非说的便是今年?那这虚危星落,便是暗指今年国运衰落,当有大劫么?如此说来这刘仲璟,难不成有未卜先知之能?”

于谦道:“刘基后人,岂是泛泛之辈?这刘仲璟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占卜卦爻无一不通,确是一个奇人。”

朱祁钰闻言点了点头,又道:“那这帛书一尺,双龙逐日又为何解?”

于谦等的便是此时,见朱祁镇问起,忙道:“如今陛下北狩未归,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臣不可一日无君,龙乃天子之征,其意不难明了,殿下聪慧,想来定知其意。”

朱祁钰自然不笨,闻言略一思索,便明其意,不禁面现恼怒之色,道:“亏本王对大人信任如此,那知你设此伏笔,又不知从哪里得来这一副破图,用来诓骗本王,其心甚恶。”说完一把将那‘农耕伐渔图’撕为几截,犹不解气,再将那纸屑揉为一团,掷于地上。

于谦早知他有此动作,不慌不忙退后几步,俯身在地,又从怀中掏出一尺帛书,道:“如今国家危难,事急从权,太后下旨,群臣联名,殿下登基,实乃万众所向,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且莫让天下人心寒。”

朱祁钰见那帛书血迹斑斑,确是太后所赐,不由惊得倒退数步,一跤跌坐在地,口中喃喃道:“自古以来,帝位继承皆有体制,立嫡立长,方能顺应朝制,于大人如今所作,这是要陷本王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境地矣。”

只听于谦道:“事关江山社稷,国之兴亡,何来不忠?殿下与陛下同出一脉,血脉相通,何来不孝?守护天下万民,不让异族践踏,实则仁义两全,其责甚重,何来不仁不义?殿下执意推辞,则是陷万千子民于水火,置黎明百姓于铜炉,有违太祖以百姓为先的圣训,如此作为才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举。”

朱祁钰道:“可我那皇兄还寄人篱下,本王如此作为,虽遂了你们的意,却寒了皇兄的心,本王实在做不出这等兄弟离心之举。”

于谦振振有词道:“圣人有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如今民心所向,群臣归心,殿下当以社稷为重,岂能被亲情所绊?还请殿下三思。”

朱祁钰说不过他,但任凭于谦磨皮嘴皮,那帛书依旧不接,只道:“此事改日再议,先容本王思虑清楚,再决不迟。”说完不顾于谦再三劝说,逃也似的走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凌风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