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大师,有人评价他是古法之大成,他确实有这样的才华。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许多厉害的人物。
即便如此,董其昌也可以被列入这些大神的名单。
然而,除了著名的书画之外,董其昌的性格一直备受争议。
他为人精明,在仕途上三进三退,亦官亦隐了45年。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自然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故事——民抄董宦。
1555年,董其昌出生在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但他聪颖好学,17岁参加松江府考试,差点以一篇优秀的文章获得了第一名。
但有趣的是,主考官竟然以字体不好看,把他从第一名撤到了第二名。
这件事激发了董其昌的好胜心。
从那以后,他潜心研究书法,准备用一手好字来一雪前耻。
1588年,董其昌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
1589年,35岁的董其昌考中了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
由于文章和书法非常出色,他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工作。
后来,他成为了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
1598年,董其昌担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两年后担任湖广提学副使。
1615年秋天,董其昌已经60岁,他的眼睛早已失去年轻时的光彩。
有一天,他偶然见到儒生陆绍芳的女儿绿英,一见倾心,打算迎娶绿英当自己的小妾。
陆绍芳无论如何都不同意,董其昌日夜惦记,茶饭不思,辗转反侧。
他的“孝顺”儿子董祖常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带着一群手下吆五喝六,来到陆绍芳家,强抢了绿英。
尽管陆绍芳地位低下,但也饱读诗书,懂得廉耻。
他对董氏父子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的恶行,非常愤慨,到处诉苦,寻求帮助。
董祖常平日里经常祸害乡里,本来就积累了不少恶名,这次又爆出了这种事,因此董氏的恶名恶行传播得更广了。
董其昌听到外面议论纷纷,极为羞恼。
在他看来,说书一事就为了是毁掉自己的名声,有损体面,所以他起诉了钱二。
钱二招认说这剧本是范昶写的,董其昌让他们两人当面对峙,钱二一口咬定范昶就是作者。
范昶无法辩解,恼羞成怒的董其常,命人把他毒打一顿。
范昶回到家以后,没几天就死了。
范妈带着儿媳和一群女眷去董家讨要说法,却被家丁殴打侮辱,剥衣服裤子毒打猥亵,这就是所谓的“剥裤捣阴”。
过了一会儿,董祖常打开大门,冲着旁观百姓凶狠地喊道:“你们都看好了,谁要和我作对,就是这样的下场!”
范母回去后不久,就连带病去世了。
作恶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范家的儿子一纸诉状递进了官府,但碍于董其昌的大名,官府也不敢公事公办。
这样一来,董家的恶行兜不住了,百姓群情激愤,聚集起来抗议。
当时民间有句话叫“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到处都是声讨董家的民众。
不知道是谁印了一批传单,上面写满了董家父子的罪行,到处张贴。
董其昌恨得咬牙切齿,跟官府勾结起来抓贴传单之人。
老百姓更加愤怒了,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董家大院外面。
大家伙儿从屋顶上扔瓦泼屎尿,打伤了很多家丁。
“冲啊!报仇雪恨,抄了董宦!”有个年轻人振臂一呼,群众像潮水一样涌向院门,富丽堂皇的府邸瞬间被砸了个稀巴烂。
第二天,这个消息传遍了四邻八乡,周围的百姓赶过来,又点燃了熊熊大火,把董府的几百间房烧成了灰烬。
1616年,这场大火把董其昌伟绩的形象,烧得荡然无存。
以至于每次人们提起董其昌,在赞扬他的才华和贡献的时候,总是来一句“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