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崇祯皇帝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415字 发布时间:2023-08-21

古代皇帝是天下第一个人,看起来可以决定每个人的生死,有着无限的权力,但有时也需要忍耐。


崇祯皇帝即位后,就不动声色忍了很长时间。


朱由检是明熹宗的弟弟,哥哥成为皇帝的时候,他被封予信王,并根据祖先的制度留在外藩。


明熹宗是一位没读过多少书的昏庸皇帝,在位七年最大的乐趣是捣鼓木匠,朝政之事全权委托伺候自己长大的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权倾朝野,无恶不作,而且被称为“九千岁”。


明熹宗虽然糊涂,但为人善良朴实,他特别喜欢自己的朱由检。


所以魏忠贤几次想陷害信王时,总是投鼠忌器,最后都没有成功。


1627年,明熹宗驾崩,由于没有子嗣,遗诏命令信王进宫继承皇位。


一方面朱由检开心不已,另一方面十分惧怕,独自进宫,一定会被魏忠贤等太监监视。


皇帝名义上拥有天下之权,实际上不一定能保障自己的性命。


朱由检刚进宫为哥哥明熹宗守灵时,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忍着渴不喝宫里的水,对于这位18岁的新皇帝来说,真是有些难得。


这种防备并非多虑,刀光剑影的宫廷政变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朱由检最终顺利即位,改年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一般叫崇祯皇帝。


尽管崇祯皇帝已经是天下之主,可还是不敢得罪魏忠贤。


有一天,魏忠贤投石问路,让另一位权监王体乾提出辞呈。


崇祯帝好言挽留,暂时稳住了魏忠贤一派,另一边慢慢消除了他的爪牙和强援,并巧妙地向天下散布某些信息。


比如:他把魏忠贤的对食(太监和宫女形成了非实质性的情侣关系),还有揭露魏忠贤把明熹宗的乳母客氏遣送出宫。


魏忠贤之所以能掌握朝中大权,这个客氏就是关键人物之一。


朱由检即位以后,有两名监生主张将魏忠贤的名位移入国子监和孔子一起祭拜,于是崇祯皇帝下令逮捕了二人。


这两位监生估计是读书太多,脑子有些糊涂了。


想想看,一个大字不识的太监魏忠贤,竟然有那么多读书人给他建生祠,把他奉承成孔子、周公这样的人物。


这本身就够无耻了,无耻也就算了,他们这些人还非常无脑。


新皇帝登基,必然会进行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才能真正坐稳龙椅。


自古以来,旧臣继续受宠的概率很小,更别说魏忠贤这个坏蛋了!


这个时候还要拍魏公公的马屁,不是自找麻烦吗?


崇祯皇帝的一番操作,立刻让大臣们嗅出了一些东西,尤其是当年被阉党迫害的东林党残余和同情者。


明朝的权力斗争,基本上是在阉党和文官集团之间进行的。


皇帝依靠文官来治理天下,但阉党掌握了特务和警卫,监视着文官。


双方之间的斗争,可以彼此牵制,这是皇帝最愿意看到的。


然而,文官集团的道义资源比太监多得多。


太监完全依附于皇帝,一旦皇帝死了,就没有了后台,只能任人宰割。


明熹宗时期,阉党虽然赢得了东林党,但东林党一直赢得了民间舆论的同情。


在这个时候,清除阉党是非常有用的。


魏忠贤只能一步步地失败,他可以依靠办法就是“死人压活人”。


因为他所做的缺德的事情,都是以明熹宗的名义,完全可以甩锅给前任皇帝。


而且明熹宗对崇祯皇帝特别好,如果崇祯皇帝铲除魏党、平反冤案,就等于否认自己哥哥明熹宗的政治,也等于说明熹宗是一个混蛋。


魏忠贤只好以退为进,提出辞职,崇祯皇帝顺水推舟同意了。


这下子魏忠贤弄巧成拙了,一旦没有职位,便是墙倒众人推,弹劾他的奏章犹如雪片似的,陆续送到崇祯皇帝的手里。


几乎每个人都想杀了他。


崇祯皇帝利用舆论的力量,趁热打铁,将魏忠贤贬至凤阳,让他看守皇室祖陵。


大势已去的魏忠贤,最终在半路自杀了。


魏党被铲除以后,崇祯皇帝不久就显露出自己刚愎自用、狭隘多疑的本性。


他急躁冒进,弄得朝政一发不可收拾,本想做个中兴之主,最终成为了亡国之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