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在辽东整顿军备,加强训练,其军队被称为“关宁铁骑”。
他曾多次击败后金部队,被后金视为最大的隐患。
努尔哈赤重伤去世后,为了打探后金的情况,袁崇焕特意派使者前去沈阳吊丧。
皇太极对袁崇焕充满怨恨,由于后金刚打了败仗,需要休整。
再加上他也想试探一下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表示感谢。
双方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却加强训练,准备下一场战斗。
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击明军。
后金军分兵三路南下,率先包围了锦州城。
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亲自留守宁远,命令部将带领4000骑兵救援锦州。
果不其然,援军还没来得及出发,皇太极就已经分兵攻打宁远。
袁崇焕亲自到城头督战,用大炮猛轰后金军。
城外的援军也与城内的明军,内外夹击,将后金军打跑了。
皇太极又将人马撤到锦州,但锦州的明军守得严严实实,再加上天气转暖,后金军士气低落。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好下令退兵。
就这样,袁崇焕又打了一场大胜仗。
然而,魏忠贤等人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发而还指责袁崇焕没有亲自救援锦州。
袁崇焕知道魏忠贤一心要为难自己,所以只好辞职。
崇祯皇帝早就知道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
他一登基,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行,并将魏忠贤流放到凤阳。
魏忠贤知道自己活不下去,走到半路就自杀了。
崇祯皇帝严惩阉党,平反了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冤狱,很想有一番作为。
没过多久,很多大臣请奏将袁崇焕召回朝廷。
崇祯皇帝接受了这一建议,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河北和辽东的军事。
崇祯皇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
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门一致配合,辽东就可以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收复。”
崇祯皇帝听了大为高兴,赐给了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允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回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高涨。
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而且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
袁崇焕使用尚方宝剑,斩杀了毛文龙。
皇太极打了败仗,自然不肯善罢甘休,知道宁远和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军路线。
1629年10月,他做好了一切准备,率领数十万后金大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至河北,直攻明朝北京。
这一下子,让袁崇焕大吃一惊。
袁崇焕连忙出兵,想半路拦住后金军,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后金大军乘虚而入,抵达北京郊外。
袁崇焕得知消息,急忙率领明军赶了两天两夜的路,终于到了北京,顾不上休息,就与后金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与此同时,各路明军陆续赶到支援,投入战斗。
后金大军突然袭击北京,引起了整个朝廷的震动。
崇祯皇帝心慌意乱,急得走来走去,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后来,听说袁崇焕率领军队赶到,这才安心一些。
他亲自召见了袁崇焕,嘘寒问暖,犒劳一番。
谁知魏忠贤的一些余党,到处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攻北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有什么阴谋。
崇祯是一位疑心非常重的皇帝,听了这些谣言,心里有些怀疑。
恰好这时,有一个被金兵俘虏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偷偷向崇祯皇帝告密。
他说:“袁崇焕这小子贪图荣华富贵,早已跟皇太极签订了一份出卖北京的密约。”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崇祯皇帝。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两人被关在金营里。
有一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到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说话。
一位金兵说:“今天我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皇太极)的意思,你知道吗?”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那个金兵继续说:“刚才我看见皇上骑马去明营,明营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很长时间。”
“我听说这两个人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签了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自己的金兵不注意,偷偷逃了出来,连忙跑回皇宫,立刻向崇祯皇帝报告。
崇祯皇帝不知是计,信以为真,其实那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特意安排的。
崇祯皇帝龙颜大怒,派人召袁崇焕马上进宫。
袁崇焕接到命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便匆匆进了皇宫。
崇祯皇帝拉长着脸,责问:“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
“为什么金兵到达北京的时候,你的援军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有些摸不着头脑,这些话从哪里开始说起呢?
他正要解释,崇祯皇帝已经命令锦衣卫把袁崇焕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位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于国家,觉得事情有些奇怪,就劝崇祯皇帝说:“还请陛下慎重考虑!”
崇祯皇帝恼羞成怒地说:“什么是慎重?再不当机立断,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皇帝拒绝大臣的劝告,魏忠贤余党趁机诬陷。
1630年,崇祯皇帝最终下令将袁崇焕处死。
袁崇焕死得十分悲惨,刽子手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
据说当时,那些饮酒赌博的市场恶棍,就用银子从刽子手那里买下袁崇焕的肉,以此下酒。
袁崇焕的兄弟、妻子被流放到3000里外,家族被查封。
袁崇焕没有子嗣和余财,全天下的人都为他感到冤屈,个个痛哭流涕。
可以说,袁崇焕案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深远的冤案。
第一个后果: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大厦欲倾,袁崇焕的死就像拆除了支撑腐朽大厦的一根栋梁。
崇祯皇帝自己毁了国家基业,使“自崇焕死,边事无人,明亡征决”。
第二个后果:袁崇焕受冤惨死,从此明军士兵对朝廷失去了信任。
袁崇焕死后的第二年,投降的明朝军士,为后金带去了红夷大炮。
从那时起,明军在武器上不具备什么优势。
第三个后果:袁崇焕死后,大明军心混乱。
山西和陕西两路人马溃散回到家乡后,竟然沦为到处作恶的盗匪,成为了明朝的又一大隐患。
这些种种的不利局势,把大明王朝推向了万丈深渊,最终将其送上灭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