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仔细查阅着网上现有的资料,震惊也是不断的袭来。
首先,冬天的太阳光照强度本来就比夏天差,每天的光照是个变量,阴天下雨、早晨傍晚都会影响光照,当然季节影响也很大。这大冬天还有点阴天的天气,竟然也能产生很高的功率。
其次,每平米的光照强度最大才1300多W,这是每平米的呀,而这个六边形材料边长才20CM左右,和1平米相差甚远。
最后,按市面的太阳能电池板单晶硅的光电转化率才15%左右,最高也就24%,如果按照1300多W转为1000W的转化率,直接超过了70%,这数值简直碾压。
大概总结了下现有的一些资料,林阳发现自己对太阳能发电的了解知之甚少。
在林阳的印象里,只要有太阳能电池板,那太阳能是无限的,电能就会源源不断的供应进来。现在没用上可能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太贵。
结果与自己想象的有很大不同,太阳能电池板在林阳看来并不贵,每平米在500到3000元不等,当然价格更高的也有。关键是这玩意买来每平米就只能产生100多W的能量,就显得很贵了,如果买一块一平米的就能产生1300W的功率,那样基本的日常电器使用完全够用了。但是现实很骨感,100多W还受到各种天气因素干扰,所以这么一看成本真的好高了。
那对比下,不知道六边形的材料是什么,这么小的面积产生1000W左右的功率,如果也是每平米几百元,那这东西一定会很受欢迎。市面上的多晶硅太阳能板每平500元左右,但是转化率低;单晶硅价格就贵了,每平米2000元左右。
这六边形的材料如果自己能分析生产出来,那岂不是自己就能垄断整个光伏行业。林阳在心里盘算着太阳能发电的前景,只要成本不高,未来就是一本万利呀。
林阳突然对太阳能发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网上的资料中也看到以当前的技术水平,70%的转化率绝对实现不了,就算理论值都达不到。那如果林阳找出了突破技术所在……
林阳边想着边去把小屋的通透模式关闭了,之前是坐的累了,看看外面的风景,没想到这阴差阳错的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这次转换模式主要看下没太阳之后,装置还有没有电流产生。关闭之后,电磁炉立马就熄火了,看来这太阳能发电是真的,难怪小屋的电量供应这么充足。
林阳估计小屋的材料都是这种特殊的太阳能材料制作的,按照现有的转化率,这么大的面积,电量是源源不断的。这也就解释了到第二天早上,小屋的电量就会少一些,晚上来电量就是100%了。这下林阳可就无所顾忌的用电了,不过细想一下似乎也没有什么用电特别多的地方。
这次发现,给林阳带来了无比的震撼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林阳接下来从各种网络渠道开始搜索相关的太阳能发电的资料。
最后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材料或者理论能达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