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杨林来的不祥之兆
公元608年 正月十八 晴
并不是不欢迎杨林,很欢迎,现在这个时候能来的,才是真‘朋友’。当然了,这里的朋友是要带上引号的,因为你不能指望一个隋朝的官员,而且还是杨广的叔叔,去站在瓦岗山的利益考量问题?
只是,能站在杨广的利益去考虑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现在毕竟是双方互掐的时候。
也正因为杨林的来访,瓦岗山才更应该明白当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老头子八九十岁了,骑了很长时间的马,到瓦岗山来,冒着生命危险是为了什么呢?
换个角度,如果不是火烧眉毛,甚至说得不好听一点,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来,不然的话,也没这个必要,派手下的人来也可以嘛?
有些事情,看来必须见面说。
不要完全听隋朝的官员和舆论说,隋朝的官员和舆论都是导向性的,要看背后隐藏的细节。 比如,杨林是怎么来的,坐轿还是骑马来的?谁跟着一起来的,骑的谁的马,有多少人保护,要带什么话儿? 再比如,瓦岗山的态度怎样?
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朋友’的形容,一直到他来到瓦岗山,才用了‘朋友’这两个字。不仅用了,还在聚义厅的贵宾室,也就是最高礼仪的那个地方咱接见了他,这都饱含深意。
秦琼瓦岗山元帅(军方)、还有咱见了以后,传递了一些信息,这意味着很多观点,瓦岗山与杨林是一致的。
今天的见面,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瓦岗山的独立问题,一个是突厥的问题。以前动枪动刀的事儿不要说了,他杨林比谁都清楚,但光他清楚,并没有特别大的作用。
接下来又说了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但是,牛鼻子老道外交辞令的背后,杨林的几个细节很重要,比如,不再担任公职,比如,瓦岗山、大隋朝稳定关系提高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如,不论发生什么,都要保持接触,试图孤立和隔绝一方,都是不可接受的。
杨林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咱理解,他这是打预防针。
杨林不再担任公职,所以不是替杨广说话,但是,接下来万一大隋朝再发生了针对瓦岗山的冲突,希望瓦岗山最好是‘不要反击’、‘保持忍耐’,因为,关系‘地球和平’。
从杨林这趟瓦岗山之行来说,应该是来传话的,而不是完全的个人意愿。而作为瓦岗山来说,当下这个越来越危险的时刻,不论是谁,能争取和平力量的,就算是敌人也要试试。
瓦岗山也向地球人传递了一个信息:接受杨林式的战略观。
就在近期,隋朝几个重量级官员一致表态,准备再跟瓦岗山掐仗,看来也太猖狂了。咱想,这也是杨林此行的目的:瓦岗山、大隋朝不要再掐仗。
但是,杨林已经不代表大隋朝主流了,在隋朝政坛上的影响力也不如从前了,他的主张,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不是雪中送炭。
所以,虽然杨林是‘朋友’,但毕竟不是‘自己人’,瓦岗山不能有太好的指望。
瓦岗山的命运,还是要掌握在自个儿手里,不然的话就完蛋了。
杨林这一趟瓦岗山之行,在咱看来,充满了诸多疑问,大多是一种要‘力挽狂澜’的想法,其中也包含了诸多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