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谋攻·暗战 - 3
书名:大明祭 作者:郑治 本章字数:5715字 发布时间:2021-02-21

 

崇祯二年  三月,永平

 

天刚黑尽,一乘小轿悄悄来到永平兵备衙门,一位三十几岁的官员进得府来,在下人的引领下,急匆匆直奔后院。书房内,永平兵备道(关内道)梁廷栋正等在那里,来人进到房内,施礼参见,原来正是永平通判安国忠。

“梁大人,二月二十日,宣大总督王象乾在杀胡口已经和察哈尔谈妥了!”

“哦?什么结果?”

“双方谈定,我大明每年新给察哈尔八万一千两抚赏银。”

梁廷栋听罢,颇为不解,“察哈尔在宣、大受赏,此事与我等又有何干?”

“虽说那察哈尔是在宣、大受赏,可是,哈喇慎三十六家却是要来咱们这里受赏啊......”安国忠低低说道。

“那又怎样?”梁廷栋听的一头雾水,脸上倒有了几分不悦。安国忠见状,又赶忙解释:

“大人,前年秋天,察哈尔西迁,去年五月,又兵犯我宣府、大同,皇上恼怒,便将给蒙古各部的抚赏尽皆革去。

去年七月,袁崇焕进京,为了专心对付东奴,便向皇上举荐了王象乾出任宣大总督,来安抚蒙古,如今,察哈尔的抚赏已经谈定,接下来只怕是就要安抚哈喇慎三十六家了,我大明对蒙古各部,一向采取“锄强扶弱”、“以夷制夷”的羁縻之策,那袁崇焕和王象乾早有打算,“为牵制察哈尔和东奴,当并赏哈喇慎”。

去岁今春,塞外大饥,哈喇慎现正是穷困交加、难以为继,如今他听说朝廷抚赏察哈尔,又焉能不心动,他必得向我大明求取抚赏,以度饥荒。

如朝廷允他抚赏,那......我们的事......可就不好办了......”

说着,安国忠便拿眼直望着梁廷栋,梁廷栋心里一紧,立刻就皱起了眉头。

安国忠现为通判,早在天启年间,他便一直在抚夷总兵和永平兵备道手下负责抚赏蒙古的事务,天启七年,梁廷栋出任永平兵备副使,两人便开始沆瀣一气,如今,梁廷栋出任关内道,坐了这永平府的头把交椅,安国忠对他自然是巴结奉迎、唯命是从了。

(注:大明京师地区被称为“北直隶”,下辖顺天、保定、河间、大名、永平等九府。永平东临山海关,西接顺天府,乃是山海关内拱卫京师的要冲之地,永平府不设巡抚,启祯年间,关内道实为永平军政“一把手”,关内道隶属于辽东管辖。)

 

有权力、有银子的地方便有着巨大的诱惑!

自天启七年下半年以来的一系列大事件,终于使两人发现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天启七年十月,察哈尔开始从辽东驻地西迁,一路上和哈喇慎三十六家、土默特部打成了一锅粥,原给蒙古各部的抚赏便也都被拖延下来;

转年,崇祯元年七月,崇祯下令,对蒙古各部停发所有抚赏!

元年八月,宁远兵变,辽东最高长官——巡抚毕自肃自杀身亡,乱兵尽毁官印、旗牌、文书......

元年七月,原关内道张春下狱,八月,梁廷栋接任关内道。

至此,由于两位长官的离去,以及文书、凭据的损毁,那一年来没有发下去的抚赏银便成了死无对证、无人过问的一笔“糊涂账”了。

账虽然是“糊涂账”,可人却是精明无比,这一笔巨款自然是轻轻松松便落入了梁廷栋、安国忠的腰包,可如今,倘若朝廷同意抚赏哈喇慎,那哈喇慎如若一并讨要旧赏,两下对质,到时候,永平这里拿不出银子,又该怎么办呢?

(注:哈喇慎受赏地即在永平辖区迁安县北七十里的冷口。)

“都是你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怂恿本官做下此事,当初,你不是夸口说什么“万无一失”吗?如今,怎么说?!”梁廷栋黑着脸,狠狠地向安国忠骂道。

“是,是,是,都是属下做事不周,没有想到这后面还有难处,不过......事到如今,我们也只有再设法化解了......”

“如何化解?”

“如果......我们让他们赏不成,此事不就不了了之了吗?”

梁廷栋闻听此言,眼前一亮,“如何让他赏不成?”

“大人,听说现在袁崇焕正在高台堡开市,以粮米、布帛换柴薪,与那哈喇慎进行交易......大人,我们何不向朝廷告他一状,就说那哈喇慎暗通东奴,为东奴采买粮帛,皇上但闻知此事,必然震怒,到时便会下令停发抚赏、关闭市场,如此一来,我等之事,不就化于无形了吗?”

梁廷栋听罢,怦然心动,不由就在心里打起了盘算......

“那袁崇焕和自己同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出身,要论才学,自己乃是二甲七名,而那袁崇焕不过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而如今,人家早已是朝廷二品大员,自己却只能屈尊人下,有袁崇焕在自己头上,我梁某人又何时才能出头呢?

如今,我入辽已半年有余,不要说什么坐镇一方、一展平生抱负了,就说眼下,一旦此事被袁崇焕知道,自己只怕是要前途尽毁啊......”

想到此处,梁廷栋不由地打了个寒颤,一股恨意便油然而生。

(注:明清两朝,采用基本相同的“取士用人”制度,进士与“赐同进士”有着巨大的差别:科举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这里的“同”实际上表示的却是“不同”,目的不过是一点儿心理安慰,正如老百姓称呼小妾为“如夫人”的道理一样。

比如,当年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殿试,只是入围三甲,成了“同进士”。这事成了他一个心病。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据说是曾国藩做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两个幕僚无聊,对对联玩。一个出上联“如夫人”,另一个就对“同进士”;一个又把上联加为“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就对“同进士出身”;一个再加“替如夫人洗脚”,另一个再对“赐同进士出身”……两人正对得高兴,突听屋子里一声爆响,接着就见总督大人铁青着脸从里面出来,拂袖而去。两个幕僚莫名其妙,去问老幕僚。老幕僚一听,忙说:“你们二人赶紧收拾行李走人吧。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你们不知曾大人就是‘赐同进士出身’?”二人一听,马上收拾家当逃之夭夭——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权倾天下的曾大人居然也就一个“同进士”!

明朝不成文的规矩,“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像袁崇焕这样,非进士、翰林出身的官员,即使立再大的功劳,也基本上是不可能入阁的,袁崇焕这个蓟辽督师,实质上只是个“大军区司令”,并非位极人臣!

另外,特别提一下,万历四十七年的金榜,值得大书特书,袁崇焕、孙传庭,这两位明末最著名的文人名将均出于此一榜,袁崇焕:三甲五十名;孙传庭:三甲五十一名。 )

 

“就这么办!”

梁廷栋点点头,冷冷说道。

“我这就给兵部发一封揭帖,告发此事!你先回去,一切等我的安排,不过,此事机密,你万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这个不消大人嘱咐,下官自会严守机密。”

 

三月,京城  百花楼

 

“大官人,再不想想办法,咱们今年的货就全砸在手里了!”

温大公子刚进到房内,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便扯开嗓子向沈敏大声抱怨。

“还有今年的人参、貂皮、鹿茸,都运不进来,京城里眼看着就要断货了!妈的,这个该杀的袁崇焕,比阎鸣泰、杨国栋还要狠毒,这是要彻底断了大家的财路啊!”

温言骂了一阵儿,见沈敏一直黑着脸不说话,当时就又坐不住了,“都什么时候了,大官人你倒是说个话啊!”

沈敏也不搭话,只起身从书桌内取出一封书信,递给温言,“这是梁兄刚从任上发来的书信,你先看看。”

温言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赶忙狐疑地接过书信,几下看完,“果真还有这等事?!”

沈敏给两人点上洋烟,猛吸了一口,这才阴恻恻地说道:“真当怎样,假又如何?他袁崇焕给哈喇慎卖粮,那咱们就告他个“卖粮资敌”!现在,梁兄的揭帖已经到了兵部,咱们哥儿俩这儿也不能闲着,也得立刻给宫里知会一声,让他们在皇上面前也使些力气。”

“对!绝不能让那袁崇焕好过!”

“另外,咱们还得派人,到京城四处去撒些帖子,让那帮人给我四处传扬出去,先造他些声音再说!”

“好!大官人想的周到。”

两人商量了一阵儿,沈敏又叹了口气,“唉......不过,眼下那袁崇焕圣眷正隆,只怕我们一时半会儿也搬不倒他,咱们还得从长打算啊......”

听了沈敏的话,温言顿时便有如霜打的茄子一般,没了劲头,“哼!早晚一天,咱们要让那袁崇焕晓得我等的厉害!”

“近来令尊大人可好啊?”

“嗐,我们家老爷子最近也是肝火旺啊,自去年十一月以来,为了入阁的事,和钱谦益那帮东林党人大干了一场,好在有皇上支持我们家老爷子,翻出“钱千秋科场舞弊案”,斗倒了钱谦益,把他和他学生瞿式耜、还有好些东林党人都赶回了家,嘿嘿,老爷子也真是拼了老命了啊......”

“令尊功力深厚,朝堂上一番唇枪舌剑,颇有当年武侯舌战群儒的风采啊,哈哈,哈哈......”

两人说说笑笑,又闲扯了些朝中轶事......

“说来也怪,咱们现在这位皇上啊,和常人倒是大不相同,众人都说好的,他偏偏就不用,大家都反对的,他反倒情有独钟,很多事,不按常理出牌,倒是叫人不好揣摩......”

温言说的高兴,嘴上便也没了把门的,只管议论起皇上来了,“就说那个新任兵部尚书王洽吧,本来只是个工部侍郎,根本就没上过战场,也没在兵部有过历练,不过人倒是长的一表人才、高大威猛,哪成想,偏偏就让咱们皇上给看上了,皇上私下给人说什么“王洽相貌威严,好似门神一般!”

京城的老百姓听说了,都私下里议论,说,“看来那王洽的兵部尚书是干不长啊......”,大官人,你可知京城百姓为什么这么说吗?”

“为什么?”

“大官人你想啊,谁家的门神不是一年一换,你说他这个官还能做的长久吗?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妙!实在是妙!哈哈......”

温言说罢,沈敏一下反应过来,两人不禁又是一阵大笑。

(注:王洽元年十一月上任,崇祯二年十一月初,因己巳之变而下狱,前后刚好一年,不得不说这是民间的“神预测”啊。)

两人笑了一会儿,沈敏又若有所思地说道:“咱们这个皇上......倒还真是与他人不同,不过,以后咱们倒也正该好好揣摩一下皇上的脾性,将来也才好对症下药啊......”

说到“对症下药”,沈敏好像是猛然想起一事,“前几日,京城里是不是来了几个蒙古鞑子?”

“对,对,对,好像是什么什么台吉,带了十几个人进京向皇上讨赏的,听我家老爷子说,那几天朝堂上正为抚赏蒙古的事,两派争的不可开交,皇上便没有搭理他们,只把他们晾在鸿胪寺馆。”

“怪不得......前几日来过一次我百花楼,几人看上去倒也有些来头......”

“怎么,大官人倒如何想起了这事?”

温言颇感纳闷儿,只见沈敏低着头,在房间里来回走了几趟,又猛地站住,冷冷说道:“看来咱们也该弄点儿大动静出来了......”

“什么大动静?”

沈敏走近温言,拊耳低语几句,说罢,两人对视一眼,便又一起大笑起来......

 

两日后,国子监 太学

 

这前后没有多长时间,京城里就四处传开了,“朵颜暗通东奴,袁崇焕卖米资敌!”

(注:哈喇慎三十六家又称“朵颜部”。)

这日一大早,国子监就已是人头攒动了。

要在往日,这帮太学生们一个个都是懒散惯了,平日里不是聚众打牌,就是上茶楼喝茶、听戏,再有就是去青楼喝喝花酒,实在无聊呢,就是约上一帮狐朋狗友,出去游山玩水,平日所谈也不过就是风花雪月、美食佳人,每天去太学,也就是去点个卯、打个卡,哪里还有什么心思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去研究什么学问,可今日不知为什么,这帮太学生们却一大早就聚集在集贤门前,叽叽喳喳的,乱成一片......

这时,只见一位青年书生跳到一座高台之上,用力挥动双手,向众人大声说道:“各位学兄、学弟,请大家静一静,听在下一言!”

众人看去,见是浙江海宁人查继佑,此人自幼好学,素有才名,在太学生中也颇有声望,大家便也都先安静下来,一起听他发言。

“各位!我煌煌华夏,天朝上国,居天下之中,以为中国!不料却逢东奴跳梁、西虏猖狂,欺凌我天朝!

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等学子,今日正该上为君父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如今大臣昏聩、边将无能,此不正是我等赤子奋力一呼、振作朝纲之时吗?!

诸位且看我乡人张岱张石公,其亦不过一介书生,与我等一样,然张岱却能于杭州飞来峰,将祸我中华的妖僧——杨髡之雕像尽皆砸毁,张石公快意恩仇,为我中华争气,此正所谓“真丈夫”也!

我等亦是大明赤子,如何今日还能安坐家中、饱食终日而不知报国?!

现西虏暗助东奴,欲犯我大明,如今竟还厚颜无耻、来我京城讨赏,岂真是欺我中华无人吗?!

各位学兄、学弟,倘诸位真有血性,今日便一起跟了我去,效法张石公,现在就到鸿胪寺馆去,将那蒙古使臣赶出我大明朝!”

说着,查继佑便是振臂一呼:“有谁愿往?!”

听了查继佑这番鼓动,台下当即便炸开了锅,百多名太学生都争着大声高喊:“走!一起去!把蒙古鞑子赶出去!”

查继佑跳下高台,振臂一挥,一群人便浩浩荡荡,直奔鸿胪寺馆而去。

 

鸿胪寺馆里,哈喇慎的使臣已经来京十天了,此行他们乃是奉了朵颜都指挥使苏布地之命,前来京城请朝廷抚赏,然而,十天来,朝廷对他们不理不问,只把他们晾在一边。今日早起,领队的布尔喀图台吉吃罢早饭,正在房中烦恼,便猛然听到外面一片大乱......

“禀台吉,大事不好!不知哪里来了许多汉人,一路打砸,向这边来了!”

“快,快,快!给我关了院门!”

布尔喀图闻报大惊,一面让属下守住院门,一面又赶紧命人收拾行囊、去后院备马。

这十几人哪里抵挡得住众人,没几下院门便被砸开,早有几名蒙古人被众人上来一通拳打脚踢,屋里屋外也是被人一通乱砸,好在京城巡营的兵丁及时赶来,又有鸿胪寺的官员们死死劝住,这才没有闹出什么人命大事来。

太学生们平日里哪曾有过今天这么刺激的事儿,就算是赌钱打牌、上青楼,也都早玩腻了、没了什么激情,今天这一通打砸,一个个别提有多痛快、多刺激了!等闹过一阵儿,大家便又三五成群、大呼小叫着,兴高采烈地散去了......

布尔喀图惊魂未定,又看着自己的人一个个被揍得鼻青脸肿,立时心中大怒,当即便命手下打点行装,马上离京,返回哈喇慎。

出得城来,布尔喀图勒住战马,又回头望了一眼北京城高大的城楼,心中恨道:“早晚一天,我还会回来的!”接着,布尔喀图一圈战马,大喝一声:“走!”众人都猛加一鞭,十几匹战马撒开四蹄,向北的大道上,顿时卷起一阵沙尘......

 

(注:杨髡——本名杨琏真珈,元朝时西夏人,西夏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杨琏真珈乃吐蕃高僧、帝师八思巴的弟子,见宠于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任江南释教总摄,掌管江南宗教事务。

史载杨琏真珈到江南后,大肆盗墓,曾盗掘南宋诸皇帝、皇后陵寝、公侯卿相坟墓达一百余座,并把盗来的陪葬品用作为修建寺庙的资金。其中杨琏真珈在盗掘南宋六陵时,见宋理宗尸身保存完好,便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以盗取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为饮器,是为骷髅碗。

杨琏真珈又在杭州飞来峰雕凿佛窟,同时也雕凿自己的供养像。

杨琏真珈倚仗权势,作恶多端,实乃“妖僧”!

明末启祯年间,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张岱与友人田汝成出游,于杭州飞来峰发现杨琏真珈雕像,“沿溪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不一而足”,便与田汝成一起,将杨琏真珈雕像愤而捣毁,“斩首杨髡”。)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祭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