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她叫息妫,息国的息,妫氏的妫,陈宣公妫氏之女。在春秋诸国里若不是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女儿,也许妫氏的存在并不被人所知晓。
一如其他女人,平庸而毁了自己一般,但她在历史的舞台上,书本上,仅仅只有几笔息妫母亲这样的说法罢了,不过也万幸的是她的女儿她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那么一丝的存在感。
两个女儿待到及笄便迫不及待,敲锣打鼓把她们嫁了,送去蔡国的叫蔡妫,送去息国的叫息妫。“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丹摇衍镜中酣。”唐朝诗人张说所描述的美人如桃花,便指的是息妫吧。
传说息妫出生的时候正好全国所有的桃花都开了,那样的话,在人们心中息妫有如桃花仙子一般。
那年息妫出嫁,她面若桃红,一身红嫁衣款款而来,她说她要去看望嫁入蔡国的姐姐,自是应当,毕竟两国为近邻,而又成了连襟。
那一年正是公元前684年,那一年是楚文王六年,在春秋诸国的粉墨登场中,她的出场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一贯强盛的楚似也匍匐在她脚下,她就这样一言不发,任由三个国君为她疯狂混战。
那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小姨息妫,不知用何种语言来形容她的美,只怕他能形容的,像《左传》那样“止而见之,弗宾。”这样轻佻。
蔡哀侯献舞以为姐姐已经是非常美的女子,为此嫁与自己便有洋洋得意之色,却在第一眼见到息妫时才方惊为天人,甚至一度懊悔为什么自己娶的不是妹妹而是姐姐。
彼时的他早已将刚嫁给他的蔡妫给抛之脑后,也不再对她温柔体贴,国君的宠爱说变就变,女子的生活终究是依靠着男人的。
蔡妫或许曾幻想过能过与蔡哀侯过上一段甜蜜的好日子,让她生下一男半女也好过一些,至少在蔡哀侯彻底厌弃她之前。
可谁能料到妹妹的出现破坏了她平静而本有的生活,蔡哀侯自那以后便对息妫念念不忘,甚至欺骗息妫留在蔡国。
在此期间他不停的引诱着息妫,想尽一切办法,而蔡妫作为姐姐并没有阻止,丈夫窥觑别人的妻子自己的妹妹,连一分姿态也不曾做。
不,也许有过,也许她嫉妒过,埋怨过,也恨过,可这并不是她能控制的,蔡国本就比息国强大,若两女共侍一夫也不是没有可能,她还有何话可说?呵,这该死的封建制度。
未有断肠之始,便遇桃美开心房,若有情就不会令人伤感,更不会如此不堪却打着爱的名义,就如故事里的男配和炮灰一般,为女主和男主的感情添砖加瓦,却又将身边的爱人弃之如敝履。
默然无语,从未曾执手过,又谈何以爱,桃之所向,淡浓匀抹妆满面,一瞬间捕获人心的爱与美,那情那景,惊心动魄的艳丽让人如此沉醉。
息妫这样柔弱的女子是有怎样的辛苦和强撑才保全了自己,她不敢有一丝松懈,她也不敢。
夜晚时分,正是众人酣睡的时候,她只能浅眠,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能够将她惊醒,她怕蔡哀侯不顾礼义廉耻闯进来,那她又有什么办法,只好小心谨慎。终于她回到息侯身边,放声大哭。
结束这段屈辱的日子,回到息侯身边她才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吧,可息侯的怯懦让他不敢与蔡国正面冲突,怯懦是一回事而国力弱小怕也是一部分原因吧,息侯并不是一个善用计谋的国君,曾有人言虽在强大的武力面前所有的计谋都没有任何用处。
但计谋用的恰当便能使强大的武力为你所用,也能助君一臂之力。然而息侯的脑袋或许真的不够用吧,他的仇只能让邻国楚来相帮,如此假手于人,让息妫的心冷了吧。
尽管息侯对她是真心的,把她当做天上的星辰,可这并不是息妫想要的。
一如楚文王,息妫爱上的便是他了吧,又爱又恨。
彼时图谋北上是楚文王听到息侯想借他之手,报戏妻之辱,便一口答应下来,挥兵伐蔡,将蔡哀侯献舞俘虏回国。
楚文王是一个有野心的男人,在那个逐鹿的时代里,看似是一起所谓的红颜惹下的事端,但事实呢?偏于中原之外的楚国,以强盛的姿态挤入孔子的《春秋》中。
因为蔡是姬姓国,是周武王姬发之弟叔度的血脉,就因如此,一个蛮荒偏地的楚文王俘虏了周国正统之地的蔡国君,谁还敢小视楚国?
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盟友”姿态领兵来到息国,设宴招待时文王指明要息妫作陪,这是与礼不合的,但息侯没有拒绝,息妫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面色平静,指挥着宫女为她换一身衣衫,打扮好便走了出来。
她执壶献酒,不卑不亢,不言不笑,她心中也一定是知道了什么吧,那懦弱的丈夫让她出来陪酒,还能够有什么。
待到她退场后发生的事,大概是她从未想过的吧,她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不了在自己手上,但因此而背上了亡国的罪名,让她无法接受。历史记载:楚文王席间色变,当场将息侯拿下,一夕之间灭掉息国,就地纳息妫为夫人。
伐蔡灭息,干脆利落,从此东可取淮夷之地,北可逼郑许洛邑。
如此富有戏剧性的方式,让息妫背负着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罪名,众人皆以为楚文王是一眼定情为美人,更让唐朝诗人王维描写了这样一个错觉“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不仅震惊了中原列国,更让后世叹为观止,但仔细一想,有没有息妫都是一样的结局,而她的存在只不过是楚文王找的一个借口,历史上有多少貌美女子被冠上了红颜祸水的称呼来掩盖他们的野心与暴行。
楚国一直雄心勃勃,扬言“我有敝甲,欲与观中国之政”。楚文王他花了二十二年便做到了,正式逐鹿中原。
息妫入宫三年,她一言不发,可这并不妨碍吸引楚文王,也许在这三年的相处中,他是真心爱慕着息妫吧,唤息妫为“桃花夫人”。
我想息妫并不是真正的一言不发,而是少言少语,犹记得古代女子一言一行皆礼仪,何况是宫中,怕是更是如此。不过,但凡聪明的女子都会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宫里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息妫为楚文王生下了两子,楚子堵敖与熊恽。公元前676年,楚文王去世,她以未亡人的身份抚养着两个儿子,期间还一直抵 制文王弟弟子元的诱惑。
这便是真的爱上他了吧,和楚文王生活了那么久,楚文王对她的好她不会看不见,那么爱上也是情有可原,但息妫也是恨文王的,因为是他让自己背上了骂名。“吾一夫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楚国内乱,二子相杀,王叔子元控制宫廷。他撩拨着息妫,在她宫室旁修建房舍,摇铃,跳舞,甚至公然住进王宫。
息妫默默的承受着,哭泣着,抵 制着,让楚国贵族们对子元不满,“子元内乱”后,再后来熊恽登上王位,成为楚成王,息妫的人生似乎也算是达到顶峰了吧,她的忠贞为楚文王,而不是当初懦弱的息侯。
就好像我们在结婚过日子之前,在青春的岁月里恋上的那个人,早也哀悼在岁月中,更或者说是息侯不配得到她的忠贞。在当时那个年代,强者,往往更容易让女人爱上。
该怎样评价这样的女子?
我在梦中曾看到一幕桃花满天的画面,我也曾幻想过息妫的绝色容貌,后来又想,如此美人如桃花,那一场戏剧性的倾尽天下般的故事,终究掺杂了太多政治因素在里。
息妫这个聪明的女人在其中保全了自己,更应该说是获得了美满的人生吧,她的容貌是手中的利器,她的柔弱与心计,让她安安稳稳的活下来。
为楚文王守贞操,也是真心的吧,如若不爱,又为何如此选择。但这个选择,在两千年后却成为了天下的讽刺,“千古艰难为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骂名中,她穿过了岁月长河,这是她的选择,谁都没有资格去责怪她,我知道她定是不会后悔的,如果还能再来一次。
桃花满正开,美人倾天下。
一壶酒,一丽容,惊艳了岁月,他站在对面伸出手,微笑着说:“美人如花,你为夫人,便唤你为桃花夫人,如何?”
她浅浅一笑,牵住伸过来的手,回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