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乾隆六巡江南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381字 发布时间:2023-08-29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先后六次巡游江南,每次巡游都极度铺张浪费,给沿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749年,乾隆皇帝先后下了两道御旨,大致意思是:“朕要准备下江南,江浙一带的老百姓肯定欢迎我,盛情难却呀,先来个预热吧!”


1751年,乾隆皇帝果真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江南度假。


据说这一年,乾隆皇帝效仿了爷爷康熙下江南的旧例。


从北京出发,最后从绍兴回銮,全程5800多里,历时112天。


这个跨度,这个时间,令人惊叹,一年112天在外面,普通人真的很难做到,至少这个路费和住宿费,相当不便宜!


不过乾隆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路费和住宿费自然不用担心,必然有人为他张罗!


回京六年后,乾隆皇帝又有点坐不住了。


1757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二年!


这一年的正月,乾隆皇帝带着自己的母亲,开始了第二次南下江南。


这一次,乾隆皇帝也去了很多地方,江宁府、无锡、嘉兴、曲阜等。


直到5月,他才带着母亲回到北京圆明园,历时一共持续了100多天。


1762年,乾隆皇帝脚板抹油,又想开溜了!


这一回南巡江南,不同于之前的两次。


乾隆皇帝不仅欣赏了风景,还亲自勘察了海宁,从“海塘是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他大力督促海塘工程建设。


说实话,这确实做了一点实在事!


若是没有乾隆皇帝的监督,很难想象这个工程的进度会拖到哪一天?


1765年,也就是乾隆30年,这一年的正月十六,乾隆皇帝又带着老娘从北京出发了!


跟上一次一样,这次南下,乾隆皇帝不仅游览了苏州府、江宁府各地的美景,同时也做了一件大事!


即是:黄、淮、运三河交界处的清口,勘察洪泽湖的高堰大坝,并且督促水利工程进度。


皇帝一下来,下面的文武百官,自然不敢造次,至少会比以前收敛一点。


1780年,乾隆皇帝已经70岁高龄,热爱巡游的初心依旧不变,继续南下。


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这次南下,乾隆皇帝深感不安,因为千里劳顿,体力已经不堪重负。


到达阅江楼的时候,曾对下面的人说:“唉!这可能是朕最后一次,来江宁府登阅江楼了。”


1784年,谁也没有想到,74岁的乾隆皇帝还是耐不住“寂寞”,再次南下度假。


至此,乾隆皇帝在位60年,一共巡游江南六次,与自己的康熙旗鼓相当!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第一:乾隆皇帝下江南,是为了视察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为了民生。


第二:江南地区乃是人杰之地,乾隆皇帝是为了笼络人心,让天下人杰,人心所向。


第三:到江南这些地区,检查吏治。


第四:宣扬当今的盛世,炫耀自己的功绩。


每次南巡之前,他都派官员考查路线,修桥铺路。


这些官员趁机敲诈勒索百姓,稍有不从,就会遭到拆房子平祖坟,人们气得敢怒不敢言。


等到出巡的时候,皇帝的豪华排场太惊人了!


随行有2000多名大臣和护卫,水路上有1000多艘大船,陆路上有6000匹骏马,还要征调10000多名纤夫。


从北京到杭州的路上,建了30座行宫,没有建行宫的地方,都搭上了黄布城和蒙古包。


为了讨好皇帝,许多地方官员和富商费尽了心思。


有些官员用数匹颜色不一的绫罗绸缎,装饰成一个像几个房子一样大的寿桃,十几里外都能看到。


乾隆皇帝的御舟一到,桃子就突然裂开,里面出现一个巨大的剧场。


数百名演员演唱了一出大戏,惹得乾隆皇帝连连鼓掌叫好。


还有一次,乾隆在扬州大虹园停留的时候,就说:“这里风景不错,就是少了一座喇嘛塔。”


当地官员听了,立即安排施工,一夜之间就建了一座喇嘛白塔。


乾隆皇帝六次巡游江南,耗费了很多的银两,导致国库空虚,百姓怨气冲天。


到了乾隆末年,大清王朝逐渐走向了从繁荣到衰落的下坡路。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