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天边响起轰隆隆的雷声,公孙洵与楚云皆不禁望向远处。
天的尽头,黑云压城。楚云蹙了蹙眉,显然,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可同坐的公孙洵却神色平静,丝毫不为所动。
楚云欠了欠身子,向公孙洵问道:“阿洵兄弟,你方才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到底是什么?”
公孙洵露出一个讳莫如深的笑,并未直接回答,他垂首把玩着手中的茶盏,语气中听不出一丝波澜,“明日朝堂之上,将军自会明白。”
楚云虽算不上聪明,可与公孙洵相识的这段时日以来,他至少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但凡公孙询不想说的话,无论再怎么问,他也定是闭口不言。
楚云看得出来公孙洵的耐性已用的差不多了,加之天色大暗,便起身拱手施了个平礼,客套的告了辞。
看着楚云的背影,公孙洵感慨的摇摇头。口中兀自低喃道:“楚天奇老将军当年名震四国,便是敌国之将亦对其心悦诚服。可如此英雄怎么就生了楚云这种没用的东西?楚天奇的一世英名注定要败在他这个无用的儿子手中。”
事实上,公孙洵之所以会提议让楚云主动请旨前往东境赈灾,倒也不是突发奇想。
自公孙洵从北齐来到南陈,一路上看到两国边境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后,他便已自心中暗暗升起一个想法,便是促进四国一统,唯有如此,世间才可能再无战乱。
而身为北齐亲王的公孙洵,自然希望北齐能够成为最后的霸主。然,北齐与南陈国力相当,想要硬碰硬,苦的终究还是百姓,既然如此,便要先削弱南陈国力。
公孙洵的第一步就是将黎崇推上户部尚书之位,一个贪得无厌之人却掌管着南陈的钱袋子,结果可想而知。尽管户部还有一个奇才卢望安,可官大一级压死人,卢望安再有本事,终究也阻止不了黎崇的胡作非为。
公孙洵的第二步是顺水推舟,鼓励高岐实行军队改制,西锋军改制后,必然会存在分裂问题,一旦蒋周和莫南迪各自为政,西锋军军力必然衰微。
公孙洵的第三步,本不在计划之内,但由于拓跋晔的到来,倒是给了他一次不错的机会。留下拓跋柔,表面看来是抓住了拓跋晔的软肋,可实际上对于南陈和西奴的关系来说,此事有百害而无一利。南陈如今最大的盟友就是西奴,而北齐最为忌惮的也是两国联手,可就因为一次联姻,这两个国家的结盟就此有了无可弥补的裂痕。只需一个时机,南陈这位往日的盟友便会对其拔刀相向,毫不迟疑。
让楚云主动请旨前往东境是公孙洵的第四步。四国之中,舛啓虽国力最弱,但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也必然有其特别之处。而舛啓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药。
舛啓国家不大,却几乎达到了全民皆医的地步。位于四国最东的舛啓,盛产药材,百姓们主要以贩卖药草为生。因而在舛啓,上到耄耋老人下至三岁稚童,人人都对药理颇有研究。其他各国每年也均会与舛啓有药草生意的往来。
舛啓虽善医药,可毕竟国力不强,故而对每个国家都展现出一副十足的讨好模样。
为了夹缝求生,舛啓不得不做随风而动的“墙头草”,这也是当初陈齐之战时公孙洵主张以武力压制舛啓的主要原因。
可即便如此,为了能在两大强国中间活下去,舛啓仍免不了要审时度势,一旦起了战事,舛啓必然是强者的助力。
那么,对北齐来说,楚云前往东境,几乎可以算是未来在东面的制胜关键。
一来舛啓国弱,一旦北齐决心发兵攻打南陈,借道舛啓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二来,若将来北齐当真借道舛啓,那么东境的将领将会是南陈的第一道屏障。可若这里是简威这样的人物守着,战局定是复杂多变,一时难分胜负。可若守将乃是楚云这样的纸上谈兵之辈,战局势必高低立现,到那时,即便舛啓不是北齐的助力也会成为北齐的助力。
公孙洵这番盘算可谓是精明至极,不过此时已经回到将军府的楚云却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个中缘由的。
楚云离开嵬府后,路才行到一半,天空就下起瓢泼大雨,回到将军府时,自内而外,已全都湿了个透。
楚云换下衣物,泡在装满热水的木桶中,心中不由得又想起公孙洵的话。
平心而言,过惯了京都生活的楚云当然不愿前往东境驻守边关。可多年来的折辱和打压,让这位将门之后早已不堪其扰。楚云想改变,他想要证明自己和父亲一样,上马可战,更有为国效力的忠心和实力。
思及此,楚云只觉得热血沸腾,他草草擦了擦身子,穿上下人已准备好的衣袍,转身便出了房间,向廉巳的院中走去。
当廉巳听清楚云的来意后,他忍不住一拍大腿,神情激昂地站起身来,“若廉叔有生之年能见到少主披甲上阵,镇守边关,死也值得。”
廉巳忽然单膝跪地,拱手道:“将军在上,奇袭营廉巳虽垂垂老矣,仍愿随跟随将军,护我南陈安宁。”
看着廉巳颤抖的手,楚云似乎也受到了感染,他站直身子,将廉巳扶起,目光灼灼地说道:“廉叔,楚云定会做出一番成就,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廉巳看得出楚云脸上的激动与内疚,他轻轻拍了拍楚云肩膀,缓缓开口道:“楚家军落得如今境遇也不能全怪在将军身上。当初主上名震诸国,加之南陈建国不久,可用之人不多,因而陛下为保边境平安才让主上驻守西北之境,后来南陈越发强大,坐稳帝位的陛下又如何能看着主上一人手握足以颠覆整个南陈的大军。于是北境的防护便交给了后来的简家军。可即便如此,陛下仍是不放心,最终将主上调离西境,前往舛啓边界驻守。若不是当初陛下这样的决定,主上也就不会遇到雲和郡主,生下二公子。许是天意弄人,若没有这一场变动,将军今日的局面怕还难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