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林阳心中有事,早早地就醒来了。
太阳能板的东西到齐后,林阳参照视频和说明书早就组装起来了,就等着周末太阳出来试验下。
可是,这才早上4点多,还没有太阳,林阳稍微摆弄了下,把东西都放在客厅的正中间。
看着新买来的器材,林阳突然挠了挠头,感觉自己有点傻。
为什么自己不提前打开通透模式,太阳就可以进来了呀,白天不在的时候电池就可以充电了,怎么这么傻。想到这里,林阳有点懊悔,白白浪费了几天时间。
不过现在还没出太阳,也只能等待了。现在去外面也有点冷,还是安心在小屋待着刷会手机吧。
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早上的太阳出来了,林阳将太阳能电池板放好角度,连接好太阳能控制器,后面接好蓄电池。
等了一会,太阳能控制器有反应了,可以显示功率,林阳盯着看了眼,略显失望,也就才不到100W。当然产品最大功率才300W,现在还是初春,阳光也不行,只是感觉和小屋的材料差距太大了。
林阳把另一块电池板也接上了,两块加起来180多w,这么两大块发这么点电。林阳把六边形材料拿了出来,接上测功率的仪器,稳定发挥1000w上下。
两个巴掌大的六边形材料1000w,两块加起来3平米的太阳能板才200w,这差距太大了吧。
林阳不甘心,想用电磁炉来试下的,一想也没意思,因为最终是基于蓄电池的输出功率算的,取决于蓄电池已有电量的多少。
林阳倒腾了半天,等太阳光强一点了,观察了下,一共还不到300w,连一块电池板的最大功率都达不到。
哎,林阳无奈去问客服,虽然心里已经有答案了,还有一丢丢的不甘心。客服估计见惯了,一套标准话术,“您好,亲,太阳能电池板受光照影响大,特别是阴天、下雨、早晨、傍晚……都会影响发电量,300w是单块电池板的最大功率……”
林阳还能说什么,这些在网上已经见了好多了。
这次实验的结果就是证明小屋的神秘科技真的很牛。
林阳看了看两块占空间不小的电池板,这东西这么大,发电这么少,比不上小小的一块材料,放着也没啥用,白花了自己1000多大洋,林阳感觉肉疼。这时,林阳有了一个想法,会不会经过那个机械装置加工之后就增加了功率,没准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就可以。
面前摆着一面电池板,林阳有点犹豫,确定要加工吗,也是几百块钱买的东西,放着也能充个蓄电池。不过,最后在犹豫和权衡中,林阳忍痛把电池板加工了。
加工过程很顺利,做出来的六边形除了材质不一样,形状和小屋的一样,毕竟一个模子出来的。
林阳把加工出来的六边形放到连接装置中,然而并没有什么作用,重新放进小屋的六边形,就正常显示。估计是机械装置把太阳能板给加工坏了吧,再有种可能就是发电量太小了,不足以显示。
林阳也没那水准重新调整电池板的结构,也就只能不了了之了,至于另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林阳可不想糟蹋了。不行就拿回出租屋,偶尔发个电用用,没准能省点电费。
之后的日子,林阳逐渐又失去了研究下去的动力,林阳不可能发明出小屋牛逼的材料,也没法把现有的材料改造出更高效的产物,自然而然的就只能让这东西蒙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