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太平天国的覆灭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005字 发布时间:2023-09-02

1856年,韦昌辉等人被杀后,洪秀全召石达开回天京辅政。


第二年,洪秀全对石达开产生了猜忌。


为了防患于未然,他封了自己两个兄长为王,以抑制石达开。


眼看自己处处受到打压,石达开非常不满。


他一怒之下,带领十几万太平军的精锐部队擅自离开天京,前往四川。


从那以后,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势力就更加分散了。


这种混乱对太平天国的命运影响很大,内部不团结,给予政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只好亲自掌权,提拔重用有才能的年轻将领,重新建立领导核心。


他任命后起之秀的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志俊、蒙得恩,分别为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


洪秀全自己则兼任军师,暂时填补了杨秀清、韦昌辉死后,以及石达开带兵离开后的首领空缺。


后来,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果然有所作为,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支柱,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


当时在离天京不远的上海,是英国、美国等殖民主义者与清朝统治者,狼狈为奸、互相勾结、贩卖鸦片的主要港口。


中外反动势力聚集在这里,这对太平天国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后来,李秀成率兵攻占苏州后,便向上海大举进军。


外国侵略者鉴于太平天国反对鸦片贸易、毒害中国人民,直接影响他们的利益,于是就与清政府勾结。


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曾扬言说:“皇家海军当局应采取适当措施,保卫上海,抵抗任何势力的攻击。”


因此在美国公使的指使下,一位名叫华尔的美国人组织了一支“洋枪队”,与清政府军队勾结,大力镇压太平军。


1862年7月,太平军士气勇敢,一直攻打上海附近。


李秀成与英国、美国和法国公使会面,解释太平军大规模进入上海的目的。


并且向他们宣布说:“太平军保护上海的外国居民免受侵害。”


然而,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公使却非常傲慢,对这件事情不屑一顾。


美国人华尔率领“洋枪队”猛烈攻击太平军占领的松江、青浦,枪声大作,硝烟弥漫。


不久之后,太平军援军及时抵达青浦,击退了“洋枪队”和清军。


太平军奋力杀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他们杀死了600多名洋兵,缴获了2000多支洋枪,100多门火炮,100多支洋炮,数百艘大小战舰。


在这场战斗中,华尔受了重伤,“洋枪队”惨败,失去了昔日的威风。


太平军收复松江后,又乘胜大举进军上海。


此时,李秀成对外国侵略者仍抱有一些幻想,希望他们能保持“中立”,并再次向他们重申了太平军保护外国居民的政策。


但是,外国侵略者根本不买太平军的账,公开宣布“上海城和外国租界由英法联军占领”,并炮轰太平军营地,造成太平军伤亡惨重。


眼看这帮外国侵略者太顽固,太平军只好再次发动进攻,直逼上海。


就在此时,外国侵略者与清朝统治者勾结起来,组织了“中外会防局”,拼凑了一支新的“洋枪队”。


这一次,这支军队由英国海军提督何伯、陆军提督迪佛立、法国海军提督卜罗德和美国人华尔,共同领导。


他们向太平军发动了最激烈的进攻,试图一举消灭太平军,以进一步控制清政府。


太平军将士顽强抵抗敌人的攻击,面对敌人的洋枪洋炮,他们奋勇杀敌,越战越勇。


何伯受了伤,卜罗德被击毙,眼看太平军胜利在望,但就在这时,天京突然告急,李秀成不得不回师增援天京。


曾国藩的湘军分水陆两路,包围了天京。


天京告急,洪秀全只好紧急调忠王李秀成解围。


李秀成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说:“湘军水陆并进,士气正盛,这个时候进攻,没有取胜的希望。”


“最好双方相持一两年,等到军心松懈,这场仗就好打了。”


可是洪秀全不这么认为,他派遣信使责怪道:“你为什么迟迟不解天京之围?”


“天王封你为忠王,你不救援就是不忠。”


李秀成只好带领军队,回援天京。


李秀成率领主力离开上海战场之后,其余部队继续与敌人作战。


1862年9月,英法侵略军进犯浙江慈溪,华尔率领他的“常胜军”前往增援。


在这场战役中,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华尔,终于被太平军击毙了,英法侵略军再次遭受重创。


这年秋天,太平军和湘军展开了为期46天的激战。


战斗前期阶段,湘军被难以招架,狼狈逃跑。


然而到了战斗后期,由于李鸿章、左宗棠的两支清军和英国的洋枪队,从外围配合进攻,太平军最终败退。


1864 年6 月,洪秀全病逝。


一个多月后,湘军发动了总攻。


他们用大炮轰开南京城墙,十几万人马冲了进来,与城里仅剩的一万多太平军,展开了最后的巷战。


这一天,李秀成赶紧带着一群人冲向豁口,把事先准备好的火药,倾盆倒下,然后点燃。


一时之间,烟雾弥漫,许多人被烧死。


然而,如同潮水般的清军不断涌向缺口,太平军逐渐招架不住。


天京被清军包围了五个多月,粮食已经耗尽,太平军士兵们饿得无法反击。


而且总共只有三四千人有战斗能力,根本不是5万清军的对手。


眼看大事不妙,李秀成只好奔向宫中。


李秀成在宫门前发现了幼主洪天贵福(洪秀全的儿子),让出自己的战马给幼主骑。


幼主骑着这匹好马,逃脱了清军的追赶。


没想到,李秀成骑了一匹不给力的马,在与清军的交战一天后,就被俘虏了。


李秀成英勇就义,后来洪福天贵被捉获,挨了1000多刀凌迟处死。


天京失守后,太平军余部继续与清军作战。


1868年,持续了18年的太平军起义,最终被彻底镇压下去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