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宣统帝退位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343字 发布时间:2023-09-07

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一生三次登基,而三次在位期间,从未拥有过自己的实际权力。


即使三次登基,可是每次都匆匆下台,“傀儡”两个字已经成为他一生的代名词。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光绪末年,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就已经非常不好了。


1908年,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太后只好下令将三岁的溥仪抚养在宫中。


据说消息传到醇王府的时候,溥仪的祖母听到这个消息晕了过去。


溥仪不愿意跟家人分开,又哭又闹,硬是不肯去。


最后,还是溥仪的奶娘王焦氏,抱着溥仪一起进入皇宫。


慈禧临终前的懿旨,并没有给溥仪的家人带来惊喜,反而让这位小皇帝哭闹不止。


溥仪的祖母刘佳氏醒来后,不管不顾地破口大骂:“先是杀了人家的儿子,现在又来抢了别人的孙子!”


“当个虚名皇帝,还不是终身监禁!”


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彻底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于是,慈禧就下令让溥仪继承皇位。


首先把溥仪过继给了同治皇帝,同时兼承了光绪帝之祧。


第二天,慈禧就去世了。


对于一个3岁的小孩来说,可能话还没说全,可是对于溥仪来说,他已经到了风口浪尖。


12月2日,登基仪式上出现了一幕,溥仪感到浑身不自在,没过多久就不耐烦了。


溥仪当场嚎啕大哭,又哭又闹。


他的父亲载沣没办法,只好不断安慰:“乖,听话,别哭了,马上就完了!”


大家都知道这是哄孩子,但是文武百官却不这么认为。


于是朝会结束之后,他们开始窃窃私语;


“怎么能说“快完了”呢?”


最气人的是当朝皇帝溥仪在登基大典上,竟然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要跟娘!”


群臣听了当朝皇帝的哭闹,心里嘀咕:“难道大清就要灭亡了吗?”


溥仪第一次做皇帝的时候还太小,未满三岁,只知道哭闹。


在此之前,我看到了濒死的慈禧太后,嚎啕大哭了起来。


举行登基仪式,当场也是放声大哭,一个劲儿哭闹。


3岁的小娃娃,遇到任何事情,反正就是哭。


溥仪的登基大业,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敲响了清朝封建统治的丧钟。


特别是武昌起义后,以镇压革命党人起家的袁世凯,掌握了清朝权力的重心。


袁世凯为了顺应南方革命党人“结束帝制,实行共和”的要求。


同时也为了进一步窃取统治权力,最终实现取代清朝的目的。


一方面,袁世凯不反对革命党人与自己“议和”。


另一方面,他又以手中的军队作为“王牌”,威胁革命党人。


除此之外,帝国主义在“中立”的幌子下,也在抓紧物色新的奴才,他们极力支持袁世凯。

英国公使朱尔典和袁世凯进行了一番密谋,由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出南北停战议和的建议。


他们以停战、清帝退位、袁世凯为总统,三项为议和条件。


一开始,孙中山反对南北议和。


并于1912年1月11日,宣布自己为北伐军总指挥,制定了六路北伐计划。


然而当时,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军舰驶入长江,蠢蠢欲动,造成“武装干涉”的局势,这让革命党的许多领导人非常害怕。


临时政府刚刚成立,革命仍在进行,经济也十分困难。


再加上帝国主义又在财政上施加了压力,封锁了南方革命军占领的各个港口,不允许临时政府使用。


立宪派、旧官僚混入临时政府,与帝国主义暗中勾结,以害怕引起外国干涉为借口,反对孙中山出兵抗击袁世凯。

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孙中山,不得不向袁世凯做出让步。


1912年1月5日,孙中山明确表示:“如果清帝退位,宣布共和,临时政府绝不食言,他立即正式宣布解职,首推袁氏为总统。”


考虑到双方军事力量的差距,黎元洪也回复说:“只要袁世凯停止进攻,推翻清朝统治,我们就会选他为中华民国的总统。”


袁世凯得到南方的确切保证后,便全力进行“逼宫”。


1月16日,袁世凯首先与内阁大臣联合辞职。


接着,他又指使段祺瑞等50名北洋将领。


于1月20日,致电内阁、军事府、陆军部,强烈要求清廷“立定共和政体”,并且警告清朝皇室“杀首之祸,近在眼前”。


与此同时,四川革命党人彭家珍,趁着反对共和主义的骨干成员良弼回家的时候,在门前投掷炸弹。


彭家珍当场牺牲,良弼受重伤后两天死亡。


于是,那些爱财昔命的王公贵族纷纷逃离了北京,不敢有任何抗议。


隆裕太后每天接见袁世凯等北洋将领。


湖北的电报、广东、江苏、江西、河南的消息纷纷传到紫禁城。


有一天,隆裕太后坐在宫殿里,袁世凯跪在太后面前,低头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隆裕太后终于说话:“袁世凯,大清待你不薄,你现在真的忍心灭了大清吗?还有点余地吗?”


袁世凯恭敬地说:“回禀太后,南方革命军的态度十分强硬,几次谈判陷入了僵局。”


“孙文(孙中山)、黄兴等人扬言,如果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会立即攻打紫禁城。”


“到时候,大清皇室将面临灭顶之灾。”


隆裕太后:“袁世凯,事已至此,我们同意退位。”


“但你必须保护我们皇室的安全,还要答应皇室一些条件,每月按时支付生活费。”


袁世凯回答说:“太后放心,我袁世凯将誓死力争。”


“孙文等人重要的要求,就是清帝退位,其他条件都好商量。”


隆裕太后叹了口气,哭哭啼啼了好一阵子,然后让大臣起草诏书,即是《清帝退位诏书》。


《清帝退位诏书》中写着这样一句话: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清王朝知道气数已尽,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清帝退位乃是人心所向。”


袁世凯得到隆裕太后的同意后,就退了出去。


据说,袁世凯后来因内心感到愧疚,就再也没来拜见过隆裕太后。


面对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隆裕太后果断地放弃了皇位。


一方面,她是为了保全皇室的身家性命,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顺应历史的趋势。


1月30日,御隆太后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决定让袁世凯宣布共和的诏书。


2月3日,清廷授权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商议退位条件。


2月9日,南京临时政府向袁世凯送交了三份文书,里面是关于清朝皇帝、皇室、满蒙回藏的优待条件。


保留宣统皇帝的称号、皇室私产等,每年由中华民国拨给皇室400万两银子。


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诏书,结束了统治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