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新文化运动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090字 发布时间:2023-09-10

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虽然已经结束,但社会上的封建思想并没有被消除。


随着袁世凯、张勋复辟的逆流和北洋军阀的混战,封建社会的旧思想和习惯再次蔓延。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大力推行“复古”、“尊孔”主义与孔子“三从四德”的思想,意图麻醉人民,防止人民反抗。


北洋军阀将“孔教”定为国教,在许多地方建立了“孔教会”、“尊孔会”。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积极宣扬先进的思想文化。


他们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落后,也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并且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倡导新学,与封建复古思想展开激烈斗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呼吁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救国救民的真理。


它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也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一场激烈斗争。


总的来说,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主导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以借口对德宣战。


占领了青岛和胶济铁路的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了德国在山东占有的各种权益。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诞生。


过了一年,创始人陈独秀将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它就像黑暗中的火炬,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向守旧思想发起了进攻。


1917年初,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准备聘用一些真正有才华、有学问的革新人物。


有人向他推荐:“《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是一位难得的奇才,现在他正好在北京,你可以去见见他。”


那天晚上,蔡元培挑灯翻看了十几本《新青年》,被陈独秀的先进思想折服。


他立即决定聘请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因此迁往北京。


北京新文化界人士李大钊、胡适等人,纷纷来到北京大学任教,成为《新青年》的撰稿人,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为了倡导民主和科学,《新青年》专注于攻击孔子学说。


紧接着,“打倒孔家店”,“欢迎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等口号,迅速传遍全国。


1917年11月,在10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又增加了一面新旗帜,有了新的内容。


中国先进分子,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召唤五四运动的到来,为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918年11月,欧洲战争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国一方参加会议。


提出取消列强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日本在战争期间从德国夺取的山东权利。


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巴黎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而且明确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特权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然准备在“和约”上签字,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