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经过会理、德昌来到大渡河。
5月23日,杨德志率领红军先遣团,冒雨急行军160里,夜袭安顺,占领了渡口。
但渡口只有三艘小船,若是大队红军靠着渡船过江,那就太慢了。
国民党军队马不停蹄地追来,蒋介石笑着说:“我要把朱德、毛泽东变成第二石达开!”
拿着昏暗的油灯,刘伯承在军事地图上努力寻找,最终在上游300多里处发现了泸定桥的标记。
于是,他命令红军第四团,三天之内赶到泸定桥。
红军行走在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上,左边是陡峭的石璧,右边是奔腾咆哮的河流,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河中。
第二天,前线指挥部又发来急电,说:“必须提前一天到达目的地。”
这意味着一天一夜,就要行军240里山路。
可是军令如山!无畏的红军士兵,只能一刻不停地赶路。
当天晚上,对岸那边出现了火光,原来敌人也在增援泸定桥。
如果敌人被发现了,夺桥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团政委杨成武果断下令:“冒充川军,把对岸的敌人糊弄过去。”
后半夜下着大雨,敌人熄灭了火把,就地宿营。
红四团战士健步如飞,凌晨六点提前抵达泸定桥。
然而,泸定桥只剩下光滑的铁索,架在铁索上的木板被对岸的敌人拿走了。
这下子该怎么办?
团长将主攻的任务交给了二连,连长廖大珠担任突击队长,率为22 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
下午4点左右,总攻开始,冲锋号响彻整个山谷。
红军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大大小小的火炮齐发,一下子把敌人打懵了。
勇士们肩上扛着冲锋枪,背上挂着马刀,腰上缠着十二颗手榴弹。
在廖大珠的带领下,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爬上铁索,冲向对岸。
勇士们离桥头越来越近,守桥的敌人慌了,便在桥头点燃了大火,试图用火势挡住红军的脚步。
“同志们,这是胜利的关键,一定要冲上去!”杨伟武高呼。
勇士们跃下铁索桥,脱下着火的军装和帽子,赤膀光背地杀了过去。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守桥的两个团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其余的四散逃跑。
三天后,红军主力部队来到了桥边,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牵马过桥。
就这样,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成为了泡影。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经过两年的时间,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
这次转移当中,红军走过了福建、江西等11个省区,长途行驶25000里,打了300场大小战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它向人们表明,代表人民利益的红军,是无法被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