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很快过去了,林阳很希望早点回北京见到苗雪竹,不过,苗雪竹多请了两天假,所以林阳也只能多等几天才能缓解相思之苦了。
由于高铁票很难买到,林阳提前一天回到了北京,也正好在小屋缓解一下假期综合征。
从山东回到北京后,林阳一个人在小屋待得十分无聊,跟苗雪竹视频聊了一会。结果苗雪竹跟朋友约了中午吃饭,要收拾收拾出门,也就没空搭理林阳了。
林阳突然觉着一个人的生活好无趣呀,为了缓解百无聊赖的状态,林阳围着小屋转了一遭,最终选择了实验室。
要不就用太阳能板烧壶水,林阳想看看用自己加工的功率只有9w多的太阳能板能不能把水烧开,需要多久烧开。
总算找到了点事情做,林阳马上就动身去准备。把电磁炉、烧水壶等拿到了实验室,林阳决定从之前加工的大小不一的太阳能板里随便选一块。不过既然随机选,那加热前也得测下功率。
林阳顺手拿了一块边长20CM的方形太阳能板,接到功率分析仪上,结果显示40.3w,这不对劲呀,之前测得这么小的只有9w,怎么变成了40w。按这个算,1.5平的岂不是能达到1500w。
林阳直接拿了那块完整的太阳能电池板测了一下,别说1500w了,连300w都不到,这是怎么回事。
接着林阳把所有的太阳能板都测了一遍,发现之前测过的和这次测的基本是一致的。唯一的差别就是自己后来加工的都远超出理论值。
“究竟怎么回事呢,难不成自己有金手指?”林阳自言自语道,当然金手指是不可能了。
林阳回忆着这期间发生过什么,最后分析出了两点。一个是那两个不到9w的太阳能板,是表弟加工的,自己没有动手,只是看了下。第二个是这些高功率的太阳能板是在小屋里加工的。
第一点基本上可以排除表弟有什么操作不当,毕竟这机床的模板还是表弟加上的,也能排除这里面自己人为的因素,因为这个过程就是纯机械加工,只有物理变化。那排除了不可能的因素,剩下的即使不合理也可能是最后答案了。
小屋的时间流速和外面不同,也许是在一个特殊的空间,林阳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书房的那本关于空间原理的书。林阳急忙赶过去,重新翻了翻,依旧是那些枯燥的文字,林阳也发现不了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知的手段,林阳快速的重新加工了一块20CM见方的太阳能板,重新测了下发现就是40多w。现在都快中午了,也不合适直接抱着这堆器材回出租屋,只能陷入漫长的等待了。
回到客厅,手机上有几条苗雪竹发的几条消息,林阳回复了一下。然后满脑子就是思考着这种可能性,以及出去后各种实践的可能性预测。
林阳内心很激动,如果真的在小屋加工就可以实现太阳能转化效率的极大提高,那这里面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从9w到40w,整整提高了4倍多,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