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岑彭伐蜀
书名:光武大帝 作者:梦回汉邦 本章字数:4649字 发布时间:2023-10-16

王莽败亡后,当时天下众多称帝者当中,公孙述的条件是最好的,也最容易统一天下。

他称帝时间早,甚至比刘秀还要早几个月。

他地理条件也好,蜀地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既有高山之险,又有大河之固。

蜀地远离中原,人民安居乐业,没有遭受莽末战乱之苦。

而且蜀地四边无强敌,当时的天下,公孙述就像是割据四川的刘备,但却没有曹操、孙权那样强大的军事集团,只有以刘秀、刘永、张步、董宪、彭宠、秦丰、隗嚣等为代表十八路诸侯在天下混战。

可惜公孙述没有把握住机会,最后痛失好局。

除了军事斗争,在思想战线上,刘秀与公孙述的争锋也没有停歇。

和刘秀一样,公孙述也痴迷谶纬。当时天下流传“孔子作《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的谶语。意思是说孔子“前知千岁,后知万世”,当时就推算出汉有十二帝。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平帝正好十二代,汉朝气数已尽,不能再受命为帝。

除此之外,公孙述又翻遍谶书,如大海捞针般找到了几句对自己有利的谶语:“‘废昌帝,立公孙’,‘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代汉者,当涂高’”公孙述还说自己手上有奇纹,是自己龙兴的祥瑞。

公孙述最后便把这些东西打包,一股脑地送到中原,广泛散发,希望以此来蛊惑人心。

刘秀很忧虑,就写信给公孙述说:

“谶语所说的公孙,是汉宣帝。当时霍光废昌邑王刘贺,立汉宣帝。代汉的是当涂高,你难道是当涂高吗?你以掌纹为祥瑞,这是王莽用过的伎俩,王莽有什么好效法的呢?

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乱世之中人人都想做皇帝,我不怪你。随着岁月流逝,你我都将老去,但妻子儿女弱小,应早定大计,以保他们无忧。天子的大位是不可争的,天命也是不可抗的,望公孙皇帝三思!”

刘秀竞称公孙述为皇帝,给足了他面子,也是真心想劝其悬崖勒马,但公孙述却没有回信。

刘秀虽已称帝,但在劝降强敌的时候,比如隗嚣、窦融、马援、公孙述,从来不用天子的语气与他们说话,反而像兄弟之间在拉家常,让对手享受到最大的尊荣,也给他们投降留下足够多的台阶。

我觉得这也是刘秀的高明和魅力所在!就像两个人因为一件事吵架,有的人傲慢无礼,步步紧逼,让对方骑虎难下,最后大打出手。

而有的人“一句兄弟,一个笑脸”,便能化干戈为玉帛!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识时务之人,他反而会认为你胆小怕事,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公孙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刘秀与隗嚣在西方激战的时候,骑都尉荆邯向公孙述进谏道:

“兵,是帝王最重要的依仗,古今皆同。高帝(刘邦)依之而兴汉,项羽失之而败亡。

更始败亡后,隗嚣割据陇西,兵强马壮,威加山东。面临如此大好的机会,他却不乘机奋起,进军关中,以争天命,反而事汉尊刘,偃武事息干戈,以周文王自居。

这样以来,汉帝消除关陇之忧,得以专心平定山东(函谷关以东)。山东既平,四分天下有其三;随着马援、王遵、郑兴、杜林、牛邯相继归降,五分天下有其四;如隗嚣败亡,则九分天下有其八。

陛下偏居西南一隅,内要供养百官,外要补给三军,担子全压在百姓身上,如百姓不堪忍受,将有像王莽一样从内部崩溃的危险。

我认为应趁百姓还未绝望、汉帝无暇东顾的时机,召诱豪杰,尽发精兵,命田戎占据荆湘,传檄江东,岭南必望风而降;再令延岑北出汉中,平定三辅(关中),陇西必拱手自服。这样以来,蜀地可保,天下可定!”

荆邯话音刚落,博士吴柱立刻表示反对,他说道:

“以前武王伐纣,在孟津检阅军队,八百诸侯皆全力支持,武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仍然还师以待天命。今陛下没有友军相助,却去千里之外开疆拓土,怎么可能成功呢!”

荆邯又反驳道:

“现在的汉帝(刘秀),以前既无寸土,更无一兵。在更始朝廷之中,天子猜疑,权臣陷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可他仅带冯异、祭遵、王霸等数十门客,远行千里,来到河北,又被王朗追杀,如丧家之犬。后来他驱使一群乌合之众,上马奋力杀敌,下马招诱、震慑各怀心事的亡命之徒和地方豪强,仅用数月,便尽灭强敌,独霸河北。

陛下现有精兵数十万,战将数百名。况且汉帝正在西方与隗嚣激战,东方兵微将寡,在这千载难逢之机,我们不与汉帝争夺天下,却偏安一隅,空谈什么武王的说教,不过是恐惧畏战、在重蹈隗嚣的覆辙罢了!”

公孙述同意了荆邯的建议,便打算在蜀地进行战争总动员,并在山东招募豪杰与士卒,分别由延岑和田戎率领,兵分两路,进行北伐和东征。

公孙述的弟弟公孙况知道后大惊,连忙劝谏公孙述道:

“举国之力,倾国之兵,去千里之外讨伐强敌,拿数万将士的生命豪赌,成功不过锦上添花,失败则亡国灭种。况且延岑、田戎乃反复无常之人,将数万大军交于其手,谁敢保证他们不会自立!”

公孙述于是停止进兵。后来延岑、田戎又多次请战,公孙述最终还是疑惑不听。

建武九年,隗嚣在悲愤饥饿之中病逝,王元、周宗立隗纯为王。刘秀派冯异入陇,并斩杀蜀军大将赵匡和田弇。

公孙述非常震惊恐惧,知道刘秀大军将至,连忙派延岑、王元镇守汉中,阻挡汉军南下。

又派任满、田戎率军顺江而下,到达江关,击败汉军将领冯骏等人。后又乘胜攻拔夷道、夷陵,占据荆州、虎牙,并在长江江面上搭起浮桥、战楼,在江水下设置木桩、暗礁,在大山的险要之处建立营寨、壁垒,并派大军驻守,希望以此阻挡汉军西征。

作为回应,刘秀一边派来歙、冯异、马援、盖延等六将军征伐陇蜀,一边又急召岑彭,命其到荆州征讨任满、田戎,并乘机伐蜀。

由于蜀军占据有利地形,岑彭数次进攻不利,于是便退回津乡,建造大小战船数千艘,做长期备战准备。

建武十一年,隗氏已灭,卢芳新败,岑彭在荆州与任满、田戎对峙已达两年,却迟迟不见进展。

刘秀非常着急,就从对抗卢芳、匈奴的北方战场召回吴汉,令他率领臧宫、刘隆、刘歆三位将军,征调荆州六万步兵、五千骑兵,与岑彭在荆门会师,共同攻打蜀军。

吴汉与岑彭会师后,因汉军人数太多,粮食消耗巨大,吴汉不禁想起几年前征伐隗嚣时,就与现在的形势一模一样。因自己不愿听从刘秀之言,结果造成惨败。

吃一堑长一智,为了节省粮草,避免重蹈陇西惨败的覆辙,吴汉便要解散岑彭的水军。

吴汉虽然知错就改,主动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但此一时彼一时,要从荆州伐蜀,按当时的条件,只有长江一条路,又怎能遣散水军呢!最应该遣散的反而是自己的步兵!

于是岑彭强烈反对,并与吴汉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不过两位将军还算顾全大局,君子动口不动手,没有发生武装冲突。如果换成邓奉、苏茂、庞萌、彭宠等人,可能又会导致一场武装叛乱!

但吴汉毕竟是大司马,是岑彭的顶头上司,而且性格强势,岑彭见自己反对无效,水军将要被强制解散,就来了一个越级上访,直接写信向刘秀反映情况,要求天子为自己做主!

刘秀于是给吴汉、岑彭共同下达诏书说:“大司马吴汉习惯步战、马战,不习水战,伐蜀之事全凭征南大将军岑彭做主!”

于是岑彭便解散部分步兵,命吴汉驻军夷陵,作为自己的后备军。

三月,岑彭、臧宫率汉军数万,逆长江而上,正式开始伐蜀进程。

在中国的大一统王朝中,无论秦汉、隋唐,还是宋元,都是从关中、陇地,甚至云南伐蜀,没有人能通过长江三峡伐蜀成功!可见岑彭选择的这条道路难到何种程度!

那么岑彭能够成功吗?岑彭要想穿过本就如天险般的三峡,还要攻破蜀军精心设置的暗礁、木桩和浮桥。

岑彭于是在军中招募死士,传令全军,如有先登浮桥者记一等战功,如不幸遇难,国家赡养其父母,照顾其妻儿。汉军将士踊跃报名,偏将军鲁奇也应声前往。

当时东风狂急,鲁奇率领众死士,冒着箭雨,借着风势,逆长江而上,直冲浮桥。刚到浮桥附近,汉军船只便被蜀军在水下设置的暗钩勾住,进退不能。

众死士便点燃火炬,奋力投向浮桥。在东风的助力之下,浮桥燃起熊熊大火,瞬间崩塌。

岑彭于是率领全军顺风并进,所向披靡。蜀军大乱,烧死、溺死者十有七八。在混战中岑彭亲斩任满,田戎则狼狈逃回江州,据城自保。

岑彭奏请刘秀任命刘隆为南郡太守,自己则亲率臧宫、刘歆,长驱直入江州。

岑彭严令军中,不得掳掠,汉军所过之处,百姓争送牛酒相迎。岑彭再三推辞,婉拒不受。百姓大喜,争着打开城门归降。

刘秀于是下诏,拜岑彭为益州牧,攻下某郡,就兼任某郡的太守。如果离开,就自行任命郡守。一时之间,岑彭身兼太守无数,但也如走马灯一样变换不停。

江州就是现在的重庆市,自古以来便易守难攻。

蒙古大军曾强攻三十六年而纹丝不动,还使其大汗蒙哥惨死城下。日军对其狂轰滥炸七年也没踏入城中半步,并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对岑彭来说,现在有三条道路可以选择:

一是强攻江州,这是最难的一条路。

二是沿涪江北上,然后向西直取成都,这是最近的一条路。三是沿长江干流折向西南,然后再北上成都,这是最远的一条路,等于是绕了一个大半圆。

岑彭会走哪条路呢?他三条路都要走。在此战中,他的神出鬼没、用兵如神、声东击西、穿插迂回再一次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岑彭到达江州后,见城池高大坚固,粮食充足,短时间内无法攻破,便留冯骏看守并佯攻江州,自己亲率主力趁夜沿涪江北上,直取平曲。

平曲守将以为,汉军昨天刚到江州,江州不破,汉军决不敢冒险北上,否则将有被江州和平曲蜀军南北夹击的危险。

万万没想到,晚上一觉过后,汉大军突至,平曲守军毫无准备,猝不及防,城池很快便被攻破。汉军这次也发了大财,仅稻米就获得数十万石。

公孙述大惊,以为岑彭将向西北直取成都,连忙命延岑率军南下支援。公孙述仍不放心,又从成都派遣主力阻挡汉军。

岑彭攻下平曲后,没有片刻停留,令臧宫留下守城,自己当天亲率主力就又返回了江州。

当蜀军以为汉军要全力攻取江州之时,当天晚上,岑彭又绕过江州,率领汉军乘船沿长江折向西南。经过一天一夜急行军,最后到达黄石。

侯丹率两万蜀军驻扎在黄石,此时以为汉军主力还在千里之外的平曲,根本毫无防备,城门大开。汉军乘机入城,蜀军大败。

占领黄石后,岑彭令一将军守城,自己又继续率军沿长江西进。经过日夜急行军,几日之后,汉军突然出现在成都南面的武阳城下。

武阳守将更是做梦也想不到,在朗朗乾坤,在天子脚下,竞会突然冒出众多汉军。但结果人人都能想得到:蜀军大败,武阳失守。

占领武阳后,岑彭又率精锐骑兵北上,袭击广都。

这时的汉军,离成都仅有数十里!汉军攻势如潮,大军所过之处,蜀军纷纷投降。

当初公孙述听说汉军在平曲,所以尽遣主力迎击,没想到不过数日,汉军绕过蜀军主力,竞突然出现在成都城下!

公孙述大为惊恐,以杖击地说:“汉军怎会如此神速!”

刘秀听说岑彭已到成都城下,心中大喜,连忙写信劝降公孙述。

信中说道:“子阳(公孙述字子阳)若现在投降,不仅官职可保,而且可以封侯,并传至千秋万代。我决不食言!”

公孙述把刘秀的信给亲信传阅,太常常少、光禄勋张隆都劝公孙述投降。

公孙述说:“一兴一废,皆是天命,岂有投降的天子!”

众人遂恐惧不敢言。不久,常少、张隆都因过度忧虑而死。

岑彭这时驻军在一不知名的地方,就问百姓此地名字,百姓说是“彭亡”。

岑彭听后很不高兴,认为名字不吉利,就想移营,但因天色已晚,又恐将士嘲笑自己胆小,就暂时在此地扎营,等天明之后再移师别地。

公孙述几个月前刚刚刺杀来歙,成功阻止了汉军南下。现在汉军兵临城下,势不可挡,公孙述就想故伎重演,派刺客暗杀岑彭。

公孙述于是派一人前往彭亡,谎称是逃亡之人,要归降汉军,就在当天夜里刺杀了岑彭!

在刘秀众多将领中,唯有冯异和岑彭能独当一面,建立方面之功。

此二人就如大汉双臂,是刘秀的卫青和霍去病。冯异就像卫青,作战稳扎稳打,战无不胜,最让刘秀放心;岑彭就像霍去病,虽然战前准备较长,但大军一旦出动,便一日千里,来去如风。

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的是,在伐蜀即将全胜的关键时刻,公孙述却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刺杀了岑彭!刘秀的伐蜀大业会功亏一篑吗?请看下章:吴汉伐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光武大帝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