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洱海迎候着皮罗阁的到来
洱海必然要迎候着皮逻阁的到来。它缓慢或迅疾的水波浪一次次的撞击着堤岸,在人类的历史未创世以前,自然就已经存在了。简言之,在未有南诏国的历史之前,洱海就迎候着一支又一支土著部落们的降临。现在,在时光的幕布上,南诏国的第四代王皮逻阁的面孔越来越清晰。皮逻阁在第三代王晟逻皮之后,依然出现在巍宝山的幽幽丛林深处,皮逻阁曾经一次又一次的穿过巍宝山,驱马来到洱海边,从小到大,皮逻阁最沉迷之事就是练就一个王者的理想和抱负。当他独自一人悄然地穿过洱海流域的海岸线时,他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第一是农业,无论在现在和遥远的南诏国时代,农业意味着人类生存必备的物质资源,失去农业,就失去了复述人类史的渊源。当皮逻阁独自巡视着农业时,他眺望到了洱海以上的土地,从东汉以来,这些土地吸引过来了许多部落群体,他们绕着洱海幽转。水,生命之源泉吸引着人们的眼帘,在不同年代的眼帘之下,产生了芳芳四泽的农业生活。毋庸置疑,土地所产生的不仅仅是粮食的芳菲,也造化了果木和花草的世界。洱海沿岸的洱海蛮从东汉以来就盘踞在苍山的坡地上,很显然,他们是最早将洱海揽于怀抱的部落民族。他们也是最早与洱海亲密接触的先民们。他们并不惊扰洱海,而是寻找到了苍山之麓的台地,并在那里筑居。考古学家后在若干世纪以后,曾经在这些台阶的深处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的石器、陶器残片,还有铜矿石、铜渣等遗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的台地出现过令世界的探索和研究的触须震惊的遗物,在遗物中脱颖而出了南诏时期的砖瓦残片。而在南诏以前,皮逻阁所独自秘密巡视时的洱海流域已经居住着许多部落,他们在此生息、繁衍,耕地,让炊烟萦绕着苍山,使其蔚蓝之洱海显露了一千多年以前的沉静。
皮逻阁沿洱海流域看到的坝子则是被乱石和荒草所攀延出去的荒地。皮逻阁的目光仿佛被这幅荒凉的图像所羁绊着,少许的忧郁使他跨上了马背,在经历了又一圈驱马奔跑以后,他发现了从苍山脊背上不断奔流而下的泥石沙所形成的十八溪——曾经在漫长的时光篇章中,不断的将泥石沙,用疯狂的速度朝着洱海以上的坝子奔涌而去。就这样,皮逻阁从这些荒凉而茫茫无涯的坝子看到了未来的什么图像?在这些充满幻想的图像中隐现出了未来洱海流域的农田、水利、耕植、农作物品类,还有畜牧、狩猎与渔业生活;还有青铜器铸造之美、铁器制作技术、金银器的明亮生产手坊。就这样,改变历史的皮逻阁驱马回到了巍宝山,一个伟大的梦想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