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袁滋将军出现于洱海边
书名:洱海传 作者:海男 本章字数:1244字 发布时间:2023-10-10

  5.袁滋将军出现于洱海边

  

  贞元十年九月,袁滋将军带着唐朝皇帝的密旨来到了云南盐津县城西南豆沙乡石门村时,天色如此灰暗,袁滋仰头看着雄峻的悬崖,俯伏在地上的大批臣民们怀着敬畏也仰起头来,看着这道巨大石门,它锁住了古代川滇要道五尺道,锁住了碧绿色的田野,同时也锁住了蔚蓝色的天空。

  袁滋将军就在那一刹间,突然发现了石门关的无限奥秘。他扬起头来,开始在崖上题名摩崖石刻,这一年这个时刻,袁滋将军在石头上刻下了:“大唐贞元十年九月二十日。。。。。。赴云南册封异牟寻为南诏。”无数世纪流逝以后,这座“袁滋摩岩”依然显示出一种威严和英雄的气概,五尺道的石门关,永恒的保留下来了那些千年以前的豪情。很难想象,大将军袁滋在此铭刻文字,用了多长时间。

  袁滋既是钦差、将军,也是诗人和书法家。在他离开了苍茫无边的滇东北以后,转眼就进入了神秘的滇西。在云南驿,一名身披红袍的女卫士率领着美如山茶花的众多女卫士迎候着唐朝千里迢迢而来的唐朝钦差。那位身披大红战袍的女卫士正是王妹阿多诺公主,她的美丽犹如山茶花中最红的一朵。

  南诏国隆重的迎来了唐朝的队伍,来自洱海边的童男玉女们排或花冠,由各种伎乐队、芦笙队、唢呐队、铜鼓队、月琴队、白戏杂耍队组成的器乐队伍,使洱海边充盈着喜悦、节日的灿烂、和谐祥和的气氛。阳苴咩城门口,出现了异牟寻君王,他以南诏国最为庄严而隆重的礼仪迎来了唐王朝钦差袁滋—就这样,洱海边出现了多年以来,一直期待的梦境,这是政治和人类历史学的梦境,也是洱海的奇境,它从现实中再现出了历尽沧桑和创伤的南诏国与唐朝友好相遇的历史。

  唐贞元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南诏国历史上又迎来了值得载入史册的一次册封大典仪式。御马在苍山脚下出发,环绕了灿烂的洱海,骑在马上的袁滋将军经历了与在唐玄忠时代的李宓大将军完全迥异的洱海边的历史。在阁逻凤时代出现在洱海流域的李宓将军其命运是带着他的五个儿子和家人,以及二十万唐军前来赴死,其终局是以所有人的死亡结束了腥风血雨的天宝战争。袁滋置身在唐德宗时代同时也是异牟寻时代的洱海边,他的命运是将南诏国的手与唐王朝中央政府的双手彼此牵在一起。所以,他成为了南诏国最尊贵的客人,南诏国热烈的迎接着他。李宓和袁滋所置身的两个时代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李宓必赴死,在洱海边留下将军庙;袁滋必创造奇境,不仅仅在滇东北豆沙关留下袁滋摩岩,还将在苍洱间留下一场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仪式。

  秋天,洱海显得异常的平静,犹如被秋果挂满的大地成熟而庄重。册封大典就在金秋拉开了序幕。异牟寻带领全南诏国的清平官和文武百官们出现在册封大典仪式中,袁滋将军骑着御马环游了洱海,因为洱海之美,作为诗人的袁滋眼里荡漾着一种潮汐,当他手捧唐德宗天子的册书交给异牟寻,两人的目光相遇交织着难以言喻的挚诚。异牟寻在那一年的深秋从钦差大臣手中庄严的接过了册封,那枚用纯金炼就的“贞元册南诏印”使历史显现出灿烂的前景和新的玄机。

  洱海边,由乐伎们演奏出的唐朝和南诏的古乐,亲切而优美的相遇并拥抱着,自此以后意味着唐朝的吐蕃、南诏已经统一。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洱海传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