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罗店,淞沪会战中的“血肉磨
书名:国共征战之联手抗日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369字 发布时间:2023-10-01

到了8月27日,战况更趋惨烈。当夜,罗卓英调集部队由月浦、新镇、罗店、蒲家庙一线继续向登陆日军冲击,日军主力第11师团用大炮、飞机、坦克应战,小小的罗店再度被炮声、杀声淹没,双方来回拉锯,反复冲杀。白天是日军逞威的时候,飞机、大炮、坦克齐上阵,把中国军队阵地变成一片火海,守军只好退出阵地。夜晚则是国军反攻的时候,趁着日军优势装备无法发挥威力,一阵猛打猛冲,把日军赶出阵地,把白天丢失的阵地夺回来。

国军已经掌握了日军的行动规律:日军进攻往往从天蒙蒙亮就开始,先用飞机轰炸为前奏,再从己方阵地升起载人观测气球,引导海军及炮兵实施二次炮击,最后坦克掩护步兵推进。

国军应对日军的办法是:白天躲在棉花地里躲避日军轰炸,夜间出动阻断公路,在道路上埋设地雷和成捆的手榴弹,同时设置障碍物,国军官兵埋伏在附近,待日军坦克被障碍物阻挡之际,就立即与坦克后面的步兵展开拼杀。日军失去了坦克的保护,与国军拼杀也没有什么优势,常常被国军打死不少人。这种战法不失为一种灵活机动的战法,常常给日军造成巨大伤亡。虽然国军也付出巨大牺牲,但是这种两败俱伤的战斗是日军所不能接受的。

蒋中正密切关注着罗店争夺战,他深知,罗店虽然只是一个弹丸小镇,面积不过2平方公里,但却为通往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山等几条公路的交叉点上,可谓交通枢纽,罗店一旦有失,全局势必出现被动。于是蒋中正几次三番下令:

“罗店关系重要,必须限期攻克,全体将士有进无退,有敌无我,不成功便成仁……”

作为新组成的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不惜一切,保证完成任务!”

同日军第11师团在罗店一带展开拼杀的国军主力是彭善的第11师和李树森的第67师,两个师携手战斗,轮番上阵,业已坚守5昼夜之久,无数次打退日军进攻。在给日军以重创的同时,两个师的官兵承受了巨大的伤亡,数字达到令人惊骇的地步。相继阵亡1个旅长、2个团长,营、连、排一级的军官战死更是数不胜数,第67师师长李树森将军也负重伤,无法继续指挥,从德国紧急应召归国的黄维在火线上接替了第67师师长师长的职务。当时参与罗店争夺战的中国军队第11师42旅8000人战到9月19日接到撤退命令时,最后仅剩2000余人。

彭善,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百花村彭郁湾人,字楚珩。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二期毕业。素以严厉骁勇著称,人称“拼命三郎”。1924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任教导团排长、连长。1925年8月出任三民军官学校军事训练部部长兼第1中队中队长。1926年11月返回中央军校任职。1928年11月升任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学员步兵第2大队第5中队中校队长。1930年3月调任教导第3师中校团副。11月教3师改编为第14师,任第42旅84团中校团副。1931年1月代理第14师42旅84团团长。8月升任上校团长。1932年11月升任第41旅上校副旅长。1933年3月升任第52师155旅少将旅长。8月第155旅改称第98师292旅,任少将旅长。1934年1月升任第98师少将副师长。1935年6月兼任陆军整理处军官训练团营副。9月调任第67师少将副师长。1936年6月调任第11师少将副师长。12月升任第11师中将师长。同月19日叙阶陆军少将。1937年1月带职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受训。3月毕业返回部队。1937年,在震惊中外的淞沪会战中,彭善率部参加宝山、罗店、浏河一线的防守,面对日军3个师团的猛攻,罗店三次失守,反复争夺,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他不顾劝阻,脱去军大衣,腰配双枪,手端一架德制机关枪亲自上阵,带领敢死队勇猛冲杀,终于夺回阵地。反复厮杀之后,这支精锐部队几乎被打光了,彭善给军长罗卓英打电话:“军座,11师快打完了,要是再不换防,明天你就要到战场给我收尸啦!”

彭善是罗卓英一手提拔起来的。听心腹爱将说得这般惨痛悲壮,罗卓英心头略过一阵酸楚,立即把情况报告给了陈诚,陈诚用电话找到了刚率部抵达上海的51师师长王耀武。趁着黑夜敌机不便行动之机,51师摸到罗店,悄悄换下了不成建制的11师残部。

李树森,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字朝簧,湖南湘阴人。长沙育英学校、军政部讲武学校肄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曾任湘军第一师少尉差遣、中尉排长。1923年入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春由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堂长戴戟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并任第二队分队长。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一团二营排、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五团二营营长,参加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9年起任补充第一师中校团附,第二十一师六十二团上校团长。1931年起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警卫旅旅长,第十八军十四师副师长,第九十四师师长。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任第六十七师师长。1937年5月授陆军中将。淞沪会战中在罗店战斗中身负重伤,无法继续指挥,从德国紧急应召归国的黄维在火线上接替了师长指挥作战。

黄维,字悟我,江西贵溪人。1904年2月28日出生在江西贵溪盛源乡农家,父早逝。黄维早年毕业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因经济拮据他考入鹅湖师范,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乡任小学教员。1924年,因在学校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与当地乡绅交恶而被迫弃职离乡。经方志敏安排,找到中共江西地下省委负责人赵醒依,由他做为介绍人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和陈赓等成为同班同学。毕业后,黄维在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战斗中表现出色。1927年随着国共之间的分裂,黄埔一期的学生也走向不同人生道路,黄维与宋希濂、杜聿明、郑洞国等人仍然追随校长蒋中正,而陈赓、徐向前却选择了共产党。1929年,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主办的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三年后毕业仍回到第十一师,得到当时任第十八军军长的陈诚的厚爱和信任,被提升为第三十一旅旅长。1932年,黄维在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后,回到第11师,当时任第18军军长的陈诚对他非常赏识。黄维由此也被视为陈诚“土木系”的一位重要将领,34岁那年,黄维担任了18军军长。1933年3月,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第四次“围剿”。失败后,奉令开往崇仁担任防守任务,并升为第十一师副师长。7月,第十八军编制装备改革,黄维就任第十一师师长,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受训。受训期满,率部在黎川附近的樟村、横村地区与红军作战。1934年10月,红军突围长征后,他率第十一师留在韶关、大庚岭一带,担任“清剿”任务。1935年7月,第十八军各师进入浙江境内,担负肃清在浙西南地区红军的任务。1937年,奉命赴德国深造,原定一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被提前召回国。9月下旬,黄维接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师长职,率部在罗店与日军展开血战。

却说黄维在火线上接替了第67师师长师长的职务,战斗还在继续,日军在后继部队到来之后发动更猛烈的攻势,炮弹铺天盖地,雨点一般泼洒向守军阵地,阵地上烈焰升腾,血肉横飞。中国守军拼死对抗,子弹打完了,就冲出战壕与日军白刃格斗,坦克上来了,身上绑着手榴弹冲过去与日军同归于尽。双方都死伤累累,日军每前进一步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是一场寸土必争、每屋必守的战斗!为了守住阵地,中国军队依托战区内纵横交错的沟渠,以村落为依托,在固定战线上同日军进行惨烈的阵地消耗战。然而,由于各部队多不重视野战工事的构筑,往往只构筑一条堑壕,缺乏侧防掩体和纵深阵地,又无掩蔽工事和伪装,在日军陆海空联合火力的覆盖下,一通炮火之后,往往会造成守军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伤亡。更为不利的是,上海的地下水位比较高,掘地不及1米就渗出水来。战士们立于水深齐膝的战壕内,凭借手中的轻武器与敌人拼杀,苦不堪言,许多老兵索性爬出战壕进行射击,结果徒增伤亡。如此拼杀到9月底,日军第十一师团不过从罗店向西、向南各推进约3公里,第三师团前出至顾家宅附近。

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黄维第六十七师硬是生守了一个星期,打到最后,黄维手下的三个团长,一人战死二人重伤,师部除一个电报员,连文书、炊事员都拿枪上去了,战后整编,活着的人连一个团凑不上。当时,国府的宣传机构曾大肆宣传黄师长的忠勇可嘉。 

28日,坚守罗店的中国军队与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过大,阵地被日军突破。29日,黄维率领第67师重新把阵地夺回,受到日军强大火力轰击,尚未站稳又被迫撤出,罗店最终陷落日军之手。此后,双方争夺重点转向罗店外围,你攻我守,你守我攻,激烈程度有增无减,胶着对战一刻也未停止。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是一架“绞肉机”,那么淞沪会战中的罗店则是一座“血肉磨房”。阵地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实不忍睹。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