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年间,坐落于万荣县,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之称的李家大院,是我曾出行中第一次见识到的山西建筑。
眼前的这座大院,恢弘大气,古朴典雅,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南北融汇、中西合璧。
既又徽式建筑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一眼看去,这里浓缩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但也从不陈旧落后古板至极。
青砖高墙,棹楔鸱吻,还有砖木石雕、字画、碑帖。不论是谁,看到的第一眼都会惊艳无比。
山西晋南的首富,自然名不虚传。来时便听说,直到亲眼见证才知,一个大大的“善”字,足以让他们名扬天下。
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富而行仁。是他们世代的准则,像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埋在心里,付诸于实践。
以农业为立家之本,兼营小手工业,这就是最初的李家人。淳朴又努力,又不死搬硬套,脑子灵活,才能在那个世道,花费大量的时间成就了这样的富善之家。
李文炳的敬信义商号,是发展的开端,从此之后,他们一飞冲天,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即使富有,他们也不会忘本。
李子用留学英国,经营棉花。这是他们用无数代人的心血,走上了这条属于山西李家的商业之路,鼎盛时期的李家,生意遍及全国。
站在百善壁前,认真的与它拍了一张合影,365个善字,布满了整个壁。
我看着中央最大的那个善字,第一次对商人重新有了概念。日日行善,永远行善。当你对他人施以援手,他人也会对你雪中送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博施济众的牌匾,山西李家,当得。
可就如这般恢弘大气的大院,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总也免不了开始衰退起来。军阀的压迫,流民的逃亡,偌大的家族,奄奄一息。
但行善永不落空,这是他们做人的准则。主宅院大门两旁镌刻着的《朱子家训》,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义商,说的就是他们。一桩桩一件件,不用道明,从这座大院便能看出一两分来。
三省台前设棋枰欢留朋友,一经楼上藏书籍遗训子孙。
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他们,在这里学会了什么叫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中西结合,从来不是冲突,只有包容。
如若没有那一份包容的思想,坚守行善的行动,再无后人出现在如今各行各业优秀的李氏后人。
从走过那百善壁,到了专门讲述李氏后人的那座馆中,墙壁上写满了属于他们的骄傲和优秀。不论是学者还是教授,军官还是律师,他们的辉煌仍然在继续。
站在这一方土地上,仰望他们的兴衰荣辱,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五百年的历史发展。
这座大院承载了他们的理念,在无数个斗转星移中,潜移默化地放进人的心里。
故事里的李家大院,属于李家后人的这座大院,再没能回到这里住进属于他们祖上留下的后人们,是否会怀念起那年的岁月?
如今,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是那无数的人民,用血泪筑成。在历史中从不缺乏那样优秀的家族。也许只有这般,才能屹立在人世间多少年都不会倒下。
如果,不是战乱。
惟善为宝,为善最乐。与人为善,善有善报。即使曾经的辉煌不在,骨子里的那份执着与善念,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让你继续发光发热。
你还是你,优秀如你。不论在哪儿,你都是最耀眼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