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乘佛教密宗进入了洱海
劝丰佑将我们带进了妙香国,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啊!在之前,异牟寻必然要离开苍山之雪月,必须要告别洱海风花之幕帐。劝丰佑又一次的面对洱海,这是劝丰佑时期,他的名字、他的身体、他的心灵史迹必须彻底的悖逆开南诏国先王们的历史。现在,让我们打开通往劝丰佑时期的背景,丰佑时期,即从公元823年7月间,劝丰佑被唐王朝再次册封为云南王。
让我们回过头,历史的每次回头,只是我们对前历史充满了难以猜测的想象,回过头去可以让我们离迷雾掩映的历史更近一步,只有那样,我们才会真切的回到历史中的历史中去。劝丰佑时期经历了洱海地区伟大的造塔仪式。而在劝丰佑之前,世界历史中的宗教已经开始进入洱海流域。
大乘佛教密宗进入洱海,时间约在南诏盛罗皮、皮逻阁时即已开始。那些从天竺、骠国道而来的宗教使徒们的路线使我们看到了《新唐书.西域传》:“天竺,汉身毒也,或曰摩伽国,或曰婆罗门。”与此同时,《旧唐书.骠国传》也说道:“骠国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里……东临真腊国,西接东天竺国,南尽溟海,北通南诏些乐城,东北距阳苴咩城六千八百里。”从种种历史记载中我们仿佛可以触抚到天竺、骠国道进入南诏的宗教使者们的足迹。天竺、吐蕃道是一条充满雪山草原的古道,它由印度东北经白雪皑皑的西藏、途经迪庆高原经金沙江环绕的丽江进入了洱海区域。另外,益州、剑南道闪烁着一条跨越四川成都经剑南过金沙江再入南诏姚州,这时再穿行祥云、弥渡便进入了洱海。几条通道使宗教使徒们沿古道传播着妙音和经香。在《云南通志》中有“蒙化府仙释”载:“张彦(建)成,蒙舍川人,南诏盛乐(逻)皮遣彦成使于唐,礼待甚厚,赐以浮屠像而归,南诏事佛自兹始。”
佛教的进入在异牟寻时代与唐王朝的亲密接触中,使众多的南诏臣士们进入中原学习汉文化,归回南诏后,他们历尽千辛带来的经书开始在洱海边被虔诚的人诵经,洱海是否需要在历尽了南诏国的沧桑和繁荣之后,寻找到那些造塔的传人?
随着密宗、禅宗的传入—劝丰佑时代的南诏历史被波浪拂开了新的篇章。